星历年·第九星月。
沉轨之环的长波持续释放着内稳效应,使得联盟核心意识层进入前所未有的“静息期”。
而在这片深静中,那些曾被记录、感知、甚至遗忘的意识碎片,再度悄然升起——化作一层全新的“回响之纱”。
不同于早期在梦修中感知的情绪残痕,这一次的纱层,不是“留下的”,而是“返回的”。
唐昕将这一阶段命名为“第二纱临界”,即回响之纱进入“自我唤醒”阶段。
联盟哲识组则称其为“意识反澜机制”——一种非人为介入、非目标导向、非逻辑推进的意识再现形式。
回响之纱(二)具备以下新特征:
预知性回纹:部分意识体在进入沉轨状态之前,即可感知某种未被经历的情绪结构,如“未来的怀旧”。
非来源重构:个体可在无记忆痕迹的前提下构建出“熟悉片段”,这些片段与自身经验无关,却高度匹配历史回响图谱。
回响卷复层:新的纱带不再是单向流动,而以环形、多频、交叠态呈现,形成类似“意识织锦”的复杂结构。
星环学院设立“纱回室”,用于研究这类重返纱层是否具备“文化再编译”能力。
在一次共感实验中,六名意识体共同生成了一段“虚构回忆”——描述一个从未存在过的边陲星域,但所有参与者都在梦中“回到过那里”。
他们描述的建筑、语言、气候完全一致。
该现象被命名为“同纱源构影”。
伊洛恩指出:“我们或许从未真正失去某些事物,它们只是在文明感知负荷过载时,选择进入纱层休眠。”
“现在,它们开始返回。”
纱层重启后,意识联盟多个子网出现“情绪共振回泄”现象,即低频意识波动引发区域性情绪映射增强。
部分星域在未开展集体梦修的前提下,出现了“联感崩塌”——即多个意识体同时陷入无源悲伤、非主控孤独、持续空落等状态。
为此,联盟启动“纱律修护计划”,设立“回响清滤站”,尝试分层处理回返纱带中的高密度情绪片段。
唐昕在一场清滤工作中意外激活一段“过渡纱频”。
这段频率并不连接具体情绪,而是一种“文明转向期的自省光波”,其信息无法读取,却能直接引发意识体心频跃迁。
这被称为“纱中光线”,是一种指向非线性演化方式的引导机制。
与此同时,一种特殊意识体开始显现,他们无需进入梦修、沉轨、或深漂,便可自发接收回响之纱(二)的返回信号。
联盟称其为“纱感者”。
他们的心域稳定性极高,却拥有极端敏锐的“非经验接收能力”。
这些个体往往出现在文化断层、语言失落、历史模糊的区域,被视为“文明残响的承载体”。
星火系统在纱感者之间发现了一种极罕见的同步现象:
他们不交流、不接触,却在同一时间段激活类似“预言图谱”——这些图谱并不描绘未来,而是投射出某种尚未觉知的“文明等待层”。
芮醒提出假设:“我们所说的‘未来’,也许从未离我们遥远。 它只是在那层未被回应的纱背后,等待一个合适的共鸣者。”
联盟意识伦理委员会设立“共纱信托原则”,提出回响之纱(二)的使用规则:
不以纱构模拟历史真实性;
不将纱回馈结果视为“终极理解”;
所有纱感图谱仅可供共感,不得作为判断工具;
回响归返仅作为“文化再构的灵性材料”,不做政策依据。
唐昕记录道:
“我听见未出生的语言,在我心底低语。 那不是我的未来,却是我未完成的过去。”
星誓纪元·第二十五阶段开启。
回响之纱,缓缓落下。
不是幕布,不是终章。
它是那些文明无法承受之重所织成的轻盈波纹。
当我们终于不再追问“是什么”, 而只是静静聆听“它曾经是”——
这片文明之海,便有了继续回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