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完秤我一看账本,还不错!

掉秤223斤,这其中包括挑出的180多斤死蟹。

这个数字看起来高,但实际死亡率已经相当低了,只有百分之二。

比起他们动不动百分之二三十的死亡率来说简直不要太完美!

再加上螃蟹高昂的价值以及利润差......

在洋面上通货6块,上岸后分类卖,平均28块左右,一斤毛利22块。

这一算下来,光是这一万多斤螃蟹就挣了20多万。

不管收什么货,活鲜永远是最挣钱的!

而且收活鲜的好处就是不费力,不管是收货还是卖货都能节约不少时间。

张春说道:“海生,你这螃蟹养的真好,难怪你能发财。”

“春哥,不用夸我,要是一斤不死更好。”我笑道。

张春说道:“今年秋看来又能跟着你发财了。”

我冲他笑了笑,随后扭头对李明亮说道:“亮哥,把虾爬和八爪鱼,活鱼都卸上来。”

张春拉螃蟹的车已经发车走了,紧接着又有一辆车缓缓倒到了船边。

虾爬、八爪鱼的死亡率和螃蟹差不多,也在百分之二左右。

只有活鱼的死亡率是最低的,只捞出了三条。

究竟为什么螃蟹、虾爬和八爪鱼会死呢?

这么短的时间,按理说不应该啊,挑捡的时候......

突然,我一拍大腿,终于找到了原因。

不由想起李明亮他们捡货时的场景,由于每艘船的数量都很多,所以挑捡的时候没时间挨个去挑。

不多说,一艘船就有一千多斤货,那些当时看起来腿还动弹,但实际半死不活的挑不出来不是正常吗?

往少了说一艘船有个十斤八斤,十几艘船就是一百多斤。

至于其他船为什么那么高的死亡率,我估计还是因为死螃蟹没有及时捞出来,他们不可能像我一样收完货马上就回港。

在那里待个两三天的话,以这种水温一旦小工不上心,没及时捞出死蟹,一天就能臭了水,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这和我们收鳗鱼差不多,不及时捞的话死亡率直线上升。

水温高时鱼的死亡率永远高于水温低时。

比如开春的时候,天气还冷,水温低,鱼的死亡率就很低。

随着水温上升,越接近休渔期时死的鱼就越多。

秋天也一样,刚开海时南北方的水温都挺高,这段时间活鲜是最不好养的,随着天气转冷,反而死亡率开始渐渐变低。

我这船货也正是得益于时间短。

从货到船上再到码头卸货也就短短十几个小时,再加上我准备了专门养蟹的笼子。

所以很多时候看到别人能成功,这其中都是有原因的。

只是有些事情你表面上是看不到的,然后就会总结为别人运气好。

凌晨五点钟活鲜全部卸完。

这时董叔开车过来了。

“海生!”

他关上车门笑眯眯地朝我打了个招呼。

“董叔早!”

我也抱以微笑。

“车什么时候来?”我问道。

“已经从厂里往码头来了,用不了十分钟,你让小工卸货吧,正好先看看货怎么样。”

“行,稍等片刻,刚把活鲜卸完让他们也喘口气。”

船上的小工们正在得空抽烟。

听到他的话,李明亮和堂哥几人迅速戴上皮手套开舱卸货。

卸货还是比较快的,船上有起重机,现在潮水也刚刚好,起重机来回吊卸也方便。

这时电话响了起来,我掏出手机,是李晓燕打来的。

一接通手机就听她抱怨道:“你回来也不给我打个电话,我这都睡过岗啦。等我,马上去码头。”

我哈哈一笑,说:“你再睡会呗,我特意没给你打电话,就是想让你多睡会,熬夜对女人不好。”

“没事,我都习惯啦,想吃点什么,我顺道给你买。”

“不用单独买我的,去粮管所给船上小工买点早餐,自己看着搭配。”

“好!我马上去买。”

“不用急,现在刚开始卸舱里的货,你六点能来就行了。”

“好,我知道啦!”

刚挂断电话,就听到一个声音喊我:“海生,回码头啦!看来又收满货了。”

我不用转头都能听出是码头管理处的李叔。

“李叔早!”我面带笑容,跟他打了声招呼 。

“你爸没来码头?”他问道。

“没呢,估计这会刚起来,说不定过会就来了。”

正说话间,就见老爸骑着摩托车过来了。

“老李!”

“二哥!”

两人打过招呼后,李叔走近了说道:“海生,你们船的证件下来了,放在我那里,你卖完货记得过去拿。”

“什么证?”我不由一愣。

“几个船的船长证、大管轮等证件,装了一大包。”

他不说,我都把这事给忘了。

托人办事就是好用。

老爸看到地上有几箱捡下来的死蟹,便对李叔说:“老李,不嫌弃的话,挑点肥的死蟹回去吃。”

见李叔还有些不好意思,我也说了句:“李叔,这是张春刚从活蟹挑下来的,也不准备卖,就是亲戚朋友分分吃。”

他听了这才点点头,说道:“那就多谢了,整天跟着你们吃怪不好意思。”

“咳!”

“这有啥不好意思的,我去给你找个塑料袋,我车上有呢!”

说完我打开后备箱,找了两个大塑料袋,老爸和他蹲下身子,一边拉呱一边挑起来。

我笑了笑,死蟹不值钱,挑好的一斤也就卖个十块八块,别看有二百来斤死蟹,能挑出三十斤好蟹就不错了。

其实我早就让堂哥和李明亮挑了十几只七八两重的大螃蟹,养在水包里中午回家吃。

鱿鱼从舱里出来的那一刻,董叔一眼就相中了,他拿出两条鱿鱼在手里掂了掂,满意的点点头。

质量不用说,贼亮!

一点毛病没有。

“满意不?董叔!”我笑着问。

“嗯,不错!舱里都一样吧。”

“这是一个海区同一批船的货,绝对别无二样上下统一,咱的货从来是有一是一,不作假!”

董叔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说话间,一辆六七米的大货车开了过来。

“董叔,就一辆车吗?”我不由问道。

“是啊,怎么了?”董叔问道。

“一辆车太慢了,我帮你再找一辆吧,车费我帮你出了。”我笑道。

“哦!”

董叔醒悟过来,说道:“你是着急卸货出海吧。”

我笑着点点头。

“哈哈,我打电话就行了,哪还能让你出车费。”

他说完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说道:“十分钟就到。”

我点点头,随即说道:“董叔,我扞也别过秤了,扒完冰直接上车过地磅吧,这样省事省时间。”

董叔点头说:“那样更好,我刚也想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