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解决了餐厅的危机后,生意重新走上正轨。然而,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和保证食材的质量,他决定亲自去寻找优质的鸡爪供应商,开展批发业务。
一个清晨,陈宇早早地起床,驱车前往当地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食品的气味混杂在一起。陈宇一家一家地询问鸡爪的价格和品质,仔细地比较着。
经过几个小时的探访,陈宇终于找到了一家口碑不错的鸡爪批发商。老板热情地向他介绍着自家的产品:“我们的鸡爪都是新鲜的,每天清晨从屠宰场直接送来,品质绝对有保证。”陈宇查看了鸡爪的色泽和弹性,又询问了价格和批发量的要求。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陈宇和批发商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但他并没有立刻下订单,而是决定先拿一小批货回去试用,看看实际的烹饪效果和顾客的反馈。
回到餐厅,陈宇让厨师用新批发来的鸡爪制作了几道招牌菜。经过品尝,大家都觉得这批鸡爪的口感和味道都非常不错。顾客们也对新菜品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比以前更加美味。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陈宇决定与批发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他加大了批发量,同时也争取到了更优惠的价格。
随着鸡爪批发业务的稳定开展,餐厅的成本降低了不少,利润也有了显着的提升。陈宇开始考虑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其他食材的采购上,进一步优化餐厅的供应链。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需求量的突然增加,批发商无法按时提供足够的鸡爪,导致餐厅面临食材短缺的危机。
陈宇急忙与批发商沟通,了解到是因为屠宰场那边出了些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宇决定亲自前往屠宰场,与他们协商解决方案。
在那弥漫着浓烈血腥味、嘈杂喧闹的屠宰场内,陈宇面色凝重地站在负责人办公室里。房间内光线昏暗,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牲畜宰杀流程的图表。两人相对而坐,面前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文件资料。
陈宇开门见山地道出自己前来的目的——希望能增加鸡爪的供应量来满足自家餐厅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负责人却面露难色,表示目前厂里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极限,难以再大幅提高产量。
接下来的时间里,双方展开了一场漫长而激烈的谈判。陈宇详细阐述了餐厅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对鸡爪需求量上升的趋势预测,并承诺会给予屠宰场更长期且稳定的订单;负责人则反复强调现有设备和人力的限制,但同时也表示愿意尽量想办法协调资源。
经过数小时的唇枪舌剑,双方终于找到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屠宰场将调整部分生产线,优先保证鸡爪的生产,并通过加班加点等方式逐步提升供应量。此外,陈宇还同意适当提高收购价格,以弥补屠宰场因增加投入所产生的成本。
当最终敲定所有细节并签署完新的合作协议时,窗外已夜幕降临。陈宇长舒一口气,心中满是感慨。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在充满变数的商业世界中,拥有一条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是何等关键。它不仅关乎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经过这一系列的波折后,陈宇暗自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加注重对采购环节的优化和完善。他计划深入研究市场动态,提前做好原材料需求的预估;同时积极拓展供应商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供应体系以防万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餐厅始终能够获得充足优质的食材,为顾客提供美味可口的菜肴,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