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 章 拦截
康熙深知准葛尔汗王并不是什么任人揉捏的性子,所以在越天山的时候,清军走得格外小心。
康熙也怕准葛尔汗王借地形的优势设下埋伏。
打从进了天山之后,行军的时间又改回了白天赶路,晚上扎营。
如今已到了深秋,天山海拔高,温度急转直下之外,山中的地形又复杂,要先行派斥候查探山上是否有埋伏才行。
在清大军进入山脉不久,就开始下起大雪来了,这也给清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几乎所有人都笃定了准葛尔汗王会在这个路段搞事,所以没人敢放松警惕。
但是,当大军已经穿过天山山脉三分之二之时,一路上仍没有遇上任何阻拦,军中之人紧绷的神经就逐渐放松了一些。
胤礽知道越是这个时间,越容易出事,于是就跟康熙提了两次,叫底下的斥候都警醒着点。
康熙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就把军中将领叫过去提点了几句,然而直到天山路段走完,准葛尔汗王都没有跳出来搞事。
胤礽其实有点疑惑。
准葛尔汗王若是这么轻易的就被吓破了胆,还能接连蹦跶这么长时间?
胤礽怎么看,怎么觉得不真实。
可天山山脉易守难攻,是准葛尔汗王难得的反抗机会,他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放弃了……
这不符合常理啊!
胤礽心里头警铃大作,康熙也没有放松警惕。
伊犁河谷可完完全全是准葛尔汗王的领地,谁知道准葛尔汉王会出什么幺蛾子。
于是过了天山之后,康熙决定先驻扎两天,让战士们先调整一下状态。
结果这一停,就停出事来了。
这回准葛尔汉王进攻的是右翼,他竟安排了一股两千人的骑兵,绕开了清军斥候的探查,从天山上冲下来,跟河谷内的兵马形成了合围之势。
右翼军根本没有人料到背后还有敌人,腹背受敌之下,哪怕清军反抗及时,也折损了七千兵丁进去。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些步兵和后勤伙头兵。
最可恶的是,敌军派人一把火烧了右翼军的粮仓。
所幸烧的不是弹药库,否则折损的人手怕是会更多。
准葛尔汗王带领的人手同样折损不少。
他为了给那两千骑兵创造条件,命令正面冲锋的将士不计成本地冲锋,到最后折损的数量几乎快要跟清军持平了。
胤礽听闻,胤祺好像在这场战事中受了不轻的伤。
康熙因为此事暴怒,当即下令叫三路大军立刻出发,他要亲手割下准葛尔汗王的头颅,祭奠死去的将士们。
另一边,准葛尔汗王计谋得逞之后,就立马带着大军朝着王都赶去。
他要在清军之前带上王都里剩下的那点家当,去追已经向哈萨克汗国出发的妻儿们。
清军越天山的时候,他没出手的原因,就是回王都安排后路了。
但事情却不像他想象的那般顺利,在回王都的途中,他被另一伙人拦住了去路——
是一个年轻的小将,带的人马也不多,目测只有一千左右。
准葛尔汗王看着百米开外的队伍,心中不妙的感觉愈发浓烈。
若是平常,他根本不会把这目测只有千人的军队放在眼里,可现在他身后是大批量的追兵,他在路上多逗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险。
准葛尔汉王不敢耽搁,直接下令叫麾下士兵冲锋。
可是他身后的骑兵加上绕行的那段时间,已经好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好了,人累马更累。
就算有人数上的优势,作战能力也跟胤禔带领的千人骑兵没办法比。
胤禔靠着装备精良的一千先锋军,愣是拖了准葛尔汗王将近一个时辰。
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全程只盯着准葛尔汗王,叫准葛尔汗王明白,他要是想从此地过去,就得先解决了这一千人。
准葛尔汗王越打越心急,他的体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若是再耽搁下去,怕是真的要走不了了。
他发了狠,给身边的人打手势,想要先解决胤禔,再突围。
然而身边的人还没按照他的意思围攻胤禔,他就先听到了远处马蹄声的轰鸣。
完了!
准葛尔汗王心头只剩下这么一个念头。
只差一点,就差一点,他就能回到王都,带上财物逃之夭夭!
都怪眼前这个小子!
准葛尔汗王一双眼睛变得血红。
“杀了他!”
他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开始围拢了过来,胤禔因为援军抵达而浮现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
他大概、貌似、也许高兴得太早了。
胤禔直接调转马头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准葛尔汗王已经气红了眼,连体力都恢复了不少,打马朝着胤禔追去。
然而追逐了片刻之后,他听到了越来越近的马蹄声,转瞬之间,理智回归。
准葛尔汗王看着已经快要到眼前的清军,绝望的闭了闭眼,而后取下胸前挂着的弓,瞄准了胤禔的后背。
胤禔正逃得起劲,忽然感觉自己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几乎是凭借着本能,立马朝右边偏移了几分。
结果下一瞬,他就感觉自己的左臂一凉,紧跟其后的就是灼热的刺痛。
准葛尔汗王见状,心中失望至极,他本想再补上一箭的,却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
准葛尔汗王最后恨恨地瞪了一眼胤禔,然后提起弯刀对准了自己的脖子。
等清军赶到跟前儿的时候,准葛尔汗王已经死的透透的了。
康熙得知此事的时候,心中也有些感慨。
虽然他对准葛尔汗王恨之入骨,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准葛尔汗王确实是个人物。
后续,清军占领了准葛尔王都,康熙才发现此地的贵族全都逃之夭夭了。
他还记得胤礽那句“除恶务尽”,所以他也没想着放过准葛尔的那些贵族们。
直接以大清的名义朝周边的国家送去了檄文。
准葛尔部周边的国家也都在关注着此次战争,见大清干脆利落的将准葛尔部灭了,这些个国王都觉得心中一凉。
准葛尔汗国可不是什么软柿子啊,这些年他们跟准葛尔汗国开战,几乎都是准葛尔部完胜。
大清居然仅仅只花了不到一年就将准葛尔部解决了,大清的战力未免太离谱了些。
其他几个国王还只是想跪舔大清,哈萨克汗王则是差点吓尿。
他当时咋就脑子一热,答应接收准葛尔部的贵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