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青春甜的要命 > 第72章 看不清面目的小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志平像是一辆加满了油的车子,上了高速就是诗和远方。

他手把手的教工人做瓦检测,又亲自去给包装箱配料,用心地把锯渣和氧化镁的比例调整到合理的状态。

他上午做瓦,下午做包装箱,一天到晚累的倒头就睡。即使这样的状态,他躺下来时发觉自己还是在逃避,想到晓月心里就又堵得难受。

有时夜里醒来窗外一片漆黑,想到自己生病以后如何一路坎坷的走来,几次跌倒又几次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是父母和妹妹们一次次拉着他才没倒下。

这两年也有晓月陪在他身边,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有晓月和一盏微弱的灯光在迎接他。只是现在等他的人再也不愿回到他身边了,晓月心里只有那个老乡小王,在遥远的厦门,在志平不可能去的地方,和小王在一起了。

一开始志平提到小王就气得不想说话,夺妻之恨,死不瞑目。但后来志平觉得小王能那么真心的喜欢并且尊重晓月,那就该放手让晓月幸福吧?他觉得在这世上只要晓月幸福,他做啥都愿意。

那他现在只要放手就行了。然而放手,对他来说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啊!

那天傍晚,志平忙完了一天的活,他浑身脏兮兮地来到河边,准备痛快地洗个澡。可正当他站在河边准备下水时,忽然看到河水中间有个漩涡,一开始并不大,他还想着这条河虽然通江达海,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漩涡呢,不禁盯着漩涡看。

后来越转越快,整条河道都咆哮起来,他吓坏了,站在岸边想着水里一定有什么怪物了?他惊疑地往后退了退,只见水里出来一个年轻的白发小伙,他长相清秀,却是一头白发。他一甩头,水珠像是子弹一样打过来,志平吓得一跳。

但是很奇怪,却怎么也看不清他的眉眼,鼻子。也许是傍晚的时候光线不好,志平只看出是个白脸的小伙。他站在水中朝志平作揖,双手高高地举过头顶。他求志平放了晓月吧,他太需要晓月了,晓月小时候就认识他,他们是一起长大的玩伴,青梅竹马呢!

只是后来找不到晓月,原来她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安徽,现在终于又见面了。志平惊奇地发现那个人又变成了晓月的模样,在难过地落泪。志平连忙大喊晓月,但晓月只站在水里,一动不动,仿佛没听见。

可是志平再看过去,水里人一转身,又不是晓月了。他就在心里叹息,原来看错了,要不然晓月怎么会不答应他呢?

志平突然觉得很冷,冻得他直打哆嗦。那种又冷又饿的感觉让他下意识的抱紧双臂,他定定的看着咆哮的河水,把一个奇怪的年轻人卷走。然而让志平惊讶的事那个年轻人突然发出晓月熟悉的声音,喊了一句:“老公救我!”

志平急得大叫:“晓月等我”,可他怎么也喊不出来。

然后就醒了,身上一层细汗,心也砰砰地跳着,志平一抬头,见窗外天已微微亮。志平清醒过来,他却分明听到大屋里有人干活的声音。他想这么早,怎么会有人来干活呢?志平起来,心里还在紧张地跳着,他被刚才梦里的场景刺激得动作变形,走路也跌跌撞撞起来了。

他匆匆穿衣走出房门,看到大屋门敞开着,里面开着灯。他看到父亲正低头在清理玻纤丝,怀疑又是梦,狠狠的掐了一下胳膊生疼的感觉。他才惊讶的喊道:“爸,你怎么来了?”

父亲连忙停下手里的活,走过来关切地问:“你醒了哦,家里田里的活都忙完了,昨天晚上你妈让我过来,我一早就来了。”

志才平静下来,他问父亲吃饭了没,父亲摇摇头说天没亮,就走到镇上,早点摊也没有,坐了第一趟车就过来了。

“我来看到你小门关着的,就知道你肯定是太累了,醒不来,我没打扰你,过来找两袋丝捡一捡,到时候做瓦用起来就方便呢!”

父亲应该有做了好长时间的活了,操作台上一大堆柔软均匀的玻璃丝白亮的可爱视频,听父亲说赶车早饭都没吃,跨上摩托车要往街上跑去买早点,父亲却拦住他说等会洗把脸一起到街上吃。

巢州是鱼米之乡,下辖几个大镇皆有特色早点。比如柘皋的油炸狮子头,那是一拍稀碎的酥脆呢?嚼在嘴里又酥又香,就着浓稠的稀饭瞬间就是无比的丝滑,喝完一抬手,“再来一碗”。

夏阁的千张小菜,那是用滚水烫过的千张丝,配上红辣椒就是“一红一白,小菜一碟”。

说到千张丝,巢州东边的林头小镇就是咸肉和千张一起的锅里煮沸,那又是一道咸肉的香味,千张丝的软嫩可口,再吸溜起汤来,真是无上的美味了。

西河镇的绝味小吃便是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凉拌臭干子。

切一把芫荽,几块肥肥胖胖的臭干子,用刀斜切成片,舀一勺红辣椒,淋几滴麻油,色香味就都有了。

臭干的臭味和芫荽的特殊芳香味,勾引起志平的馋虫来,志平和父亲相向而坐。除了要一碟臭干小菜,还要了两碗炒面皮,炒面皮的做法也极为考究,皮薄容易入味,菱形除了好看,也极力讨口彩,所以这种肉末面皮是四邻八乡村人来镇上吃早点必配的一道特色了。

父亲两人,父子两人,吃完心满意足的离开早点店,这时父亲才说要去买点东西,他要去关大伯家一趟呢!

父亲去找关大伯时,志平在瓦厂里带着大家在泥浆飞溅的台上操作,大家都很开心,争先恐后地赶着尽快把今天的瓦做完。

跟去年在铸造厂的时候不一样,志平现在已经清楚每一道工序不到位的时候,可能导致的质量问题,它强调的铺丝均匀,浆料的稀稠。已经在一开始的操作中把控质量了,他有信心做出质量合格的瓦啊。那个包装箱更是现金流的保障,他因为有包装箱就更加放心大胆的举债了呢!

中午关大伯过来时,帮志平把桥头上的两间房子租下来,这是几年前有个修电动机的师傅搭的违建建筑,后来生意不好,再也没有来过。

现在关大伯见父子俩都挤在小屋里,就想到这两间的桥上的闲房子了。

关大伯出面,一切都很顺利,500元一年的房租等于白送。两间房外间做办公室,里面做卧室,真是求之不得的好房子啊!

这段时间志平忙忙碌碌,专心做一点一滴的小事情,觉得充实极了。他从内心感激关大伯考虑问题的周到,现在他确实不愿意跟父亲睡在一起。他感觉父亲永远说着他不愿意听到的话,让他小心谨慎点,跟周围所有人处好关系,永远不要放纵脾气得罪人,出门在外,人地生疏,有事吃点小亏不要紧,真出了帮你说话的人都难找到。

这些话是志平从出门上学时,父亲便这样在不同的场合交代过的,但现在志平不想听父亲的话,他想自己合法经营,又不违法。聘请工人干活到月发工资,又不欠款,何必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呢?虽然他现在没有家庭,但具体原因又不是一味的忍让就可以好起来的。

志平想到自己张家,祖上就很穷。父亲参军三年,退伍回来的时候,家徒四壁仅有一间半的小瓦房,连个厨房都没有。父亲还是拿了转业安置费,买了几个木头,在大屋后面连了一间小披厦,算作厨房。

可那间小厨房等志平兄妹他们陆陆续续出生,长大,厨房后来又做了卧室。

也许正是这样穷苦的条件,让张海山一辈子胆小谨慎,到哪里都求一个安稳,忍气吞声不惹事。

志平想,也许父亲活一辈子,就是为了吃饱饭,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足够了吧?可他远远不甘心这样。然而,再大的梦想和追求也要踏踏实来实现啊。志平现在有什么呢?一个像在风雨飘摇中的小船,能划出一片天地吗?没人相信,唯有志平自己守护着他微小的希望。

西河桥上的房子,初夏的微风,轻轻从河道吹过,带着些鱼腥的味道,这都是志平小时候住在乡下,看守鱼塘时的熟悉场景。只是没想到20年后又在异地他乡安静的夜晚,一个人守着台灯,静静的度过这些时光。

有时晓月会从厦门电话回来问志平近况,志平都有一说一,晓月却欲言又止,她听起来并不幸福,不再催促志平早点离婚了。

这些都像是激情过后的平静,志平从心里希望小月早点回来,小月也从不隐瞒,他说现在跟小王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而且他一个月只上几天晚班,白天都不用上班的,可以长时间睡觉。遇到小王休息的时候,他们要么出去逛市场,要么在家躺一整天。

小王从来不嫌弃她没文化,更加没有让她从头学习。志平便说:“那他是不想让提高你的文化知识,或者是没打算跟你过长久的日子。晓月一听便不高兴的挂了电话。

晓月觉得她跟小王两个人才是神仙的日子呢,凭什么说好日子她不想长久过下去呢?难道她还回来跟志平一年到头吃灰做瓦。即使灰头土脸干一年也没有机会逛市场买自己想买的衣服呢,更何况她妈现在也支持她的选择,说她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呀!

跟志平在一起是他父母错误的决定,现在他妈想通了,说是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他们不会干涉晓月选择喜欢的人。

这些让志平备受打击的想法,在下一次电话里又会被晓月拎出来跟志平吵一通。志平不觉得晓月说的没道理,如果不是他一开始瞒着糖尿病的事实,也许小月早就不同意他了,也就没有后来的婚姻了。而他们当初的恋爱也吕婶一鼓作气的添加柴火助燃成功的呢!

晓月说的没错,他们的事都是他父母选择错了。志平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一点都不痛恨晓月。他回忆从前觉得所有的错误不是他犯的,就是小月父母造成的,小月真的是何其无辜呢?

现在隔着山隔着水,他只愿小月快乐一点。虽然小月快乐多一点,她的悲伤就深一点,但她还是愿意在接到电话时,听到晓月那熟悉而快乐的声音,只是晓月再也不喊他老公了,只是爱月里想劝劝她,想开一点,就当她是她的妹妹好,这真是个要命的妹妹呢!

西河桥边的瓦已经陆陆续续生产出来了,父亲每天把四个台子做出的100多张瓦全部切光。天气热了,父亲不愿意戴口罩,每次切完瓦后,父亲便变成头发白了,眉毛也白了,只张着一张嘴巴,不停的牢骚抱怨:“这活不是人干的唉!”

父亲在河边洗完回来也不再抱怨了,他抱怨什么呢?又该去抱怨谁呢?父亲都懒得去想未来了,他只活在当下,希望孩子少受点罪,仅此而已。

然而,今年的瓦市场却出奇的顺利,志平在石粉厂联系好第一家后,石粉厂老板的妹夫也要,而附近的周边好几家都找上门来,要同样的瓦。

有一家要100张瓦,志平送过去的货却没人验收,老板在电话里告诉看门人马上有卸货的过来,卸完货,数量不错志平就可以拿钱走人了。

这一家业务志平一次都没有见过老板,完全是一个双方不见面,完全靠信任成交的一单。

虽然是很小的业务,净利润也不大,300来块钱吧?志平回来的时候坐在送货的车上,看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驾驶室里的音响也是简单功能单一的,但那也能播放出来让志平心情飞扬,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的美妙音乐啊!

以后的瓦都是这辆货车来送了,志平就觉得这款小货车是这条路上最靓的货车,差不多就成了他瓦厂的专用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