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努力,我终于组织村民成立了三七种植合作社。我邀请了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还联系了销售渠道,确保三七种出来后能顺利销售。合作社成立的那天,村里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对这个新项目充满了期待。
“顾茗,这合作社怎么运作啊?”老张坐在人群中,举手问道。
我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道:“老张叔,合作社的运作很简单。大家自愿入股,每股1000元,年底分红。我们统一采购种子、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这样一来,大家的风险小了,收益也更有保障。”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老王支书坐在台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顾茗这孩子,做事有条有理,让人放心。”
我接着说道:“我已经联系好了销售渠道,三七种出来后,直接卖给药材公司,价格有保障。而且,专家会全程指导,大家不用担心技术问题。”
村民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期待的表情。老张站起身,大声说道:“顾茗,我信你!我入股两股!”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热闹,村民们纷纷报名入股。我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心中充满了信心。
“顾茗,这合作社的事,你可得好好干。”老王支书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乡亲们都看着呢。”
我点了点头:“老王叔,您放心,我一定带着大家干出个样子来。”
合作社成立后,我立刻组织村民开始种植三七。我和专家一起,为大家讲解种植技术,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详细指导。
“顾茗,这三七苗怎么种啊?”老王支书拿着一株三七苗,疑惑地问道。
我接过三七苗,耐心地说道:“三七苗要种在垄上,株距30厘米,行距40厘米。种的时候,要小心别伤到根。”
老王支书点了点头:“这东西可真娇贵,得小心伺候着。”
我笑了笑:“是啊,但只要种好了,收益肯定不错。”
村民们在我的指导下,开始种植三七。田野上,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顾茗,这三七啥时候能收啊?”老张一边种苗,一边问道。
我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三七生长周期是三年,今年种下去,后年就能收获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分红。”
老张点了点头:“那可真是太好了!三年后,我就能多赚一笔钱,给孙子买糖吃了。”
我哈哈大笑:“老张叔,可不止买糖的钱呢。这三七种好了,说不定能盖新房呢。”
村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田野上,欢声笑语回荡,充满了希望。
我虽然忙于合作社的事,但对儿子的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每天晚上,我都会抽出时间陪顾家启练习书法。刘晴则负责给儿子读《千字文》,《三字经》和《百家姓》,让儿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家启,今天背《三字经》背得怎么样了?”我坐在书桌前,看着儿子认真地写字,问道。
顾家启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爸爸,我背到‘融四岁,能让梨’了!”
我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真棒!家启,你背给我听听。”
顾家启清了清嗓子,大声背诵起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我听着儿子的背诵,心中充满了温暖:“家启,你背得真好!以后要像孔融一样,懂得谦让,做个懂事的孩子。”
顾家启认真地点了点头:“爸爸,我知道了。我以后要像孔融一样,做个好孩子。”
我站起身,轻轻抱了抱儿子:“家启,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到。”
刘晴从一旁走过来,微笑着说道:“顾茗,家启这孩子,学习上很上心。尤其是在练习书法上,你看他现在对写字这么感兴趣,说不定将来能成个书法家呢。”
我点了点头:“是啊,他要是能成为书法家。那是他的本事,也是我们福分啊。”
刘晴轻轻握住我的手:“孩子越来越懂事儿了,现在不用我催他,他就知道学习了。”
我微微一笑:“这样挺好,知道自己学了。这就证明了咱们的教育是正确的。”
三七种植虽然前景广阔,但种植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一天,我发现部分三七苗出现了枯萎的现象,我立刻联系了专家。
“老王,这三七苗咋枯萎了?”我焦急地问道。
老王来到田里,仔细查看后说道:“这是病虫害,得赶紧打药。”
我点了点头:“那咱们得马上组织人手,给三七苗打药。”
村民们得知情况后,纷纷拿着喷雾器来到田里。我和大家一起,从早到晚忙碌着,为三七苗喷洒农药。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没有人抱怨。
“顾茗,这三七苗要是死了,可咋办?”老张一边喷药,一边担忧地说道。
我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老张叔,您放心,专家说了,只要及时打药,三七苗就能恢复。咱们辛苦一点,也是为了丰收。”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顾茗说得对,为了丰收,咱们得加油干。”
经过几天的努力,三七苗终于恢复了生机。看着重新焕发生机的三七,我和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顾茗,这三七要是能丰收,可得好好庆祝一下。”老王支书站在一旁,笑着说道。
我点了点头:“那是肯定的,到时候咱们一起吃顿大餐,庆祝丰收。”
村民们听了,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他们知道,只要跟着我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转眼间,三七种植已经进入第二年。我和村民们精心照料着三七田,施肥、除草、防病虫害,每一个环节都不马虎。三七在我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长势喜人。
“顾茗,这三七长得真不错。”老王支书站在田边,看着郁郁葱葱的三七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按照这个长势,明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我点了点头:“是啊,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科学管理,肯定能成功。”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我看着大家,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村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顾茗,这三七要是丰收了,咱们咋卖啊?”老张站在一旁,问道。
我微微一笑:“我已经联系好了药材公司,他们会来村里收购。到时候,咱们直接把三七卖给他们,价格有保障。”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顾茗,有你在,咱们放心。”
我看着大家,心中充满了感激:“乡亲们,这三七种植是我们大家一起的项目,只要大家,肯学习,不怕苦,就不成问题。”
我的儿子,顾家启在我和刘晴的悉心教导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不仅背诵了许多经典古文,还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他都会认真练习硬笔字和毛笔字,进步飞快。
“家启,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我看着儿子的毛笔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上’字的横画写得真平,‘人’字的捺脚也写得很稳。”
顾家启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我:“爸爸,我会继续努力的。奶奶说过,字如其人,我要写好字,做个好人,做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我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家启,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奶奶要是看到你的进步,一定会很高兴的。”
刘晴从一旁走过来,微笑着说道:“顾茗,家启这孩子,现在已经开始上一年了。现在越来越让人省心了。”
我点了点头:“是啊,这证明儿子成长很快,将来会有大出息的。”
刘晴轻轻靠近我说:“顾茗。都说好人有好报。这回我真相信了。”
我微微一笑:“十年树人,百年树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