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 第83章 朝廷反应,连发三道圣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章 朝廷反应,连发三道圣旨!

黄巾起义犹如一道突如其来的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大汉王朝。不出一月大汉十三州就有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相继爆发起义的声音。然而,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汉朝朝廷并未惊慌失措,其反应堪称果断迅速。

一方面洛阳朝廷这里,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行动,旨在将隐藏于帝都民间的黄巾党羽一网打尽。另一方面,汉灵帝更是在张角起事的当月就连发三道诏书,展现出其应对危机的决心与魄力。

汉灵帝虽然荒淫无度,但是自己理智尚在,朝廷虽然多年来各个派系勾心斗角,但是不乏能人良将,志士谋臣,在此危急时刻,各方派系居然全都统一了阵线,不在相互推诿,而是统一口径,听候皇帝调遣。(虽说皇帝此刻神识清明,但是那党政之祸,外戚干政此刻仍然深深影响着汉灵帝的决策,因此,汉灵帝不得不重用何进这个大舅哥!)

公元184年3月戊申日,朝会当日,朝廷第一道诏书,便是任命何进为大将军,一时之间这个靠妹妹上位的屠户,一朝得意!位极人臣!

与此同时,汉灵帝命令何进率领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大军驻守在都亭一带。(具体来说,何进统帅的左右羽林军大约有一千七百人,而北军五校的吏士总计约四五千人,合计何进手下有六七千人左右?)

黄巾军如果想要攻打洛阳,那必须拔除都亭才有可能继续前进,都亭此地(位于今保定市唐县附近),乃是京城的要冲之地,何进在此屯兵布阵,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牢牢地守护着京畿地区的安全。

随后不久,朝廷又有人建言,设立了八关都尉一职,这八关分别是:“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八关都尉以统营八关的军政事务,确保京都的安全?”,这些将领们分别负责镇守各个重要关卡,这些关卡犹如天险一般,使得京城周边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紧接着3月中旬,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在得知冀州黄巾之乱爆发后,随即连夜奋书急笔写下百字忠言上奏朝廷,信中深表对大汉天下的忧愁,同时对于黄巾之乱提出要迅速清除这颗危害大汉的毒瘤,否则后患无穷!同时皇甫嵩又提出解除围困朝政多年的党锢,建议朝廷给各州郡守军发放皇家财物和优良马匹,激励士气!以求解决此次朝廷之危!

汉灵帝看完此信,对于黄巾起义的危害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在此危急时刻也顾不得之前朝廷的这些顽疾,于是坦然采纳了皇甫嵩的建议。解除党锢,实行大赦,鼓励官民捐献武器马匹,选拔有战略才能的军士加入平叛。

不久后,朝廷第二道诏书下达。汉灵帝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以及朱儁为右中郎将,命他们各自统领一军,分作三路对黄巾军发起猛烈的征讨。这三位将军皆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麾下的士卒也皆为精锐之师,此番出征可谓是气势如虹。

这三位赫赫有名,赤胆忠心的汉末三位名将分别是:

第一位卢植为北中郎将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在东汉末年,卢植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因此,对于卢植来说,不仅是学富五车,更具有治理一方的能力。

第二位左中郎将皇甫嵩,皇甫嵩是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子,少有大志,好《诗》《书》,喜弓马。初获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闻其才而连辟,但不仕,灵帝时入京为征为光禄勋议郎,转北地太守。

第三位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 。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县令,颇有治绩。因功升任交州刺史,率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拜官谏议大夫。

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征讨军队的实力,朝廷还广开选才之门。无论是公卿子弟还是普通的吏民百姓,只要具备能征善战之才,皆有机会被选拔入伍,投身到这场波澜壮阔的平叛战争之中。

与此同时,身为十常侍的张让,看见汉灵帝对于士族人员的提拔不断,自己深感力量薄弱,为此,随后张让又对汉灵帝提议道:“冀州乃是黄巾暴乱的重灾区,臣有一人可为陛下分忧”!

汉灵帝一听能够为自己分忧也是欣然问道:“让父所言何人?”张让上前答道:“回禀陛下。正是常山郡井陉县荡寇将军赵铠,其子赵武被举孝廉,也曾多次建言彻查太平教众,此父子二人皆是我大汉忠臣”!

汉灵帝听完大喜,自己也想起来了这赵铠和赵武父子二人,于是问道:“那依让父之意,应该如何派遣这二人为好”?

张让思索一番,自己心里也不太确定将来的变化,万一这赵铠父子二人兵败,那自己岂不是也有被连带责罚的危险?于是思索片刻后答道:“回禀陛下,可先提拔赵武为骑都尉,派人命令这父子二人共同统兵,先清剿常山郡周边的叛军,而后配合左右大军,共同剿灭黄巾余孽”!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张让这一建议直接把赵武这个十五岁的孩子提拔为了骑都尉,也算是皇帝的认可和信赖,同时让赵铠和赵武一同先清剿常山郡的贼寇也算是稳扎稳打,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最后如果这父子二人作战顺利,届时可以和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兵合一处,届时打了胜仗,张让自己也算是举荐有功,两全其美!

公元184年3月底,最为关键的第三道诏书,则是大赦天下党人。此前,由于党锢之祸,许多士族人士遭受打压排挤,心中难免存有不满。如今,汉灵帝一举解除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党锢禁令,此举无疑极大地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避免了那些心怀怨恨的士族倒向黄巾军一方,从而稳定了朝局。

于此同时,身在常山郡井陉县的赵家,赵铠赵武等人也是接到了汉灵帝下的圣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着井径赵武为骑都尉,命荡寇将军赵铠,即日起全力清剿常山郡黄巾反贼,随后与朝廷左右大军兵合一处,清除张角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