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那些本要各自归家的村中婆娘,听闻如意招人的事儿,纷纷止住了脚步,一道道目光仿若丝线般,皆缠绕在了 “如意” 这关键人物身上。唯有仍拽着如意胳膊的张翠花,嘴角下撇,扯着嗓子嚷道:“如意啊,我家你大叔,年纪轻轻,身强体壮,你瞅着行不?”

在这架空朝代里,所谓年轻后生,大抵是十五岁至二十岁的毛头小子。虽说李大叔年方不到三十,可在这众人皆十五岁便成家,能活到六十便算高寿的朝代,三十岁的年纪,早已担不得 “小伙子” 名号了。

那张翠花一家是前几年逃荒至此,石头上头本还有个兄长,奈何逃荒路上不幸染病夭折,现今她家并无适龄男子,这才起了将李大叔荐给如意的心思。

如意面露歉意,对着翠花婶子说道:“婶子,实在对不住。咱们那铺子,要的是手脚麻溜、脑子灵光的十五到二十岁的小哥儿,李大叔的年岁,怕是不大契合铺子的活计。”

这边话音刚落,长发家的婆娘赵大芳和长福家的婆娘李梅花,恰似两只争食的母鸡,一左一右将张翠花从如意身旁挤开。

赵大芳满脸堆笑,热络地抢着说道:“如意啊,我家你广柱哥,机灵又勤快,你看看招他,行不?”

李梅花哪肯示弱,一步上前,拍着胸脯说道:“我家你广栓哥那可是壮实得很,浑身有的是力气,干啥啥行!”

俩婆娘正说着话呢,村里其他那些婆娘也跟潮水似的,呼呼啦啦全涌了过来。如意有些招架不住,忙不迭地朝着里正爷爷投去求救的眼神。里正爷爷人老成精,立马心领神会,扯着嗓子一声大喝:“都给我住嘴!别在这儿缠着如意了。这事儿啊,你们也都听见了,如意自有主张。眼下你们该干啥就干啥去,晚上都到咱村的打谷场集合,有话到那儿再说!”

里正爷爷到底是村里的主心骨,就这么一嗓子,还真把这些婆娘给镇住了。众人瞧着如意离去,那眼神里满是不舍,就好像如意是那随身带着金银财宝的散财童子,放走了她,就跟放走了自家的财路似的。

张翠花家没个能符合条件的人,心里头刺挠的狠。她和如意一路走着,嘴里就没停过,唠唠叨叨地问:“如意啊,你婶子可把话撂这儿了,你李大叔真就不行?那你再瞅瞅,婶子能干点啥?不瞒你说,婶子做饭的手艺实打实的好,就不能把婶子收下?”

如意满脸无奈,苦笑着回道:“翠花婶子,您家拢共就三口人,石头年纪还小,正是要人照顾的时候。家里家外,田里的重活可都指着李大叔呢。眼下这情形,您和李大叔谁能脱得开身啊?”

说罢,为了甩开翠花婶子的纠缠,如意脚下加快了步子,朝着另一个方向疾走几步,嘴上说道:“婶子,我这得去阿奶家一趟,好些日子没见着,心里怪想得慌。您先回吧,咱回头再唠。”

翠花婶子瞧着如意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急得踮起脚尖,扯着脖子高声喊道:“如意啊,你可再寻思寻思,婶子真有把子力气,干啥都成啊……”

如意心里头门儿清,此刻要是应了声儿,这婶子保准得缠上自己不放,索性佯装没听见,脚下步子愈发快了,活像后面有啥洪水猛兽撵着似的。

张翠花瞧着如意的身影彻底没了影踪,像霜打的茄子 —— 蔫了,满心的不乐意都写在脸上,一步三回头地慢慢转身朝家的方向挪去,嘴里还嘟嘟囔囔个不停。

待走到如意家门口时,石头恰好从里头蹦了出来。小家伙眼尖,一眼瞅见张翠花,立马热切地扯着嗓子喊:“娘,娘……” 这几声喊得那叫一个响亮,一声比一声高,喊了好几嗓子,才总算把沉浸在没被铺子录用的郁闷情绪里的张翠花给唤醒。

张翠花没好气地瞥了石头一眼,心里头正堵得慌,当下也没心思搭理他,嘴里念叨着:“你这小兔崽子,大个几岁就好了……”

石头眨巴眨巴眼睛,方才张翠花声音小,他也没听真切到底说了啥,便亦步亦趋地跟着张翠花的脚步往家走,一边走一边仰着脑袋问:“娘,您刚说啥?我没听清呢。”

张翠花心里刺挠,没好声气地回道:“没啥,钱跑了!” 她越琢磨越不是滋味,索性甩开膀子,大步流星地朝着家门口走去。

到了家门口,张翠花猛地一伸手,“哐当” 一声就把那门给推开了,动静大得好似要把门框都给震散架了。

进了院子,瞧见李大全正在那儿慢悠悠地磨着镰刀,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就拿门撒起气来,她 “砰” 地一下又把门狠狠带上,那劲道可不小,差点就把紧跟在身后的石头给拍倒在地。

石头吓得一哆嗦,小脸都白了几分,好在身手还算敏捷,侧身一闪,总算是躲过了这一劫。

张翠花也不管不顾了,怒气冲冲地直冲进厨房,一进厨房,她就开启了 “暴力做饭模式”,锅碗瓢盆被她摔得叮当乱响,案板被剁得震天响,那阵仗就好像跟这些家什有仇似的。

院子里,李大全和石头父子俩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娘(媳妇)今儿个是咋了,到底是哪句话说错了,还是哪件事做错了,平白无故地招来这么一顿火气。

且不说张翠花家,经过那几个婆娘的一通宣扬,这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在村子里传开了。

可姜里正还是怕有哪家不知道,又打发老姜头赶着牛车,扯着嗓子从村这头吆喝到村那头。

就这么着,不过一个时辰的工夫,这事儿在村里就彻底发酵开了,家家户户都晓得如意招工这档子事了。

这会子,村子里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那些家里有适龄男子的,个个都喜气洋洋的,那脸上的笑啊,就跟开了花儿似的。

他们心里琢磨着,这好事儿眼看就要落到自家头上了,仿佛自家儿子已经稳稳当当被招进那铺子里头。

先前听说老姜头不过隔两日送一回蔬菜,就能挣到 500 文的工钱,可把他们眼馋坏了,心里头那叫一个羡慕。如今自家也有机会了,能不高兴吗?

再瞧瞧那些没适龄男子的人家,那情形和张翠花家也差不了多少,家里头就跟乌云压顶似的,气氛沉闷得很。

孩子们都机灵得很,瞅见自家娘那阴沉得能拧出水来的脸色,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全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一顿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