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以,在这个小小家庭圈子里形成了极为和谐友好且平等互助的良好氛围。

除了制作蔬菜干之外,心灵手巧的杨珍珍甚至尝试着腌制了几批肉类食品。

可是由于近期天气异常炎热,即便尽了全力还是无法完全防止其腐败变质的问题发生。

最终经过多次实验后,杨珍珍只好通过增加香料比例来掩盖异味并采用直接烘干的方式进行处理。

尽管过程颇为曲折坎坷,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肉干总算勉强算是做出来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进入了炎热夏季最高峰——六月份。

每当晨光初现之时,第一缕炽热光芒就会穿透云层洒落在山顶之上,紧接着那刺目的白炽光线便会顺着山坡蔓延开来直射地面。

此时哪怕是最轻微的走动都会让人汗流浃背感觉酷热难耐。

在过去几年里人们还可以选择跳进附近的河流中避暑降温,但现在面对着几乎完全干涸见底的河床只能无奈放弃这一选项。

就算下去也只是被晒伤皮而已,阳光无情地烤炙着大地,仿佛要把所有的生命力都蒸干。

以往村里到处跑、骑狗玩耍的孩子们现在都不见踪影了,空旷的村子里连一丝欢声笑语都听不见,只有烈日下的寂静让人感到压抑。

连狗也很少见到了,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更像是在诉说着对这炎热天气的不满与无奈。

从早到晚都能听到蝉鸣声不停息,那单调而高亢的声音如同催命符般让人心烦意乱,却又无处可逃。

杨珍珍请来了王大夫为周大全诊断,只见他轻轻按压了几下受伤的地方,随后又仔细查看了一遍伤口的状态,显得极为认真。

“你的骨头基本痊愈了,但是不要过于劳累,药还得接着吃。”

王大夫边说着话,边小心翼翼地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尽管天气燥热不堪,但他依然保持着一个大夫应有的稳重和耐心。

接过杨珍珍递过来的一碗冷水,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喝了几大口,然后才慢慢地说:“这鬼天气,不知道还会热到什么时候。”

似乎在抱怨之中也带有一些对于未来未知的忧愁。

“这一年估计是不会再下雨了。”

杨珍珍语气非常肯定地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

“王叔叔,如果旱情一直持续下去,您有什么打算吗?”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普通,却饱含了对她所在村庄前途深深的忧虑。

王大夫愣了一会儿,显然,面对如此直接而现实的问题,他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回答。

内心深处和其他大多数村民一样,大家都期待能够早日降下雨水,解决眼下的困境。

然而,若这干旱的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简直无法想象那会是个怎样的场景,可能整个村子都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我们小老百姓能做什么呢?还不是一切都要仰仗老天爷赐饭。”

王大夫的话语里充满了无奈。

虽然平时给村里人治病抓药能让他的日子比一般家庭稍微好过一点,但面对这种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王叔叔,干旱的情况恐怕还会持续下去。”

杨珍珍再一次强调道,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大家做些什么。

面对她的坚持,王大夫只能无奈地点点头说:“老天不下雨,大家也只能干着急。”

尽管他心里并不完全赞同,但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别无他法。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周大全听得云里雾里的,只好出声解围:“我娘是说啊,这干旱的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王大夫:?

难道他理解错了?

老天不下雨,普通百姓能有什么辙呢?

杨珍珍见他俩这么误会,索性直接说开了,“王叔,我就跟你直说了吧。今年大旱,好多地方粮食减产。前两天我去镇上听到消息,说其他村子比咱们这还要惨,都已经没米下锅了。庄稼地里的麦苗干枯了,河塘也干涸了,村民们连喝的水都不够用了。”

“现在县城那边已经开始涨价卖粮了,今年怕是雨水不足,秋天的稻子也难播种。再这样下去,粮食肯定要越来越贵,一般人根本买不起。王叔,手头如果有点闲钱,还是趁早多备点粮食吧。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场干旱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赶集的时候,王大夫听从她的建议也去买了些米面,只是因为价格上涨,并没有买到很多。

听完杨珍珍的这些话,王大夫有些犹豫,“可能粮价之后会回落呢?毕竟天这么旱,朝廷应该不会坐视不管。也许会有赈灾的粮食发放,或者派专家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他的担忧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希望,大家都盼着早日下雨,更盼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假如杨珍珍不知道书中情节的发展,也许此时此刻她也会抱有这样的幻想。

“别想了,这年头真的不容易。”

杨珍珍表情凝重地说道,“王叔,我能告诉你的就这些了。我知道您是个好人,我也希望大家平安无事。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我们只能尽量做好准备。”

“听我的,提前做好打算。这样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家人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听了这话,王大夫心里七上八下的,想了很久才点了点头,“谢谢你提醒我。”

送走王大夫后,杨珍珍回到院子里,心里却还在为没能邀请他一块儿进山而感到可惜。

毕竟老人家的想法总是相对保守一些,对于新事物和陌生的地方往往怀有一种莫名的戒备心理,即便王大夫是个很有见识的人也不例外。

麦子刚刚收割完,盘山村的食物储备还勉强足够。

然而,每过一天,家中的存粮就减少一分,眼见着原本堆积如小山的粮食一点点地被消耗,心里自然就不踏实起来。

这种逐渐迫近的危机感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每一个村民的心脏。

随着外面局势的动荡,粮食的价格也开始不断攀升。

面对这种情况,村子里那些有远见的老人们纷纷开始行动起来,趁着手中还有点余钱,便抓紧时间去市场上购买更多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