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林深。本章内容是根据亳州市网友“青石巷”投稿的亲身经历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地名及人物信息已做模糊处理。

1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场诡谲事件的亲历者。

那是2023年深秋,我因工作调动回到亳州老家。这座皖北小城素以药都闻名,青砖灰瓦的老街巷间飘着淡淡的中药香。可当我踏入老宅院门时,一股阴冷的气息却顺着脊背攀上来——堂屋里停着一口黑漆棺材,香烛缭绕间,大伯的遗像正对着我笑。

“你大伯走得蹊跷。”二婶压低声音,手指蜷在围裙里发抖,“头七那天,棺材板子响了一夜……村里老人说,这是‘尸怨’。”

我本不信鬼神,直到守灵那晚亲眼见到棺材缝里渗出的暗红色液体。不是血,却带着刺鼻的腥气。手机电筒照过去的刹那,棺材里传来指甲抓挠木板的“咯吱”声,一声比一声急促,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破棺而出。

灵堂的灯泡突然炸了。

2

报警记录显示,大伯是凌晨三点跌进涡河淹死的。可捞尸人告诉我,尸体捞上来时,七窍塞满黑泥,指甲缝里嵌着芦苇根——那分明是被人活埋进河底淤泥的迹象。更诡异的是,殡仪馆冷藏柜的温度记录仪上,大伯的遗体曾在午夜12点整骤降至-30c,又在十分钟后恢复常温。

“监控呢?”我攥着档案袋追问民警。

对方眼神躲闪:“那晚……设备故障。”

法医老周私下递给我一张照片。放大后的遗体脖颈处,隐约可见五道青紫色指痕,像是被什么生生扼住咽喉。而当我翻动大伯的遗物时,一本裹着油布的笔记从衣柜夹层滑落。泛黄的纸页上潦草写着:“他们回来了,药王井下面有东西……”

3

药王井是亳州城东一口千年古井,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曾有百余人投井自尽,井栏上至今留着抓痕。我打着手电往下照,井壁青苔间赫然嵌着半枚玉扳指——和大伯葬礼上某位宾客手上戴的一模一样。

那人是药材商赵振海。

深夜跟踪他至城郊仓库时,我闻到浓烈的硫磺味。透过气窗,只见三十多个村民被铁链锁在墙角,额头画着血色符咒。赵振海正将一包骨灰状的东西倒进铜炉,青烟腾起的瞬间,那些村民突然齐刷刷抬起头——他们的眼白消失了。

“养尸油……这是滇南邪术!”

我猛地想起笔记里的记载:用横死之人的骨灰混合尸油,可操控活人魂魄。而仓库角落堆着的陶罐上,正贴着“xx殡仪馆”的标签。

4

后来的事像场噩梦。

被赵振海发现后,我躲进废弃的防空洞。手电筒光束扫过洞壁,上百具风干的尸体呈跪拜状朝向深处,他们的天灵盖都被凿开小孔。最里侧的石台上,一具穿着明代官服的尸身栩栩如生,胸口插着七枚青铜钉。

“镇尸钉不能拔!”

赶来的老周嘶吼时已经晚了。赵振海狂笑着扯掉铜钉,官尸的眼皮骤然弹开,漆黑的瞳孔缩成针尖大小。那天夜里,亳州全城断电,无数人听到防空警报般的尖啸从地底传来。等特警队冲进防空洞时,只剩赵振海跪在血泊里,双手把自己的眼珠抠出来摆成太极图。

法医报告称他死于心肌梗塞,但解剖显示心脏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像是被无数根钢针同时贯穿。

5

事件被归为“非法组织邪教活动”结案,药王井被二十吨混凝土封死。但我清楚记得官尸消失前那个眼神——它在笑。

三个月后,我在老宅阁楼发现大伯最后一页日记,用朱砂写着:“七星钉尸局已破,甲子轮回将至。下一个是……”

名字的位置被烧毁了,只留下焦黑的纸边。

而今夜,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窗台突然传来“咔哒”一声。推开窗,潮湿的青石板路上留着两串脚印,一串是我的拖鞋印,另一串……是沾着河泥的草鞋印,从街道尽头一路延伸到我窗下。

(本文涉及玄学内容仅为文学创作,请勿模仿。如遇类似事件,请立即报警。)

---

诡案备注

- 据亳州民俗学者考证,药王井确有其址,明万历年间《亳州志》记载“井中常闻金戈声”

- 2024年1月,亳州文物局在防空洞遗址发掘出明代镇抚司千户墓,棺内无尸,仅存七枚断裂青铜钉

- 赵振海名下药材公司曾向东南亚出口大量“特殊骨灰瓷”,海关记录显示收货方为某降头师协会

- 涉事殡仪馆火化员透露,2023年10-12月共有37具遗体“重量异常”,最轻的仅1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