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苗青山两口全力投入做豆腐干时,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打乱了豆腐坊的节奏,先是若草怀孕,若书在省城找了个媳妇,李大头为了巴结镇长陈敏文,想把若画许配给陈敏文那个智障的儿子,好在苗李氏想要从豆腐坊分杯羹,并没有顺从娘家哥的意思,而是瞒着娘家哥,指使苗青山让若画逃走,接着因为董志坚在山南县身份暴露,民国政府政府出动保安旅联合烧毁了董佘两家的房子,更是烧死了董智兴老俩口,同时也改变了女儿若画和佘诗音的的命运。

若草的怀孕,对董家来说是件大喜事,董智兴高兴的又是查族谱又是找了尘和尚,按族里呈子辈排名,早早为长孙起好名子,男孩的话叫董呈瑞,小名柱子,女孩的话叫董呈瑛,小名叫秀儿,不说董赵氏每天扭着小脚殷勤的问候孙媳妇若草,婆婆董周氏更是把若草当亲闺女待,每天变着花样的给若草做好吃吗,更是不让她干一点活。

王缃云虽没时间去看若草,可每天让若画跑去董家给若草送上罐豆浆,或者一罐豆腐脑,当然豆腐从没断过。

董智兴起完名感觉还不够,就开始盘算起给重孙满月待客的事,他对董志强说:“按说凌霄是长房长孙结婚时应该大办,可咱家的情况不同,这回无论如何都不能马虎,咋说咱家添了下一代,也算四世同堂,可得好好热闹下,把酒席办厚些,把该请的亲戚都请来。”

董志强本不想这么高调,但难得父亲董智兴这么有兴致,又亲自张罗,就知道满月酒是压不下去,非办不可,不由得苦笑道:“大,你老糊涂了,这也张罗的太早了吧。”

董赵氏咧着豁牙的嘴笑道:“你大才没老糊涂,他是想告诉所有人,董家有后了咯,他要当太爷来咯。”

董志强只能满口应允下来,答应满月宴一定会办得热闹,随了父母的心愿。

董家一家人的举动,让自小懂事劳作惯了的若草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晚上羞红着脸,不好意思的对凌霄说:“咋一家人都这样,那个女人不生娃,我没那么金贵,啥活都不让我干,我不成了废人。”

凌霄笑着说道:“这下知道了吧,你现在可是咱屋的宝贝疙瘩,千万不能有个啥差错,不让干活就好好歇着。”

若草一脸惶恐的说:“我习惯了干活,猛然间闲下来,心里老觉得不踏实。”

“你这是啥命,别人做梦都想享福,你倒好一天不干点活就不踏实,我要是让你干活,一家人还不吃了我。”凌霄无奈的说道。

若草也知道董家很重视自己,可一天啥都不干待在家,让她感觉浑身都不舒服,心想还不如回娘家,帮娘晾晾豆腐干,陪娘说说话,那样还能踏实,若草摇着凌霄的胳膊柔声说道:“这样待家里实在是不自在,要不我回娘家住几天,至少每天还见到你。”

都说怀孕的女人一定保持愉快的心情,才利于肚里孩子的生长,看着若草精致的脸孔,露出可怜兮兮的样,凌霄哪能不答应下来。

第二天,吃早饭时,凌霄给一家人说若草想回娘家住几天。

对于若草想回娘家,这点要求,一家人还能阻拦,凌霄每天都去豆腐坊,不就是顺路的事,只要若草心情好,比啥都好,当下让去豆腐坊的凌霄套了马车把若草顺带捎回去,临走时还一再交代,想住几天就住几天,想回家了就跟凌霄随时回家。

若草回到娘家,看到红火的豆腐坊,人一下就轻松了许多,当即挽起袖子想要帮娘干活,豆腐坊的活说重不重,但也不轻,一天转悠下来也着实不轻松,王缃云那能让她干活,拦住她,让她安心养胎,若草委屈的撅着嘴:“娘,你知道我一闲下来就浑身难受,好歹让我干点啥,我也能踏实点。”

王湘云拗不过她,就让她看着芦席上晾晒的豆腐干,翻翻豆腐干,幺个鸡呀鸟呀。

豆腐干生意快速滚动,让曾经衰败不堪的青山又一次强势崛起,再次雇了八个伙计,这还不算专门为豆腐坊砍柴的人,又买了骡马,王湘云为了不让丈夫青山太过奔波,劝丈夫青山把收购黄豆的事交给若棋,必定邓家镇是远近最大集市,粮食交易的集散地,若棋以货栈做基础,收购黄豆起来特别方便,这样既解决了黄豆的问题,也随了嫂子苗李氏多吃多占的想法。

对此丈夫青山倒没说啥,毕定交给若棋自己也放心,就算嫂子想多吃多占,总归肉烂了都在自己家锅里,何况若棋跟嫂子苗李氏根本不是一样的人

隔不了几天,若棋就从邓家镇,拉回一车黄豆,青山则是一趟趟往省城送豆腐干。

苗李氏几乎天天都呆在吊庄子这,对王缃云和青山俩人说话多了几分亲切,尤其跟王缃云处的像亲姐妹一般。

豆腐坊的红火,一时间让村里人唏嘘不已,谁看了不眼馋,怎么也想不到,青山俩口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凭着一筐的豆腐竟然发了家这才多久青山两口子又把事弄大了,母老虎苗李氏围着他们转不说,女婿凌霄整天黏在豆腐坊,满堂跟儿子忠义也有事没事的来帮忙,就连女儿也若草回来,虽说挺着个大肚子,也些幺鸡儿鸟儿的事。

面对这一切,苗青山和王缃云俩口心情很平静,只有他们知道,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艰难的熬过来,哪有那么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吧,从你呱呱落地时开始的第一声哭喊,就注定要经过各种苦难的磨砺,不去抱怨任何人,适应苦难,只有咬牙坚持下去,终将才能成取得一番成就。

王缃云打算过一半年还清董佘两家借来还账的钱后,再把门外的木棚拆了,盖一排房,专门用来做豆腐干。

直到岭上的麦发黄,豆腐坊的生意依旧红火,卖的只剩下一点口粮地他们,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把麦子割回来,撵打后晾晒到场里,老宅的麦子,青山本想停了豆腐坊,把老宅的麦子收了,精明的苗李氏那算不清这来回账,别看麦收时节耽搁那十来天,可豆腐坊就少挣不少钱,咋说也不让停,只让刘六几个伙计去干。

苗孝礼知道青山经常去省城送豆腐干,虽说大儿媳天天在豆腐坊指手画脚的指挥,但豆腐坊真正的事,基本上都是王缃云说了算,就多次劝说王缃云,趁机置办上些地,王缃云嘴上答应着,就是一直没动静,王缃云有自己的想法,种地是可以少花钱买黄豆,但得雇人种,雇人收,细算下来还不如直接买黄豆划算。

当苗孝礼再次催问买地的事,王缃云一脸坦然的说:“说实话,我压根就没想着置地,一来没人经管,再者也浪费时间不划算,只要一直往省城送豆腐干,挣的钱比种地要强上好几倍,家里的粮不够吃咱就买,没必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去种地。”

苗孝礼想想,也是这个理,只好对王缃云说:“让你们置办地,是想给青山把名声挣回来。”

“日子是自己过,不是给人看,谁爱说啥说去,要那些虚名干啥。”

董家想等给孙子过完满月再开豆腐坊,可若草离生还有一段时间,好在已经答应下来,倒是佘家一句不提自家开豆腐坊的事,忠义依旧来青山的豆腐坊干活,满堂咋就一点也不急,根本没开豆腐坊的意思,难得自己还能亏了他们不成。

青山不免有些生气,找满堂问咋想的,满堂只是“呵呵”一笑:“这事回头再说,忠义不是在你那学着呢,我有更重要的事忙。”

青山生气地问:“究竟啥事比挣钱还重要,趁着是独门生意,还不多挣些钱。”

“我的事,给你说了,你也不明白,反正比做豆腐干重要。”满堂模棱两可的说道。

青山见这样,也不好再说啥。只知道满堂不停的赶着马车出门。

满堂虽没说他现在除了给董志坚他们送货,更是担起来了联络人的事,可王缃云却多少知道满堂在忙啥,对丈夫青山说:“由他吧,咋样咱都不会亏了他们。”

在大家各忙各事的时候,若书却给大家带来个天大的惊喜。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一点没错,由于王缃云从若草姐弟三懂事那会就刻意的引导他们熟悉各种草药以及药性,算是为姐弟三日后成为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说后来若草解放后成为一名乡村医务工作者,若书和若画那更是了不得,成为医术精湛的大夫,在各自所在医院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小就不太言语的若书,除了熟记王缃云教的那些基础知识,爱学习的他,更是把王缃云从赵庄娘家带回的医书看了个遍,但记忆最深刻的是令槐树岭上所有大夫束手无策的流行病蛤蟆瘟,因为娘献出的药方,才遏制住了蛤蟆瘟的传播,尽管娘不是大夫,人们却比大夫还尊重娘,以前那些因为惧怕大妈不理他们娘几个的人,似乎一下变了样,对他们娘几个热情的不行,远远看见就打招呼不说,更是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塞给他们姐弟三,让他有了另一种感受,原来受人尊重的并不是你的钱财,而是你的才华和人品。

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做个跟娘一样的人,能医治各种病症的人,当他通过努力如愿以偿的考进省城的医学院,在学校里他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才明白娘对他的启蒙是那么的重要,虽说学的是西医,但他并没放弃娘手把手教他的中医,祖先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肯定有着独特之处,正是这些,让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值得庆幸的是还没毕业就被推荐到省城的一家医院做了名内科大夫,终于再也不用家里负担他的生活费。

过年走时,娘给他带的东西虽说寒酸到极点,他知道那是家里唯一能拿出的东西,父母跟妹妹若画三人在家受的啥煎熬,虽然大哥若棋给他买了衣服并给他留下零花钱,他是一分都舍不得花,放起来准备跟自己的薪水一起攒着,回家时交给娘让父亲还账。

在医院里,随着不断接触的病人,让他对中西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西药的优点是疗效快,但缺点是治标不治本,比如歪嘴风,痔疮明明可以几副中药贴后就能根治,可西医却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再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西医除了止疼药似乎没有啥好办法,用中医按摩推拿,再抹几次药酒就可以,而西医却要用手术刀切除痔疮,中医虽然疗效慢,但却能做到标本根治,中西医各有优势,只是要根据病情区别对待,对此他找到车佑民说了自己的想法。

车佑民听后,内心掀起惊涛骇浪,这个小乡党还真是没走眼,西医水平高,能想得通,必定是学院的高材生,那知他的中医水平竟也如此的高,而且思路竟然跟他们几个老医生不谋而合,这个若书该不会是那个中医世家的子弟。

车佑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脸挂着淡淡的笑容问道:“你是学西医的,怎么你的中医水平竟也的好?”

若书抬起头,眉宇间挂着淡淡的忧愁说道:“为了挖药材卖钱,打小我娘就教我认中草药,可以说中医全是我娘教的。”

车佑民不觉一愣,乡下竟然有医术这么高的女人,这不应该啊,乡下人女子能识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怎么这若书的娘就懂中医,奇怪的问道:“你娘是中医大夫?”

“不是,我姥爷是大夫,我娘从小跟姥爷学都,用一个方子阻止了传染病蛤蟆瘟。”

车佑民虽然感到奇怪,并没继续问下去,他相信若书只要在自家医院,以后那肯定能见到这位奇女子,而是严肃地对若书说道:“你可以尝试着的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也许会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