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写着傻柱和秦淮茹各自想法的纸条。
娶不娶和嫁不嫁。
出现在王红梅手中。
字丑的纸条,是傻柱。
稍微好看点的字,是秦淮茹写的。
“都是大人,没什么不好意思,成就是成,不成咱街道办想办法,何雨柱同志,秦淮茹同志,我当众念了。”
王红梅照着纸条上面的内容当众宣读起来。
傻柱写的纸条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我不娶秦淮茹,我想娶黄花大闺女。
秦淮茹写的纸条,内容多了几分算计的意味,把自己不同意嫁傻柱的意思表达出来,还维护住了自己的贤惠和善良人设,说自己是三娃寡妇,又带着一个婆婆,没有资格嫁给傻柱,口口声声说傻柱应该拥有更好的伴侣。
易中海明显带着几分失落,养老大业任重而道远,傻柱心高气傲想娶大姑娘,秦淮茹也没看上傻柱的尊容,对傻柱全程都是拉帮套且吸血的心思。
贾张氏脸上的表情却透着几分淡淡的松懈。
许大茂则是一副早看穿这一切的精明。
王红梅把手里的纸条,让在场街坊们挨个传阅了一遍,确认自己所说无误,趁着街坊们牢骚的话茬子,朝着傻柱和秦淮茹两人明确态度。
“何雨柱,帮扶困难街坊,这很不错,说明你有爱心,是个好同志,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话,你没听过吗?整日拎着饭盒接济秦淮茹,明明没事,但是在某些人眼中你们就是有事,谁家父母缺心眼会把自己的宝贝闺女托付给一个整日拎着饭盒跟寡妇不清不楚的人?”
傻柱脸上的表情,赫然是那种被震惊到的表情。
扭头望向旁边的易中海。
这跟易中海咋说的不一样啊。
他终于找到自己这么多年未结婚的原因。
“我们街道办会帮你留意跟你条件相符合的女同志,同时也会跟轧钢厂工会进行对接,就轧钢厂大龄职工何雨柱单身问题进行协商。”
易中海脑瓜子,嗡嗡嗡直响。
王红梅接连出两次手,第一次是把傻柱和秦淮茹的事情摆在明面上,第二次是把街道办和轧钢厂都介入其中。
易中海的养老大业不是轧钢厂的对手,也不是街道办的对手,更何况街道办和轧钢厂联了手。
傻柱的问题分分钟被解决。
有了老婆,还能听易中海的话,还能接济帮扶贾家吗?
“王主任,柱子的婚事我帮着张罗,您一天到晚忙多少工作呀。”
易中海只能照搬之前的旧套路。
有没有用暂且不说,先把眼前的事情给对付过去。
刘海忠也帮腔着易中海。
“王主任,我们帮忙解决傻柱的婚事,您忙大事情。”
王红梅没有理会刘海忠,这人的脑子用不对地方,不足为惧。
他在意的人是易中海。
“易师傅,何雨柱的婚事你别插手,我们街道办和轧钢厂会介入,也不怕得罪您,您在我王红梅这里一点信誉都没有,您跟前面的王主任打了四年的包票,口口声声说要解决何雨柱的婚事,四年时间过去了,你解决到什么程度了,何雨柱还是未结婚。”
易中海张口想解释一下。
王红梅依旧没给他机会。
“我不想听您的理由,我就知道何雨柱到现在还没有结婚,再不结婚,我这个街道主任就是渎职。”
易中海被怼呛后,变得老老实实。
王红梅正色的看着何雨柱。
“想结婚,先让自己清清白白,接济寡妇的事情最好让别人来做。”
“王主任。”傻柱点着头,“我知道了,前几年因为.....。”
“你要为自己考虑,也得为秦淮茹考虑,你接济她饭盒,那些对秦淮茹同志有想法的男同志们会怎么想?”
刚才在王红梅那里吃了一榔头的易中海,现在又被王红梅丢出的锤子砸中了他算计的脑袋。
傻柱个人问题被解决。
还要解决秦淮茹的寡妇改嫁问题。
都结婚了,易中海养老靠谁呀,靠贾张氏嘛。
贾张氏放话要给易中海养老,易中海也不敢把养老的期望寄托在贾张氏身上,这么多年的邻居,太清楚贾张氏的秉性了。
隐晦的朝着贾张氏丢了一个眼色,他希望贾张氏嚎几嗓子。
成不成不说,先给王红梅添添堵。
贾张氏撒泼归撒泼,却不傻,新来的街道主任当面,她喊出不让秦淮茹改嫁的词,就可以让秦淮茹不再改嫁了?
纯扯淡。
贾东旭挂在墙上,贾张氏这两年看似一天天屁事不干,实则到处打听寡妇改嫁等相关事宜,她听人说了二十几起不让寡妇改嫁最终被收拾的事情,可不想落个从里向外看的下场。
有些事情易中海比她更急,幻想着易中海出面。
易中海见贾张氏没搭理自己,只能让秦淮茹开口,只要秦淮茹开口说不,事情便也出现了转机。
再有寡妇改嫁的政策,也不能逼着秦淮茹硬改嫁吧!
秦淮茹还是挺给力的,看明白易中海意思的她,对改嫁实际上心存了几分幻想,那就是相貌不差,家庭条件还的好,是对方给秦淮茹当牛马,而不是秦淮茹成了对方的牛马。
轧钢厂钳工,月工资二十七块五,这也是秦淮茹的底气,不想改嫁那些醉酒打老婆或者身有残疾再或者家庭方方面面各种不好的男人。
准备找傻柱这种条件但相貌绝对俊秀的大龄男人。
“王主任,我答应过东旭,要拉扯大孩子,给婆婆养老送终,柱子接济我贾家饭盒,是柱子好心,看我孤儿寡母的不容易.....”
王红梅很不客气的打断秦淮茹的讲述。
都是明白人,装什么无辜的糊涂。
他把自己的意思,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
“一个月二十七块五毛钱,加你婆婆一共五口人,其中一个还是两岁的奶娃子,人均收入超过国家制定的五块钱标准线,还口口声声说自家困难,这都是困难,那些人均月收入不带三块钱的人是不是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