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人口,楚辰提出的替代方案,令在场的众人都很意外。
但是反应最大的,则是俄国和倭国!
尼古拉耶夫听完楚辰的话,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我不同意!”
尼古拉耶夫的大嗓门,把在座的人员吓了一跳!
尼古拉耶夫见众人看向自己,便继续开口。
“这是不人道的!这么多人口被动迁移,以你们现在的保障和运输条件,肯定会导致伤亡巨大!”
人道?
在场的人员,脸上闪过一抹惊讶。
但是思考片刻,便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俄国太想要一个出海口了。
俄国国家利益的重要一点,就是获取出海口。
首都圣彼得堡旁的波罗的海,天气寒冷,每年通航时间很短,而且西出大西洋也很容易被欧洲国家钳制。
所以俄国从东西两面争取出海口。
西面,就是黑海,所以才会在巴尔干半岛,在黑海附近与奥匈帝国,与土耳其产生巨大的利益冲突。
东面,则是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据了外东北和海参崴。
但是,海参崴也不是不冻港!
俄国的目标,是大连和旅顺!
如果东北在清廷手中,倒还有夺取的可能。
但是如果在楚辰手中,以楚辰强硬的态度和自强军的实力,再想夺取不冻港,就不可能了。
这样的原因,楚辰怎么会想不到?
俄国和倭国公使互相眼神交流的模样,被楚辰看了个一清二楚。
楚辰脸上挂着冷笑。
呵呵,自己占据东北,除了东北资源和土地丰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针对俄国和倭国!
“呵呵,尼古拉耶夫公使,我从一开始就说了,这是我们华夏内部的事,你们无权过问。”
楚辰看向尼古拉耶夫,语气中满是坚定。
但是尼古拉耶夫明显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
“提督阁下,退一步讲,就算这是你们内部的事,但是如果东北因为人道问题而引发动乱,会直接影响我们远东区滨海州等地的利益,这是我们俄罗斯帝国绝不能答应的!”
尼古拉耶夫的话,让楚辰心中怒气陡生。
既然你自己跳出来,那就别怪我踩你了。
楚辰双眼紧紧盯住尼古拉耶夫。
“公使阁下,我再说一遍,这是我们内部的事情,如果你感觉不合适,可以出兵来干涉,我楚辰和所有自强军等着!”
“不要跟我提什么滨海州,你们在二十二年前侵占我们外东北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脸跟我说什么远东的利益。”
楚辰话音刚落,几个列强的公使都是面色一变。
楚辰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还想让俄国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
果然,尼古拉耶夫暴跳如雷。
“楚辰!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那是我们和清廷签订的《瑷珲条约》和《清俄帝都条约》规定的,属于我们合法的领土!”
楚辰对于尼古拉耶夫的暴怒,根本毫不在意。
环顾在场的列强公使,楚辰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话。
“不光是俄国,在座的,都是在华夏有自身利益的人。我在这里,也跟大家通个气,我们自强军所占领的十一个省或者区域,将不再属于清廷,而是会建立华夏共和国。你们和清廷签订的所有什么条约,和我们都没有关系!”
“我们华夏建立之后,如果和我们平等建交进行贸易的,我楚辰欢迎。如果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如果还有人想欺负我们华夏人民,那我自强军绝不答应,我海军舰队也绝不答应,血与火中走出来的自强军,最不怕的就是战斗!”
“至于谈判的内容,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清廷答应,那我们就签约撤军。如果不答应,两天之后就是我自强军大军压境之时!如果你们这些所谓的列强国家想要干涉,你们尽可以随便出招!”
楚辰铿锵有力里的话语中,信息量太大了。
在座的人员一时间竟陷入片刻的沉默,都在消耗楚辰话语中的意思。
华夏共和国……
平等建交……
自强军战斗……
楚辰,竟然要自成一国!
楚辰说完,并没有太过耽搁。
“庆亲王,希望你们回去之后抓紧问一问慈禧,答不答应我的条件。但是我要提醒你,如果不答应,等我打下天津,攻入帝都,可就不是归政的问题了,而是你们满清所有人还能不能存在的问题了!”
楚辰说完,便径直离开了会议室,只留下众人,在房间内思考着……
一天之后,清廷方面的消息,终于传来。
慈禧答应了楚辰的条件,并重新任命奕匡为此次谈判的负责人。
毕竟,在楚辰刻意的把控下,并没有给醇亲王好脸色,反而是对奕匡提出的不归政问题,直接答应。
这也让奕匡在慈禧心中的地位,直线提升。
因为,慈禧最关注的,根本不是什么割地赔款,而是她能不能继续掌控大权!
两天后,也正是楚辰最后通牒中的最后一天,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还是德国租界的会议室,但是此次签约,除了德国公使巴兰德以外,列强代表并没有参加。
他们,可不想再来面对楚辰的冷嘲热讽。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楚辰和奕匡依次在《华清天津条约》上签下了名字。
至此,持续两个多月的自强军南北同时向帝都进军的行动,终于落下帷幕。
“哈哈哈,庆亲王,辛苦了啊,我就喜欢和你这样利索、真诚的人打交道。”
楚辰和庆亲王握手之时,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他这样的举动,让另外两位王爷和李鸿章,都纷纷侧目,丝毫搞不懂为什么楚辰会对奕匡区别对待。
就在楚辰将四人送出门之际,突然将几人叫住了。
“各位,请稍等。”
奕譞等人停步,扭头看向楚辰,一脸的疑惑之色。
楚辰的话,让众人摸不着头脑。
楚辰望着一脸纳闷的众人,面露微笑,眼神却看向醇亲王奕譞。
“6年前的陕西西安北边泾阳县,发生过一次数百八旗官兵抢夺西征军军火之事,据泾阳知县赵白石无意中提及,乃是帝都的王爷指使所为。当时我只是一个护送军火的护卫,要没有这位王爷,我也不会那么快掌握军队。”
楚辰的话,虽然平静,但是却让几人震惊异常。
还有这样的事?
楚辰分明看到,奕譞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楚辰,空口无凭,而且,你说这事,到底是什么意思?”
奕譞的询问,说出了在场众人的心声。
“哈哈哈,”楚辰大笑,然后便开心的说道:“当年在帝都的王爷,你们应该都认识。可以帮我给他说一句,我要谢谢他。没有他,就没有我楚辰和自强军的今天!”
楚辰的话,让奕譞心中震惊不已。
而一旁的奕匡,则是若有所思。
当年在帝都能调动数百八旗子弟千里奔袭的王爷,只有两人!
一个是恭亲王奕欣,另一个就是醇亲王奕譞。而且,当时奕譞刚好在掌握神机营!
抢夺军火?是为了弥补贪污的亏空还是培养私军?
奕匡的脑海中,在疯狂的运转。
奕匡和奕譞的表情,都落在了楚辰的眼中。
楚辰心中暗喜。
这件事,怎么推算,都是奕譞所为。
如果奕匡以后想上位,那绝对会拿这件事做文章,楚辰提及这件事,就是为了帮奕匡一把。
而之所以又是通过谈判提升奕匡的地位,又是说出奕譞的把柄。
全都是因为,奕匡是面前四人中最庸碌,最无能,最媚上的人物,必须为奕匡的崛起,埋下种子。
只要他的位置越来越高,那以后的清廷,就会越来越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