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林婉儿独自坐在村口的小路边,手里捧着一本书,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这本书是她最近从镇上带回来的,书名是《中医入门》,里面详细讲解了常见病症的辨证方法和一些简单的调理方子。她一边读,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下每一条药方,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就在她全神贯注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婉儿,我有点事想问你。”
林婉儿抬起头,看到男主顾辰逸正站在她身后,脸上带着几分难得的认真。他的眼神透着一丝不安,似乎心里有事。
“顾辰逸?”林婉儿有些意外,“你怎么来了?”
顾辰逸走到她身旁,低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是这样……我妈最近身体不好,我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调理她的身体。”
林婉儿听后立刻坐直了身子:“你妈妈怎么了?”
顾辰逸的眉头微微皱起,声音里透着担忧:“她去年生了小妹妹,之后身体一直不好。现在经常觉得头晕、乏力,脸色也很苍白,连下床走几步都觉得费劲。家里请了医生来看,但她一直没怎么好转。我记得你家里种了很多草药,你是不是学过一些药方?所以,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她调理一下。”
林婉儿一听,神情变得认真起来:“是产后气血虚弱吧?”
顾辰逸点头:“好像是。医生也说她气血不足,吃了很多什么阿胶,燕窝,效果不大。”
林婉儿沉吟了一会儿,目光望向远处的夕阳:“这种情况,我得好好查一查才行。我不能随便给方子,得对症下药。”
顾辰逸感激地看着她:“谢谢你,婉儿。我知道你还在学,但我觉得你很用心,可能会有办法。”
回到家后,林婉儿第一时间跑到书桌前,翻开了《本草纲目》和《中医妇科入门》。她快速浏览书中的章节,重点查看与产后气血虚弱有关的内容。
她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关键的药材和方子: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黄芪:补气升阳,增强体力。
熟地黄: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党参:益气养血,健脾益肺。
白芍:柔肝止痛,调和营卫。
她将这些药材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一一记下,然后按照书中的方子,整理出了一个简单的产后调理方。
“这个方子主要是补气血,还要考虑到她身体虚弱、容易出汗的问题。”林婉儿自言自语道,“还需要一点理气的药物,比如陈皮,帮助消化吸收。”
她又在书中查找了理气的药材,最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个完整的方子:
调理方:四物汤加黄芪、党参、陈皮
当归 12克
熟地黄 15克
白芍 10克
川芎 8克
黄芪 20克
党参 15克
陈皮 6克
“这个方子既能补气血,又能调理脾胃。”林婉儿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顾辰逸来到林婉儿家。林婉儿拿出笔记本,将自己的方子递给他。
“这个方子是我查阅了好几本书之后整理出来的。”她解释道,“我还加了黄芪和党参,主要是为了补气;陈皮是用来理气的,防止补药太滋腻,影响消化。”
顾辰逸接过方子,目光中透着几分敬佩:“婉儿,你真的很厉害。我妈肯定会感激你的。”
“不过,你得注意一点。”林婉儿提醒道,“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如果你妈妈喝了这个汤药,身体有好转,就继续服用;如果有不适反应,就要及时调整。”
顾辰逸点点头:“明白了。我会让妈妈按你的建议来试试。”
林婉儿刚送走顾辰逸,外婆便从屋里走了出来。
“婉儿,你给人开方子了?”外婆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
“嗯,顾辰逸的妈妈身体虚弱,我查了书,给她整理了一个方子。”林婉儿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外婆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心是好的,但记住,医者仁心,学艺不精可不能随便出手。”
林婉儿抿着嘴,认真地点了点头。
外婆继续说道:“补气血的方子看似简单,但不同人的体质、病情都不同,治病救人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你要知道,有时候病人家属会感激你,但也可能有人刁难你、质疑你。只有学得扎实,才能真正帮到人。”
林婉儿握紧笔记本,目光坚定:“外婆,我会继续学习,学得更多、更扎实。我不会让自己半路放弃的。”
外婆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医者之路漫长,你得一步一步来。”
林婉儿望着手中的方子,心中默默立下誓言:“我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中医,用我的知识去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