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绝对是个聪明的小伙,能说会道也有眼力见。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而且他对我也比较尊重,一口一个哥的叫着。
我从心里也愿意帮他一把。
最关键的是他爸也愿意听他的。
就像我总能得到老爸的支持一样。
我正和表弟他们聊着天。
大鹏开车过来了。
“大鹏!”
“今晚是不是该请客了?”
表弟朝他喊了一声。
“嗯,这个没问题,原本也要请海生哥和嫂子,顺带着捎上你们两个好了。”
大鹏哈哈一笑。
“我靠!”
“你会不会说话!是不是飘啦?”
表弟有些不忿。
“哈哈,开个玩笑嘛。”
“说吧,晚上去哪里吃?”
大鹏看向我。
“远洋、吴天,你们两个想吃什么尽管跟你鹏哥说,我倒是无所谓,吃啥都行。”
我笑着说道。
远洋叹了口气,摊手说道:“哪轮得到我们两个说话啊?”
“鹏哥都说了,你和嫂子才是今晚的主角,我们俩是配角。”
“还是听我嫂子的吧。”
我和大鹏听了都是哈哈一笑。
“哥,那你先把地方定下来吧,今天可是周末,得提前订包间。”
大鹏说道。
我想了想,说:“咱就别出去吃了,还是在当地吃吧。”
“出海也挺累的,吃完正好回去休息。”
“那去景阳大酒店?”大鹏说。
我看了他一眼,说:“你怕是居心不良,别有企图吧?”
他嘿嘿一笑。
“哥,我这点小心思都被你看出来啦?”
“哼!”
“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
“哥,你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去你的!你才是蛔虫!”
大鹏哈哈一笑,朝我们摆摆手,说:
“行,那就这样定了!晚上我们不见不散,记得带上嫂子。”
“我先去干活了。”“
“船上人少,这是偷闲过来一趟,回去晚了要挨老爸骂了。”
说完他上了车,一溜烟走了。
大鹏刚走,就见他爸提溜了两瓶白酒来到我们船边。
我忙叫了声:“叔”。
“海生啊,你爸在船上?”
我朝他点点头。
“我去找你爸喝酒。”
说完就见他扶着船舷跳上了船。
“叔,你慢点。”我朝他喊了一句。
他朝我摆摆手说:“没事,老当益壮呢!”
随后我听到他嘴里感叹道:“这船真大!”
随后找到楼梯口进了驾驶室。
所谓吃水不忘打井人。
看来这一家子都是会办事的人啊!
这时我看到刘叔穿着拖鞋跳上了岸向这边走来。
估计是老爸打电话让他过来喝茶。
我朝他打了声招呼示意他快上去。
“上边人不少吧?”他问我。
我笑了笑,朝他点点头。
随后走到号船旁边站了一会。
就见大车正在指挥着吊车,有条不紊地从舱里往外一包包的吊着海蜇。
我点了根烟递给宫大车,这个船的大车是王叔新找来的。
王叔说他的技术很好,以前在钢壳船干过。
此次出海,也没有耽误啥事,看样子应该是个称职的大车。
我跟宫大车说午饭不用做了,我会去买饭送到码头来。
宫大车点了点头。
我将手中刚打开的一包华子烟塞给了他。
然后转身上了车。
我要先去厂子里看一眼,也不知那边情况如何。
这么大量的海蜇一车车运过去,也不知有没有人领着干活。
想到这便发动车子心急火燎的直奔厂子而去。
前后不过五六分钟,便来到了厂子里。
开车临近厂子时,在路上就能看到已经拔地而起的两幢米黄色的三层小楼,还有那长长的二层排楼。
一个钢结构的仓库,以及一个遮雨遮阳的大棚也矗立在那。
地面已经全部用水泥打好。
海蜇全部倒在池子边上的水泥地上。
男男女女几十号人正在围着三个池子忙活着。
三个男人正分别往各自所在的池子里散盐和矾。
盐和矾都是提前按照比例拌匀的。
每个池子旁边都六七个女人正在不停地往里面铺海蜇,每铺一层,男人便撒一层盐和矾。
李晓燕见我来了,便走了过来。
“这些人是不是以前矾过海蜇?怎么看起来有板有眼,像是熟手!”
李晓燕点头说:“这是咱爸去找的,这些人都是四川那边的,经常给小船腌制海蜇。”
“这几个男的自己都有小船,现在休渔期没事干,便出来打个零工。”
“难怪一看就像是熟手。”
“这样最好不过,也不用担心给咱腌坏了。”
我总算是松了口气。
四川人是最早来我们这边的,来了之后便不想回去了。
这里有山有水,而且比较养人。
很多一直租房子住,也有一些在我们这买了房子。
事实也证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过来的这些四川人长得都比较矮。(没有贬低的意思)
然而他们的子女在这边长大之后,和本地人没有多大的区别。
父母一米五六左右,孩子一米七八左右的比比皆是。
充分说明了水土也能打败基因。
这是最好的科学解释。
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对李晓燕说:“多备几瓶开水,准备好茶叶,一会歇息时让他们多喝点水。”
“虽然晒不着,但气温还是有些高,这样不停的干活,人出汗多了容易虚脱。”
李晓燕手朝旁边的屋子一指,说道:“水和茶早已经准备好了,有三把暖瓶够不够?”
我说有点少,一会我再去买两把,记得喝完后就赶紧灌满。
我随后又去了建好的房子里转了一圈。
门和窗户都还没装。
屋里的墙面已经基本上干透了。
这门窗找谁安装好呢?
想着以后要在这里住,门窗一定要搞好点。
现在主要流行塑钢门窗。
突然想起我有个初中同学叫杨军。
上次喝酒听人说他现在自己搞门窗加工。
于是忙翻出电话本开始查找,有些不常联系的人的电话,我一般都记在电话本上。
翻了几页后终于找到了和杨军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同学的电话。
打通电话后,跟他寒暄了几句,打听到杨军现在还在做门窗,便问他要了杨军的电话。
“喂?”
“杨军吗?”
“你是哪位?”电话那头传来杨军的声音。
这声音和我印象中的相差不大。
我笑着说:“老同学,我是杜海生,多年不见,上次喝酒听人说起你现在做门窗了?”
“哦!”
“是海生啊!”
他有些惊讶我怎么会给他打电话。
“我自己开了个小加工厂专门做门窗,怎么你找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