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26章 玄武门继承制?李承乾-【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玄武门继承制?李承乾-【上】

【大家都知道,古代开国皇帝的行为很关键】

【比如赵匡胤,他搞了个“杯酒释兵权”,结果宋朝变得虽富但弱】

宋朝

赵匡胤脸色僵住了,心想这都能扯到自己身上。

自从上一次的事情后,他和晋王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想到晋王,他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李世民呢,他虽不是开国皇帝,但也差不多,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抢到了皇位,却留下了隐患】

【唐朝可以说是谋反、政变最多的朝代了,这跟“玄武门之变”有很大关系。这场政变简直就是开了个“好头”】

【首先是太子李承乾,一般人谋反都是因为地位不稳,但他可不是】

唐朝

就像被雷劈了一样,从上到下都懵了。

李世民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大臣们也恨不得今天请假没有来。

只有李治,看到刚才李世民等人看他的眼神,还以为自己马上要完蛋。

没想到啊,还有大瓜。

腹黑男李治,低着头,一脸坏笑地看着前面的李承乾。

这时的李承乾虽然感受到了李世民给的压力,但还远远没有绝望。

他一看这情况,立马跪下来,说:“父皇,儿臣有罪啊!”

李世民咬着牙,嘴唇都快咬出血来却似乎毫无感觉,沉默了一会儿,他大喊:“来人啊,把太子贬为庶人!”

然后就有两个侍卫把跪在地上的李承乾拉起来。

李承乾也没反抗,长孙皇后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急忙说:“且慢!”

李世民正想问原因呢,天幕又不合时宜地播放起来。

【李世民特别重视李承乾,六岁就让孔颖达、陆德明这两位儒学大师当他的老师】

【十二岁时,李承乾就已经开始“听讼”了】

【到了十四岁,更是奉命监国。所以说,李世民真的很宠李承乾】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离世】

起初,李世民听到天幕提及自己对李承乾的重视,不禁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随后,当他听到长孙皇后离世的消息时,如五雷轰顶,瞬间慌了神,连李承乾都无暇顾及了。

他心急如焚,一把拉住长孙皇后,声嘶力竭地大喊:“御医呢?御医在哪里?”

此时的场面真是混乱不堪!

【长孙皇后的死可是唐朝的一个大转折点】

【她走了以后,李世民没人安慰,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长孙皇后去世后,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储君李承乾了】

【她虽然对李承乾很严格,但是好歹有人跟他沟通】

【现在没了长孙皇后,李承乾就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教育上很容易有缺失,这对他可是致命的影响啊】

【刚开始那几年,李承乾还挺听话贤明的】

【可是时间一长,单亲教育的坏处就显现出来了。李世民不知道怎么跟儿子沟通,就只会请名师来给儿子上课】

【结果呢,反而弄巧成拙】

【这些大儒可是真严格,非得按照“上古仁君”的标准来要求李承乾,也不管他能不能受得了】

【李承乾一犯错,他们就上书劝谏】

【盖个房子、放松一下,都要被批评。其他大儒也盯着他,李承乾不能还嘴,还得被管着,心里有苦也说不出】

秦朝

秦始皇霸气地说道:“这些儒生就会纸上谈兵,讲些无用的君王之道,能有何用?大秦统一六国靠的可不是他们那一套,不如挖个坑,将他们埋了,一了百了!”

明朝时,朱标看到这儿,就说:“可惜了,李承乾。”

说到这里,他好像想到了什么,接着说:“好像这千古一帝的后代,都没啥好结局啊。”

旁边的朱元璋好像捕捉到了什么,踹了旁边的朱棣一脚,说:“看看标儿,好好学着点,多读点书。”

朱棣嘟囔着:“天天标儿标儿的,还不如现在把皇位给他呢。”

朱元璋没听清,问:“你说啥?”

朱棣讨好地说:“咱说大哥英明神武。”

朱元璋说:“最好是这样。”

【李承乾觉得老师讲道理讲不清楚,就跟宦官讲】

【既然老爹不理解自己,那就找个能理解自己的人聊聊】

【他开始和宦官走得近,尤其喜欢太常寺的乐人“称心”】

【俩人同吃同住,李承乾把自己的苦闷都跟这个乐人说了】

【后来李世民知道了,二话不说就把“称心”给砍了,父子之间的隔阂这下更深了】

清朝

乾隆上次没被评为千古一帝,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

大臣们这一段时间都过得胆战心惊的,连和珅都琢磨着要不要给乾隆整个“千古一帝”的名头,让他高兴高兴。

这回乾隆可算露出了笑脸,好像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说:“瞧瞧这汉人的千古一帝,也不咋地嘛,连个孩子都培养不好。”

旁边的和珅赶紧应和道:“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