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权路相争 > 第111章 省府会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财政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省纪委的调查已经触及部分地市财政官员,一股无形的压力在官场弥漫。而与此同时,顾晨的仕途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中央财政部要求省里提交一份更详细的财政改革评估报告,这意味着,改革成败的关键,已被推向更高层次的决策平台。

顾晨清楚,这不仅是一次对改革成效的审查,更是一次政治上的较量。如果中央支持他的方案,那么改革将势不可挡,他的仕途也将更进一步;反之,如果中央认为改革步伐过快,要求调整,那些地方势力和反对者定会趁机反扑,甚至将矛头指向他本人。

此刻,顾晨已经走到了改革的分水岭,而他的对手,也在暗中集结力量。

---

徐同光的反击

就在财政改革评估报告撰写的关键时刻,顾晨收到了一条来自财政厅内部的消息——徐同光已经从“休养”状态中恢复,重新回到财政厅工作。

这个消息让王炜立刻警觉起来:“顾厅长,徐同光之前突然‘休养’,现在又突然回来,恐怕是已经找到了新的政治靠山。”

顾晨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看来,他并没有打算放弃。”

王炜冷笑道:“他回来第一天,就召集了几位厅里的中层干部,开了一个‘工作交流会’。有几个之前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的干部,似乎已经开始倾向于他的立场。”

顾晨目光微微一凝,徐同光果然没有闲着。他之前“暂时休养”,很可能是为了避开风头,同时寻找更有力的支持,现在重新回归,显然已经做好了新一轮的反击准备。

“盯紧他。”顾晨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坚定,“看看他下一步怎么出牌。”

---

省政府会议上的交锋

几天后,省政府召开了一次重要的经济会议,主题是讨论财政改革的进展情况。会议由省长杜永年主持,财政厅、发改委、审计厅等多个重要部门负责人均有出席。

会议刚开始,顾晨按照既定流程,详细汇报了财政改革的试点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推进计划。他的报告数据翔实,逻辑严密,尤其是在财政资金监管和绩效考核机制上的创新思路,引起了不少领导的共鸣。

然而,就在顾晨汇报完毕后,徐同光突然发言。

“省长,我认为,财政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过于强调财政监管,而忽略了地方政府的实际困难。”徐同光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目前,很多地市财政部门反映,新评估机制虽然有助于提高资金透明度,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资金审批流程变得更复杂,导致一些地方经济项目推进缓慢,甚至出现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的情况。”

他顿了顿,看向杜永年:“我建议,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灵活性,否则,过度监管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番话,看似中肯,但实际上却是在质疑顾晨的改革方案,试图在省政府层面制造对改革的不满情绪。

会议室内,部分地市的官员开始点头附和,显然,徐同光的观点已经在一些地方官员中产生了影响。

顾晨微微一笑,并未急于反驳,而是平静地说道:“徐厅长的担忧,我非常理解。但财政资金的透明化和高效使用,本就是改革的核心目标。如果说资金监管导致地方经济项目推进缓慢,那更需要反思的是,这些项目是否真的合理?是否存在资金沉淀和低效配置的情况?”

他目光扫过在座的官员,继续说道:“事实上,根据我们对试点城市的数据分析,财政评估机制的确让部分不合理的资金申请被驳回,但同时,也让真正有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获得了更多支持。对于部分地方政府反映的‘资金使用效率下降’问题,我们正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削弱监管。”

杜永年听完,点了点头:“顾厅长的意思是,改革方向不能动摇,但执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顾晨果断地回答:“正是如此,财政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监督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但我始终认为,财政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成为某些不透明操作的工具。”

杜永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改革方向,不能走回头路。”

这一结论,基本上否定了徐同光试图削弱监管的企图。

徐同光脸色微微一变,但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今天的交锋,他又输了。

---

省委的进一步决策

会议结束后,顾晨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省委书记赵鸿儒要求他尽快提交一份更详细的财政改革执行方案,并强调要在改革过程中,加强对财政资金流向的监督,特别是要对部分关键行业的财政补贴进行审查。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信号——省委层面不仅支持改革,甚至有可能要在财政系统内进行更深入的反腐调查。

与此同时,一条更加隐秘的消息传来——省纪委正在密切关注财政厅内部的一些资金流向问题,甚至可能会对部分官员展开调查。

这让顾晨意识到,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

风暴前夜

回到办公室后,顾晨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夜景,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策略。

他知道,财政改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调整,而是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权力格局。徐同光的背后,或许还有更高层次的势力在运作,而自己如果要彻底推动改革,就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这不仅仅是一次财政改革的战役,更是一场关于权力、利益、政治平衡的博弈。

而在这场博弈中,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最终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