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162章 再买姚师傅的物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早上,跟宋芫一起吃过早饭,顺路把她送去上班后,常顺就去了“虹乔古玩市场”。

在约定的公园附近等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皖省的姚师傅就到了。

还是跟之前见面时的情形差不多,对方依然民工打扮,手里提着一个老帆布手提包。

两人打了招呼,都坐到了车里。

“常老板,我们先看石头,之前你说只要材质好的,硬度高的,这次我带过来的有20斤。”

姚师傅不是一个磨叽的人,很快就把帆布手提包打开了,把装绿松石的两个塑料袋拿了出来。

塑料袋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的石头,一个个蓝油油的,很好看。

常顺把它们拿到手里仔细看了起来。

石头的品质很好,确实都是铜陵籽料。

“常老板,我们可是说好了,500一斤,你说只要这样的,所以我没带那些硬度低的“马料”过来。”

他看着的时候,姚师傅又开口说道。

可能是怕他压价,毕竟这次带过来的好料不少。

“放心吧!说好的价格,我是不会压价的,最基本的诚信,规矩,我还是懂的,也会坚持。”

看了对方一眼,常顺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这样就好!你带过来的有秤吗?秤一下重量。”

“有!”

说完,他把车上的秤拿了过来,称过之后,重量比20斤要多了68克。

“这些1万块钱,你不是说还有其它东西吗,看过之后,我一会儿一起付钱,你看咋样?”

“行!不过你现在把车开到附近的农行门口,等交易完成了,我好直接去存钱,这样安全点。”

姚师傅想了想,对他说道。

他有这样的顾虑也是正常的。

毕竟这个年代,现金多了,在身上行走不安全。

“好!我们现在就去。”

常顺说完启动了车辆,两人去了距离最近的一家农业银行。

对于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多年的他来说,可谓是活地图。

到了地方,把车停在银行门口,姚师傅放心了不少。

“常老板,这是我带过来的一些古钱币,里面还有12块银元,你先看看。”

对方说着,递了一个小布袋给他,布袋鼓鼓囊囊的。

常顺接到手里,试了一下重量,有两三斤重。

把东西都倒在座椅上,他挨着看了起来。

有银元,他先看起了银元。

12块银元,不是袁大头,也不是孙头银元,而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造币总厂。”

后世听别人对“造币总厂”的这种银元,称呼为“造总”,是银元里面比较少见的没有地方名称的银币。

这种钱比较值钱,那时通常都能卖到1万元以上,品相好的,行情好的时候,2万都有人收购。

这些银元,其中有8块是筒子,摞在了一起,从上下打量,也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收藏里面有最基本的道理跟规律:

“以前值钱的东西,到现在依然值钱。

以前不值钱的东西,再放几百年,哪怕是几千年,依然不值钱。”

“造总”银元的行情,现在的价格,是普通三年袁大头价格的3到4倍左右。

不过十几年后,因为信息的流通,差不多达到了普通袁头三年价格的10倍以上。

放下银元,常顺又看起了其它的铜钱、铜元。

铜钱里面有两枚大钱,一枚花钱,三枚布币。

两枚大钱一枚“咸丰元宝当百”,一枚“咸丰重宝当五十”。

花钱是“一品当朝、状元及第”,背“福鹿”。(“福”是字,鹿是动物图案,寓意禄。)

三枚布币,都是一样的,方足布,上面有两个大的篆字,他看不懂。

其中有一枚底足有少许的破损,影响了钱币的品相,需要找专业人士修复。

这种布币,他很少看见,估计值个百八十块钱还是没有问题的。

铜元里面,有一枚“光绪元宝、户部五文”,这枚钱币,中心位置没有字,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一枚普通的袁大头。

其它的铜钱,铜元没有特别好的,不过还有一枚雍正通宝、一枚乾隆通宝大样,这两枚铜钱,比普通的要更值钱一些。

看好整个布袋里面的物品,常顺跟他商量起了价格:

“姚师傅,12块银元,你应该打听过别人的收购行情吧,你打算卖多少钱?”

“我之前确实打听过,别人说能值300块钱一枚,你要的话,就按300一枚计算。”

他略微思索了几秒,对他说道。

“行!那就300一枚。其它的铜钱、铜元,你说下多少钱。”

“其它的打包,我也不多说,一共给1400,跟银元一起凑整数,你一共付我5000,你看咋样。”

姚师傅又考虑了几秒,对他说道。

“那就按你说的,这些钱币,我一共给你5000元,你还有啥东西,都拿出来好了。”

常顺把钱币往小布袋里面装的时候,对他说道。

等他装完,对方把老帆布手提包里剩下的三样物品都拿了出来。

东西被报纸包裹着,又分别放在了塑料袋里,他一时间看不出来具体是啥。

只能大概判断,有一个像是小罐子、一个是碗,还有一个似乎是小盘子。

姚师傅先打开了其中的一个塑料袋,把类似包裹着盘子的那个面上的报纸一层层拿开,里面露出了一块铜镜。

原来不是盘子。

铜镜直径约15公分左右,里面的图案是人物故事,有侍女,有童子,有动物,具体啥故事他看不出来。

接着他又打开了另外两个被报纸包裹住的物品。

这两样倒是跟他猜测的差不多。

一个青花碗、一个青花罐。

常顺把青花碗拿到手里看了下,碗的口径约13公分,高约9公分,里外都有图案。

里面的图案是鸳鸯戏水、荷叶莲花。

外面的图案是缠枝莲花卉。

他翻开底款看了一眼,有款——大明成化年制,款式很规整。

碗的青花发色很好,瓷很细致。

这样的碗,就算不是官窑,也是民窑精品。

他又仔细检查了一下是否有裂纹、破损,发现很完整。

把碗放下,常顺又看起了青花罐。

青花罐高约20公分,最大肚径约16公分,面上画着鱼藻纹图案,很淡雅、美观。

他又看了一眼罐底,没有款识。

罐子看年份,应该也是明朝时期的。

同样的,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是否有磕碰、裂痕,也没有问题。

最后,常顺跟他商量了价格,铜镜600元,青花碗800元,青花罐1200元。

三样物品,合计2600元。

算上之前的那些东西,一共元。

付了钱,又聊了几句,说以后弄到了东西再联系,姚师傅就去了银行。

而他自己也开着车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