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说道:“其他事情莫要烦我,炼丹与神道结合之事,你们自行解决。
此事紧迫,成药真人,给你们十日熟悉神道术法与灶神教义,十日后,各自带领弟子下山布道,不得有误。”
众人皆已炼化灶神印玺,虽心有不甘,却也无法抱怨,只得躬身领命。
没过几日,八大金刚抵达丹炉山,清灵要他们也行动起来,前往太华宗治下的王国布道。而丹炉山众人则前往其他势力范围,毕竟他们交友广泛,便是魔教亦会给几分面子。
清灵与两位元婴瓜分了丹炉山灵脉,引得众人颇有怨念。
然在众人准备下山的前两天,天庭东厨房终于洗完了锅。
张单府君志得意满,大手一挥,星光传讯,令下界接收福利,清灵赶紧汇聚众人一起等待。
“倒,倒,倒,往后每日皆要将刷锅水倒入星光通道,倒的量我会测算,不可懈怠。我告知你们,我张单升官了,现下有十二个位置,天帝陛下眷顾,要我任用自己人。你们得了位置,便要好好干活,切不可辜负天帝陛下的厚爱。”
张单一边指挥力士干活,一边教训新晋升的十二名属官。
那十二人皆是脑袋大脖子粗的模样,满脸堆笑,肉褶子挤作一团,手中还握着锅碗瓢盆、菜刀汤勺、案板擀面杖等样式的法宝,显然皆是大厨出身。
张单仍在唠叨:“我们灶神司的下界从属苦哇,一界之内仅有三人有俸禄,且天上一年才发放一次,换算到下界便是 365 年,你们可知这意味着什么?灶神从属修为低下,有些恐活不到 360 岁。故而我们这些主神需体恤下属,每日发放刷锅水给下界从属,厨房的本职工作也不可落下,平日做饭炒菜要留心、要勤勉、要珍惜一星半点的油花,你们可懂得我说的珍惜?”
十二位胖子忙不迭地应道:“懂得懂得,定会多多珍惜油花。”
张单满意点头:“很好,你们要选一批干活勤快的力士,派他们下界宣扬灶神信仰,十二个人正好分属十二时辰星域范围,至于清福界与四大部洲给我亲自打理。。。。”
丹炉山的一个金丹、三十六个筑基以及赶来的八大金刚,皆被清灵召集而来,说是天庭灶神司年终发放年终福利,郑重告诫众人不可破坏团结,务必严守口风。
众人满心疑惑,却又不敢多问,唯有战战兢兢地等待。
突然出现吞口水之声。
一股浓郁的油烟香味顺着神秘星光通道蔓延至神印之上,其内诸多营养被星辰之力炼化,就成了油脂模样显化在下界众神面前,只见灶神神印上星光闪耀,刹那间,神印变得油光锃亮,仿若刚从油锅里捞出。
那股诱人的香气飘散开来,众人竟不由自主地咽口水,个别甚者差点忍不住伸出舌头去舔那官印。
清灵见他们这般丑态,暗自摇头。待众人吃下几口油花,惊喜地发觉寿元增长,暗伤改善,丹毒亦缓缓溶解。就连平日高冷的成药真人,此刻亦一脸谄媚。更有筑基修士按捺不住,跪地磕头,嚎啕大哭。
清灵见状,宽限五日,让他们在山门内吸收炼化。待五日之后,便催促他们速速下山,广布灶神信仰。毕竟,吃了福利,便要出力干活。
众人听闻这福利年年皆有,脸上皆露出欣喜之色,忙在主殿老君神像座下恭恭敬敬地摆上灶神司众神神位。待祭祀仪式完毕,众人欢声笑语,结伴下山而去,一时间,丹炉山静谧了下来。
这边厢,清灵查看自己的灶神印玺,上面的油层简直不忍直视,四四方方的官印被肥油包裹就像块红烧肉模样,被一层神光包裹防止消散灵气。
这天庭厨房就是油水多啊!估计等到次年,其他诸天万界设立了下界辐神,就没这么大油水可捞了。
清灵三人各自归洞府吸收油花,几日不见牛栏山浑身赘肉又增几分,活脱脱一头肥牛。玄贺真君亦有突破,他激动地宣称自己摸到了离合的门槛,眼中甚至泛起泪花。
清灵莲步轻移至玄贺真君身前,轻声乞要太华宗《五行洞玄太华宝录》的进阶功法——《太清五行神雷法》,此功法乃是五行全修的功法,所涉术法有五行神雷法,单单拿出一两门修炼也可以,只不过不如五行俱全时威力巨大,且雷法暴烈,五行稳固后才能超常发挥其威能。
玄贺真君大感疑惑,,清灵也不多做解释,随即收敛心神,在玄贺真君面前吸收灵气开始练气,一旁的玄贺真君不禁瞠目结舌,心中暗自惊叹神道之奇妙,未曾想气血狼烟之人竟还能踏上仙道修炼之途。
但是,自他享用灶神司福利后,吃人嘴短,清灵的秘密他自是不再向太华宗禀报。
玄贺真君面露疑色,毕竟清灵乃金水二灵根,为何要执意五行全修?
清灵神色从容,手抚额头,娓娓道来:“我自觉头脑聪慧,推演之力颇为强劲,五行全修于我而言亦无阻碍,如此,往后与人斗法之际,便可减少诸多被克制之险,自身安全亦能得以护佑。”
玄贺真君作为太华宗的高层,自然有权传授清灵高阶功法,一番思索后,玄贺真君就把《太清五行神雷法》给了清灵,毕竟现在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秘密能瞒几时是几时吧。
随着众多筑基期修士离开丹炉山,麻烦随之而来,不过清灵早就把打发麻烦的事项交给了两位善神烟主和恶神烟主。
熟悉之人看到下山的筑基修士们状态神采奕奕,老态尽去,大感惊奇;他们多加探听,但这些新晋的灶神从属小神并不多言,顾左右而言他,但有心之人怎可放弃,他们这些老家伙得了好处的状态一眼便知。
特别是八大金刚,这八个寿元将尽之人,是太华宗专门挑选出来去清灵那里修神道,探神道前路的人。这八人下山后,跟宗门在江邮城的值守报备后,直奔北方鲁国和齐国而去。而修神道的八位老筑基得到大好处的消息不胫而走。
等他们到了鲁国,早就有位太华宗的金丹真人等候问询。
修仙者的寿元规则颇为复杂。修士各境界对应的寿元不过是上天给予的一个基准。若不幸身有暗伤,便如同精美瓷器有了细微裂痕,岁月的侵蚀会悄然加剧,寿元或许会因此减少几年;而一旦遭受重伤,那就仿若大厦将倾,根基受损严重,几十年的寿元可能就此折损。
当然,若能觅得天材地宝,便似久旱逢甘霖,寿元有望得到一定增长;修炼那些有助于延年益寿的功法,也能在时光的长河中多一些喘息之机。
只是,究竟自己能拥有多少寿数,却始终是个谜团,修士们只能凭借经验粗略估算,或许唯有阎王的生死簿才精确记录着每个人的死期。
当修士寿元即将走到尽头,提前十几年便会陷入身体急剧下滑的困境,天人五衰的厄运也会随之降临。就像那八大金刚,往昔的他们老态龙钟,头发胡须大把脱落,稀疏而凌乱;面庞上皱纹肆意蔓延,如沟壑纵横交错;牙齿也松动摇晃,尽显暮年的衰败与无力。
可如今,他们却似被神奇的力量重新塑造。个个鹤发童颜,那白发如雪般披散肩头,却丝毫不显苍老,反倒增添了几分仙风道骨;面容光滑平整,皱纹消失得无影无踪,肌肤隐隐散发着健康的光泽;整个人仙风道骨,令人心生敬仰。
这般变化,显然是得到了某种强大力量的眷顾。若只是一人有此奇遇,或许尚可说是偶然,然而八人同时脱胎换骨,这必然是某个势力有组织地给予他们好处。稍加思索,众人便认定是灶神司对其下界辅神的特殊恩赐。
此消息在太华宗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人心生贪念,急切地想要探究其中奥秘。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处?日后是否还会有?自己能否也分得一杯羹?诸多想法在他们心中不断盘旋。
只是玄贺真君威名赫赫,令人敬畏,他们不敢直接前去问询。
于是,那八个老筑基便成了他们试图突破的关键,各种手段齐出,对八人施加压力,妄图从他们口中撬出真相
八人得到金丹真人召见的通知,自知为难,但也不敢耽搁,就不情不愿地前去了。
金丹真人仔仔细细打量了八人一番,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几位神官,才几日不见,这精神头可好了不少啊。瞧瞧这气色,红光满面的,还长胖了些,想必寿元将尽的危机是解除了吧?”
风道人能说会道,按照出发前众人商议好的说法回应道:“禀师叔,是香厨妙供烟主,也就是太平公主,向天庭灶王府君求来的机缘。您也知道,我们这些下界小修士寿元无多,恐怕等不到天庭三百六十五年发放俸禄的时候了。恰逢灶神司新立,天庭主神体恤,才破例给了些俸禄,让我们这些下神能多多效力,宣扬灶神信仰。”
金丹真人怎会相信,当下厚着脸皮施展威压,想让八人吃点苦头。
他紧紧盯着八人,八人虽都是活了几百岁的老家伙,可仍有人顶不住压力,脸上露出惊慌失措、畏畏缩缩的神情。
不过,他们转而想到,若背弃灶神司,日后的好处可就没了。
于是,八人悄悄施展神道术法降神术,召唤善神烟主玄贺真君的神道法相降临。
金丹真人瞧见有几人露出破绽,嘴角微微上扬,正欲逼问实情,却猛地感到一股元婴真君的强大威压扑面而来,不由得惊得脸色大变。
只见八人头顶隐隐泛起神光,一位神人法相渐渐显化,目光直直地投向他。神人法相放声大笑:“哈哈哈,本君还以为门下小神遭遇危险了,原来是你这小子。怎么,你在欺负同门?”
金丹真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起身作揖,恭敬说道:“拜见玄贺真君,听闻真君荣升天庭正神之位,弟子在此道喜。没想到神道术法竟如此厉害。弟子绝不敢欺负小辈,只是一时好奇,想问几句话罢了。”
玄贺真君语气不善:“哼,你可知这保命神术,我首次被召唤,竟是因为你。大家都是太华宗同门,你这般作为,羞也不羞?”
金丹真人额头冒汗,战战兢兢地说道:“真君莫怪,弟子绝无欺负同门之意。”
玄贺真君怒骂道:“没出息的东西。你回去告诉你师父,若想得到好处,当初为何没胆量加入灶神神道?如今却来试探,是何道理?我已向宗门汇报过了,如今我们要深入凡俗王朝布道,红尘滚滚,危机四伏,上面自然会有赏赐,不然谁会去卖命?赶紧滚回去,告诉所有人,谁若在自家地盘捣乱,害我无法完成布道任务,致使我受天庭惩处,可别怪我不顾往日情分。你给我重复一遍。”
金丹真人连连点头,说道:“真君恕罪,弟子听到了。定然办妥此事。真君受命天庭,太华宗弟子不得干涉灶神布道世间,如有违背者,真君定当重罚,绝不留情。”
玄贺真君说道:“行了,回去告诉你师父,如今没多余位置了。嘿嘿,若他想进灶神门下,可得当我的下属啦。嘿嘿嘿。”
金丹真人忙不迭说道:“不敢,不敢。我家师父也在设坛祈祷上天,自会另有出路,不敢劳烦灶神一脉。”
玄贺真君道:“嗯,如此也好,多条路对宗门亦是好事。你走吧,莫要再留在鲁国。”
金丹真人作揖行礼,倒退着走出房间,施展法术疾驰而去。
八位老筑基赶忙跪地参拜玄贺真君法相,口中高呼真君大恩。
玄贺真君说道:“日后施展法术,尽量选在有灶神神像之处,这样消耗会小些。你们且多加小心。”
八人齐声应道:“谨遵真君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