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昭远准备跟王靖华一直耗下去,等待他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的时候,省纪委办案地突然迎来了一位“大佬”——副省长李靖远。
李靖远在年司卓的引领下,神色匆匆地杀到了省纪委的办案地。
苏卓恒听闻消息,脸上立刻浮现出恰到好处的笑容,快步来到李靖远身边,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怎敢劳李副省长大驾光临,您要是有指示,只需通知一声,我必定第一时间去给您汇报工作。”
李靖远上下打量着苏卓恒,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仿佛要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些什么。
随后,他缓缓开口说道:“我知道来这不合规矩,还望苏书记别为难司卓,是我坚持让他带我来的。”
苏卓恒并没有直接回应李靖远的这番话,而是巧妙地转移话题,依旧满脸笑容地说道:“领导前来指导工作,我们倍感荣幸,还请领导多多指示。”
李靖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看似和蔼却又暗藏深意的笑容,说道:“省纪委在苏书记的带领下,工作开展得效率极高啊。
高速公路项目关乎民生,一定要彻查清楚,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证据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们一直秉持的原则。不过呢,也要注意,不能让调查成为有心之人打击报复的手段。
咱们有些同志,在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工作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有的人胸怀宽广,清楚是为了工作,所以不会计较。
可有的人却心胸狭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我想,苏书记应该能分辨清楚这些情况的吧。”
李靖远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神紧紧盯着苏卓恒,话里话外,明显是在给苏卓恒施加压力,暗示他在调查王靖华这件事上,要适可而止,不要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
苏卓恒脸上始终保持着恭敬的神情,腰微微弯着,点头回答道:“领导放心,我们一定本着一切以证据为准的原则,坚决彻查到底。
您的教诲,我们谨记于心,证据面前,绝对人人平等。”
李靖远盯着苏卓恒,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一丝松动,可苏卓恒眼神坚定,始终平视着他,一副洗耳恭听听从教诲的样子,没有丝毫退缩或妥协的迹象。
李靖远心中暗自骂道:“这小子是油盐不进啊,我说的哪是这个意思,分明是让你别把事情做绝。”然而,苏卓恒这般态度,让他也无计可施。
李靖远又盯着苏卓恒看了许久,见苏卓恒没有任何改变的意思,最终无趣地转身,在年司卓的陪同下离开了省纪委办案地。
而苏卓恒,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直到李靖远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才缓缓直起腰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不会被任何压力所动摇,必将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苏卓恒心里犹如明镜一般,清楚李靖远就是王靖华背后那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王靖华能有今天的位置,全靠李靖远一手扶持。
在前世的轨迹中,王靖华是在李靖远被双规后,才在集团老总的位置上被带走。而如今,就现有的证据来看,已经有一些蛛丝马迹指向了李靖远。
现在,苏卓恒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证实这些证据,并从王靖华的口中挖出更多有力的证据,将这张腐败的大网彻底撕开。
苏卓恒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了王靖华所在的审讯室。他静静地看着王靖华,目光中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锐利,缓缓说道:“刚刚李副省长特意来视察工作。”话到此处,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没有再说下去。
王靖华原本萎靡的神情,在听到“李副省长”这几个字时,瞬间有了变化,他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仿佛在说:“看吧,我背后有人撑腰,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苏卓恒将王靖华的这一细微变化尽收眼底,接着不紧不慢地说道:“四年前,那时你还是集团的经理,有幸在李副省长视察集团工作时,成功进入了他的视线。
仅仅三个月后,你就升任集团副总。在这关键的三个月时间里,你频繁出入李副省长的办公室和家里。你从老家购买了各种土特产,一趟又一趟地送进李副省长家里。
还有,在某年某月某日,你……”苏卓恒一边说,一边紧紧盯着王靖华的脸,不放过他任何一个表情变化。
王靖华越听越心惊,脸上的血色渐渐褪去,变得惨白如纸。这些事,可是他与李靖远之间极为隐秘的过往,一直以来都小心翼翼地隐藏着,就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毫不知情。
他怎么也想不到,苏卓恒竟然能知道得如此详细。此刻,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惊恐万分。
他努力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看起来镇定自若,不露出任何破绽,可他那慌乱的眼神却彻底出卖了他。
他的双眼瞪得老大,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恐惧,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抓住椅子的扶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就在此时,王昭远安静地伫立在一侧,目光专注而锐利,将苏卓恒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铭刻在了心中。
他心里非常清楚,眼下的苏卓恒正如同与时间展开一场激烈的角逐和赛跑一般。
原本精心策划好的方案,却因为李靖远出人意料的骤然降临,瞬间变得不能再按部就班的实施。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苏卓恒别无选择,只能巧妙地借助前世所知晓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道消息,小心翼翼地对王靖华展开试探。
要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没有充裕的余地去与王靖华慢条斯理地周旋。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到,接下来李靖远究竟还会施展何种手段。
正因如此,苏卓恒绝不愿意将主导权拱手相让给他人,他深知唯有加速推进调查的进程,争分夺秒地突破王靖华那坚固无比的心理防线,才有机会挖掘出更多至关重要且能一锤定音的关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