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徐祖上也是阔过的。民国的时候,他们家就有一处大宅子。处处精雕细琢,栽的花草树木都十分讲究。

徐家传到他这一代,在国内只留下他爸这一支。其他的叔伯娘姨混的好的就出国,要不就早死。还能知道音信的,基本已经没有了。

他有个姑奶奶,排行老三。临终前不知道想起什么,说这是她爹、也就是小徐早年干阴损事太多,缺了德,所以后人不得好死。

听他爸说,这个三姑奶奶活了七十多多岁,一生强悍能干,是个十分老派且精明的女人。

如果没有他,徐家未必能传承至今。

三姑奶奶一辈子没结婚,也没有后代。她这一支,到她手里彻底断了。本来封建一点的家族,女人是不管族中传承的。也没有单独成一支脉的说法。

但三姑奶奶的爹很喜欢这个女儿,死活要她当家。说徐家的嫡脉就在她身上,她不要才能是儿子的。

别说那个年代,就是现在有些家里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个程度。

小徐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三姑奶奶不结婚。假如她有孩子,偌大的徐家哪里会分给大姑爷爷和自己爷爷?

小徐他妈听见他问,意味深长的说:“不生也好,不生啊人康健,活的长。一辈子没病没灾。你那姑奶奶是寿终正寝,没病没痛睡着走的。”

说直白点,就是喜丧。

徐家这么多长辈,人才好像就断在姑奶奶那一辈。三姑奶奶那一代,就出了这么一个能挑梁的姑娘。就算是小徐他爸,有时候想起旧事,也说如果是两个爷爷当家,恐怕徐家早败完了。

徐家的老宅早就不成样了。

那十年里一般人家不好过日子,徐三姑娘早知道家里不成气候了,干脆把房子拆了给村里人建房子,只留下半拉院子养老。

好在家里的子侄有点官面,保着徐家留下那个小院,人也没怎么受磋磨。

小徐也跟父母回过那里,都是专门给姑奶奶烧纸,打扫打扫老院子。徐家后人里有出息的,前些年还回来花了一笔钱,把老宅修起来了。唯一一间从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小院没动,只做了修复。

问起来,说是老人家自己的想法。

“老东西不易得,没了就没了。以后要是子孙出息,想着重新修整,也不要大动房子。修的太过,再好也不是原来的了。”

当年小徐的父辈大概都记着,三姑奶奶养老的院子是新修起来的老宅里最古旧最有韵味的一间。

只是那房子锁着,一直不让进。

别看小徐戴眼镜,他小时候也挺闹腾。只不过别人跟他不熟,不知道这个人闹腾的点。

小时候家里人不让进三姑奶奶的院子,说是许久不住人,小孩子突然进去怕中邪。

小徐不信那个。

趁着家里人在外面忙碌,他直接爬了进去。那个院子的墙比较高,但是墙外面有一棵树。小徐直接爬上去,然后从树上跳进院子。

只能说小时候是真的难杀,他竟然没把自己摔死。后来长大了再回去看,才发现那棵树离院子地面挺高,但凡运气差点,他那时候都得摔出个好歹。

多年后小徐把这事跟他妈妈讲,他妈说可能是姑奶奶保佑他。“不然啊,你就得在院子里爬大半天才能等来老娘救你。”

徐妈妈和张女士完全是两种性格。张女士事业成功,但性格很温柔。说话温柔,通情达理,其实外柔内刚。

徐妈妈说话又快又直十分爽利,其实心里软。

小徐小时候羡慕张海桐的妈妈,张海桐却很认真的说:“你妈妈对你很好,不要嫌弃自己的妈妈。”

他当时讷讷解释他才不是嫌弃妈妈。后来长大了晓得自己老妈的好,就没再偷偷讲过这些话了。

小徐当时跳下去,第一眼看见的是潮湿发黑的地板砖。砖缝之间长满了野草,将原本排列整齐紧密的直线撑得变形。

他爬起来,慢慢走进了正堂。

这座院子左手边的墙有一个窄门,连着另一个院子。这两个地方,是徐家大宅最后的遗迹。

三姑奶奶住的地方,后人管它叫正堂。

小徐走到门边,推开门。门上的锁和铁链子早就锈的不成样子,一推门就掉在地上。

那扇看不出原来色彩的门就这么吱呀呀缓缓打开,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小徐望去,一张方桌旁两张圈椅,头顶一方牌匾。

牌匾已经很旧了,满是尘灰。上面的字迹写的中正圆润,是“福禄安宁”四个大字。

不过匾额明显不是这间屋子里的,这间屋子原来的匾额应该更长一点。小徐看见了这只匾额两边很明显的孔洞,那是放置匾额的痕迹。

进屋后,左手边就是卧室。那里应该挂着帘子隔断,但是帘子也没有了,光秃秃的。

小徐走进去,就看见墙边的柜子。

任何人都会对老屋的柜子有好奇心,猜测里面会不会放了什么。也许是钱,也许是书,也许是一堆垃圾。

小徐拉开柜子,里面放着几件腐朽的衣裳。三姑奶奶走后,她的东西没怎么动过。这几件衣服也实在没什么价值,就这么遗忘在此处。

他在这个柜子里除了找到了三姑奶奶生活的痕迹,还有她的记账本。

徐三姑娘年轻的时候是当家人,管过的账不计其数。年纪大了,管不动了,也把自己的事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是使出去和进账的钱,都有记载。

这账本应该是她用的最后一个本子。

开篇第一页写:

1978年3月29日,购置粮食,支出两张半市斤粮票。无其余开支。

旁边还有随手写下的小字:

春日气候无常,加之年岁已长,不似当年康健,故偶感风寒。

近日停药,已然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