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 第155章 袁崇焕充边东江,吴襄调往开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袁崇焕充边东江,吴襄调往开平

天启九年三月初。

朝堂内外正在准备东征建奴的时候,魏忠贤突然禀报道:“皇爷,袁崇焕自从天启七年冬离开京城南下后,先是去曲阜祭拜了孔庙,接着南下去了松江华亭,拜访了徐家和钱龙锡家。

在松江华亭待了几日后,他又去了嘉兴和湖州,拜见了前状元钱士升和前内阁大学士朱国祯与沈潅。

去完湖州后,他在杭州西湖畔逗留了近半月时间,之后南下福建去了福州福清,去祭拜了叶向高。

再之后是继续南下晋江,去拜见了前内阁大学士史继偕,这才乘船南下广东!”

这袁崇焕交际倒是广阔啊!

“可知拜见内容?”

“因这些地方都远离京城,而且时间太短,无法知晓!”魏忠贤低声答道。

“袁崇煜那边如何了?”

“人一直关在诏狱,只承认走私之事是他一人所为!”

朱由校皱着眉头道:“这就是厂卫的办事能力?”

魏忠贤吓得连忙跪下道:“老奴无能,请皇爷治罪!”

“这个袁崇焕可不是个安分守己之人,朕马上就要亲征,不管你用什么法子,一定要将其逮拿进京!”

“是,皇爷!”魏忠贤低声答道。

半个月之后,朱由校刚到达山海关没两日,锦衣卫缇骑南下,一路朝广东飞奔而去。

一个多月后,正在家乡宴饮友人的袁崇焕,被缇骑以通敌资敌的名义逮捕,并立即押赴京城。

袁崇焕被抓,很多与之关联的人员顿时不淡定了。

袁崇焕身上有太多他们见不得光的秘密了。

除了走私,还有资敌通敌与建奴私下来往之事,以及欺上瞒下克扣军饷之事。

袁崇焕的人还没到京城,文震孟这个曾经被东厂秘密羁押之人,居然出现在了信王府之中。

而与文震孟一同前来的,还有娄东二张与去年一同被废除功名的吴伟业等人。

“殿下,由臣来给您介绍这几位来自江左的大才!”

虽然文震孟被废为庶人,但他在朱由检面前居然还以官员自称。

朱由检在信王府困顿了一年半之后,终于熬到了自己兄长亲征辽东。

所以,在文震孟递上拜帖的时候,他略作犹豫,便同意了他的求见。

现在见文震孟多带了几人前来,朱由校好奇地问道:“好,那就麻烦文先生了!”

“殿下客气!”紧接着,文震孟一一介绍起了张采与张溥等人。

因有文震孟的推荐,张采与张溥等人尽量捡朱由检喜欢听的话来奉承。

没过多久,小小的王府书房内呈现出一片“君明臣贤”的良好氛围之中。

而与几人交谈过后的朱由检,内心对自己兄长的误会又加深了几分,同时也更痛恨魏忠贤这个祸乱朝纲的阉宦了。

文震孟同几人出信王府后,没过两天,又去拜访了太康伯,也就是张嫣的父亲张国纪。

几人打着交流学识的的名义拜访太康伯,聊的话题也是隐喻众多。

府内虽有东厂的座探,但打听到的也只是一些他们正在交流儒家经典的语句。

故而,一直等朱由校班师回朝后,魏忠贤也无法从他们的隐喻中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但对于朱由校来说,有这些消息就足够了。

除了秘密羁押,还对几人动用了大记忆恢复法,得到了朱由校想听到的一些官员的名字。

之后,东厂按照他们供出来的名单,缇骑四出,到处抓人。

没过多久,文震孟、张溥与张采等人,全部在诏狱之中触壁自杀。

至于他们的尸身,也被秘密火化处理,骨灰被撒到了京城郊外肥田。

朱由校已经给过他们一次机会了,没想到还是狗改不了吃屎,一心想要自己的小命。

既如此,也就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了。

而朱由检这个不定时炸弹,朱由校本打算让其在京中多待两年,没想到还是死性不改。

虽然不能以参与谋反的名义处置他,也就无法直接废除他的封号,那就让他远离京城。

虽然大宁城和信王府还没建成,但可以先将他送离京城,迁到顺天巡抚驻地遵化城居住。

至于座探与监视的护卫,自然不能少。

而且以后不管谁上门拜访,一律先以勾连藩王的罪名逮捕。

先抓后审,从重处置。

如此几个重拳出击下来,还能有不怕死的人再去串联朱由检,那还真是头铁。

不久之后,之前被朱由校起复的前吏部侍郎和调任太常寺的钱龙锡,也被御史弹劾参与袁崇焕走私,被逮拿进了诏狱。

而袁崇焕,只要皇帝想搞他,自然会有大把官员出来提供证据。

不过朱由校没有直接杀他,而是抄家并充边东江镇,让毛文龙这个历史上被袁崇焕假借圣旨斩杀之人去慢慢折磨他。

至于他的兄弟袁崇煜,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不仅被抄家斩首,尸首还被挂到了宁远城外,警戒那些资敌通敌的奸商。

其中吴襄这个看起来是武将,实际却更像商人的地头蛇,吓得他连夜收拾家当,搬到京城,并四处花钱打点,远离辽西这个是非之地。

现在他的最大帮手祖大寿已经被调去镇守开平,而他的儿子也被皇帝重用,安排去河西务训练军队,他可不想因此拖累他们。

经过一番运作,吴襄不仅成功逃离了辽西那个是非之地,还被调去开平卫当了一名参将。

从此之后,他继续发挥他的特长,经营马匹和蒙古边贸。

不过这次要比之前老实多了,朝廷明令禁止的东西他一律不卖,该缴的税他也一分不少。

开平卫处于蒙古左右翼的交界处,而且距离漠北蒙古也不远,有祖大寿和他们这一帮辽西武将在此,根本就不愁没有生意做,而且还是独家生意的那种。

没必要为了赚最后一个铜板,从而触怒天子和朝廷。

而且为了保住他们辽西将门在开平卫的根基,他们每年不仅会向兵部打点,还会定时给御马监和皇帝送来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战马。

对于祖大寿和吴襄等辽西将门的做派,朱由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比畏威而不怀德的蒙古人,祖大寿这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背离大明的武将,反而更让朱由校放心。

现在的大明九边,类似于祖大寿这种将门世家,实在不要太多。

要是因历史上祖大寿投降满清而故意为难他,那九边将门几乎都要被清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