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93章 科学与冒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唉~怎么大家都一副不太正常的样子......”

汉斯看着莱特兄弟满头大汗地拼命教海因里希王子驾驶飞机的样子,不满地嘀咕着。

他明明还特意去找了海因里希王子的夫人伊莲妮王妃和他哥哥威廉二世商量,想让他们劝说海因里希王子放弃飞行,可这两人却完全背叛了他的期待,竟然痛快地同意了这冒险的飞行计划。

伊莲妮王妃一副“反正劝也没用”的自暴自弃摆烂模样,而威廉二世则干脆地表示:“就算我反对,那小子也一定会偷偷干。”连想要劝阻的努力都懒得做。

“虽然从海因里希过去的事迹,多少能理解他们这种态度,但......”

最后,所有的麻烦都得由他来收拾,这实在让人不爽。

不过,实力不足就是原罪,汉斯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拜托莱特兄弟,尽量确保就算出事了,海因里希王子至少也能保住一条命。

就这样,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莱特兄弟几乎寸步不离海因里希王子,拼命往他脑子里灌输所有关于飞机驾驶和安全守则的知识。

海因里希这家伙跟“好学生”完全沾不上边,自然觉得学习无聊透顶。直到汉斯放下狠话说:“如果不专心听课,就别想飞行了。”他才总算展现出了难得的勤奋,认真听起了莱特兄弟的讲解。

但就算如此,这点努力还是无法完全打消汉斯的不安。

“早知道这样的话,就应该先想办法造个降落伞!”

当然,这种抱怨也不过是无济于事的空想罢了。毕竟,真正实用的降落伞得等到1912年由俄罗斯科学家格列布·科捷利尼科夫(Gleb Kotelnikov)发明出来。

顺便一提,即便降落伞已经存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行员们依然被禁止使用降落伞。

这是因为军队里的高层们认为,如果给飞行员配备降落伞,他们会变成胆小鬼,只要挨几发子弹就会丢下那些耗费巨资制造的飞机逃跑。

当然,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再怎么贵重的飞机,与一名优秀飞行员相比也不值一提。现代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以救援飞行员为目标的空军特种部队——航空救援队。

那些高层的短视最终酿成了最糟糕的结果。

不仅因为没有降落伞导致飞行员的生存率急剧下降,还让飞行员们的士气和技术水平跌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

这简直是意料之中的事。

试想一下,谁会对将自己视作消耗品的环境感到愉快?

最后,这些高层虽然开始亡羊补牢,为飞行员配备降落伞,但已经为时已晚了。

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新式武器大量投入使用所引发的众多荒唐插曲之一。

“枯燥的课程总算结束了,我现在可以上飞机了吧?”

看到莱特兄弟点头示意“再没有可教的了”,海因里希王子兴高采烈地看向汉斯,一脸得意。

最终,这一天还是来了。

汉斯叹了口气,向海因里希王子点点头,随他去吧。

海因里希王子脸上绽放出像得到母亲允许买玩具的孩子般的灿烂笑容,然后欢天喜地地冲向了飞机。

男人即使成年了,也依然像个孩子。可汉斯不明白,为什么要让他,而不是伊莲妮王妃来承受这一切。

“男爵大人,现在差不多该准备拍摄了。”

旁边,一直在旁边等候的摄影师对汉斯说道,汉斯用手示意他去做准备。

嗯?你问为什么这里会突然冒出个摄影师?

那当然是为了记录海因里希王子的飞行画面,用作宣传啊,吸引更多人关注并投资飞机产业。

光是被海因里希王子牵着鼻子走可不划算。还不如让他亲自为飞机宣传一把。

“当然,最重要的是绝不能出事故。”

汉斯紧张地看着海因里希王子,而他则带着满脸的兴奋向飞机走去。

海因里希王子能顺利完成这次飞行吗?

这个时代的飞机结构比未来的要简单得多,所以海因里希王子驾驶起来并不算太难。因此他只花了一个月就学会了操控飞机。

但即便如此,担忧还是挥之不去。即使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事故也总是会在意想不到的瞬间发生。

完全没有察觉到汉斯的忧虑,海因里希王子满心只想着要翱翔天空。他朝汉斯和莱特兄弟咧嘴一笑,竖起大拇指后,便爬进了“飞行者三号”的驾驶舱。

咯噔咯噔——嗡嗡嗡——

随着王子启动了“飞行者三号”,静止的螺旋桨发出轰鸣声,开始飞速旋转。

飞机缓缓滑动,向跑道前方移动。

与此同时,摄影师目不转睛地盯着飞机,用摄影机记录下海因里希王子和“飞行者三号”的身影。

而汉斯和莱特兄弟对摄影师和摄像机毫无兴趣,只是紧张地盯着海因里希王子和飞机。

嗡——

几分钟的紧张等待后,“飞行者三号”加速疾驰,终于,机轮离开了地面。

“哇。”

这是摄影师在看到飞行的瞬间,不由自主发出的感叹。与此同时,海因里希王子驾驶着“飞行者三号”,英姿飒爽地飞向天空。

看到海因里希王子顺利起飞,汉斯和莱特兄弟终于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迈过了最重要的一关。”

“飞机状态完美,风速也理想,接下来只剩下安全降落了。”

事实上,这才是最难的部分。

不管怎样,海因里希王子驾驶着“飞行者三号”在莱特兄弟的研究所兼飞机工厂上空盘旋了约30分钟。

嗡嗡——

“王子殿下操作得相当熟练嘛。”

“他的爱好是游艇和汽车,当然会有天赋。”

汉斯曾警告过他别想着做特技飞行,所以他只是绕着跑道转圈。但从头顶传来的欢呼声判断,他似乎对此已经非常满意了。

吱嘎——

很快,约定的飞行时间结束,海因里希王子尝试降落。

和起飞一样,降落也非常顺利。

汉斯和莱特兄弟终于彻底放下心,彼此相视一笑。

“喔呼——!”

似乎非常满意这次飞行的海因里希王子从飞机上跳下来,兴奋地大喊。

摄影师看起来也十分满意,不知是为成功的拍摄,还是为王子的飞行感到佩服,他也冲着王子竖起了大拇指。

精神百倍的海因里希王子跑向汉斯,激动地说道:

“汉斯!再让我飞一次吧?”

汉斯微微一笑,回答道:

“想得美。”

......

飞行结束后,海因里希王子听到汉斯说这是最后一次时,脸上掩饰不住遗憾的神情,但还是带着勉强满意的表情回去了。

他还答应汉斯,若将来军队计划引进飞机,会帮助汉斯说服那些将领。

当然,以海因里希王子这副完全被飞机魅力折服的姿态来看,就算汉斯不要求,他也会到处鼓吹引进飞机的必要性。

嗯,或许那时能趁机提出一点关于航空母舰的概念。

不过是否能说服坚持巨舰大炮主义的提尔皮茨上将接受这一点,汉斯就不太确定了。

也许可以从空中侦察的优势入手,说服他——比如航空侦察能够为战舰的精准远程炮击提供支持,或者替代那些威胁舰船的沿岸炮台。

但在那之前,飞机得先发展到可以作为战斗机使用的程度才行。

无论最终是否建造航母,汉斯都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德意志帝国海军运用航空母舰的景象。

德意志帝国的航空母舰。

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浪漫与雄心。

不管怎样,事情结束后,汉斯回到波茨坦,继续开始推动赞助后世科学的工作。

除了之前提到的罗尔·阿蒙森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外,汉斯还向不少艺术界的人士提供了资助,比如皇储婚礼上认识的理查德·施特劳斯。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他并不觉得可惜。

这些钱最终会以人脉和声望的形式回报给他,而这些是再多金钱也难以买到的无价之物。

作为对未来的投资,这点代价完全值得。

时间就这样流逝,转眼到了1905年7月。

当盛夏达到顶峰时,从俄罗斯帝国传来了令人感兴趣的消息。

【俄罗斯帝国,承诺大规模改革!】

尼古拉二世向臣民们承诺,将引入立宪政治,给予思想和集会自由,并设立议会。

这实际上与原本历史上的十月宣言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现在成了所谓的七月宣言。

就像“血腥星期日”变成了“血腥星期二”,比原本历史提早了一些,现在十月宣言变成七月宣言也算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这是否足以让俄罗斯帝国重新恢复平静,还得拭目以待。

......

血腥星期二后陷入严重混乱的俄罗斯帝国,终于在尼古拉二世勉强接受维特改革方案的七月宣言后,开始逐渐恢复稳定。

然而俄罗斯各地依然骚乱不断。在俄罗斯帝国成立第一个内阁后,被任命为“帝国总理”即国务会议主席的谢尔盖·维特,仍忙得不可开交。

“听说芬兰的总罢工有平息的迹象了?”

“是的,七月宣言使自由主义者重新站在我们这边,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前不久基辅发生了罢工,但规模不大,预计很快会被镇压。因此,请您不必担忧这一事件。”

“呼,看来推荐斯托雷平担任内务大臣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多亏了你,我终于能喘口气。”

“您过奖了,阁下。”

与原本的历史相比,彼得·斯托雷平更早进入俄罗斯中央政界。面对维特的称赞,他谦逊地低下了头。

在维特的推荐下,他比原历史提前一年成为内务大臣,并在全国范围内无情镇压革命者与暴徒,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连太后对你都印象深刻,似乎开始注意你了。如果继续保持下去,总有一天这个位置会是你的。”

“阁下......”

不,也许将主席之位交给斯托雷平的那一天,会比维特自己预想的更早到来。

维特虽然背负重担,拼命挣扎着试图挽救俄罗斯帝国,但尼古拉二世和贵族们似乎对他的权力日益壮大愈发反感,甚至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对他怀有敌意。

虽然维特对被厌恶早已习以为常,但如今这种敌意已经明显到可以切身体会的程度。

“更何况,就连不久前拉姆斯多夫伯爵也被解除了外交大臣职务。”

不仅拉姆斯多夫,维特的其他亲信也接二连三地被逐出权力核心。

在圣彼得堡政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谢尔盖·维特,直觉告诉自己,他也无法在这个位置上坚持太久。

“如果有一天我退下了,那时俄罗斯帝国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你身上了。所以,到了那一天,请一定要坚持住。”

“我明白。”

斯托雷平紧握着维特的手,表情坚定。

没错,绝不能让俄罗斯帝国就此崩塌。

“为此,必须彻底结束这场混乱才行。”

斯托雷平的目光越过维特,落在桌上摆放的一份名单上。名单上记载着在俄罗斯帝国内以革命之名兴风作浪的不法之徒的名字。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ЛeвБopncoвnчkameheв)。

尤里·奥西波维奇·马尔托夫(Юлnno?cnпoвnчmapтoв)。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ЛeвДaвn?дoвnчtpo?цknn)。

“还有......”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aдn?mnpnльn?чЛe?hnh)。

要让俄罗斯帝国恢复和平,首先就得解决这些如同脱缰野马般胡作非为的可恶红色分子。

就这样,在1905年8月,斯托雷平下令展开了一场由奥赫兰卡秘密警察主导的大规模逮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