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说李老头平日里对大牛和多宝这几个儿子孙子的,常常是非打即骂,

可是跟赵氏倒是真的很少红过脸。

提起往事,李老头的嘴角都带着一抹笑。

虽然李老头说的信誓旦旦,不过有大牛出的馊主意在前,李满仓已经对这父子二人的法子着实有些不敢苟同。

看着李满仓不为所动,而那边大牛已经在喊他们赶紧下山,李老头有些着急,

将银子又往他怀里推了一把,低声呵道,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

这送礼送的就是心意,你要是什么都不做,她如何知晓你的心思?

你听我的,准没错!”

昨天已经商量好了,今天李老头要带村里人做猪圈,

所以看着时辰不早,他也不再多说,没等李满仓答话,就转身回屋去拿他之前做泥砖的模具,

随后便与何春花几人一起下山。

大牛和李满仓一人挑了一担猪肉,虽说箩筐上边盖了麻袋,又用松毛盖得严严实实。

但村里不少人都闻到了肉腥味儿,也察觉到了从箩筐下边淌出来的血水,他们都知道这筐里藏着肉。

不过并没有人去询问,甚至抱怨两句他们既然有这么多肉却只分自己一小块的想法都没有。

就像他们昨天说的,不是所有的里正都能慷慨的拿出自家的肉白给其他人,每人能得一斤已经知足了。

再者说,他们更怕得罪了里正,以后落得跟李有望一家子那种下场。

所以,虽然他们都心知肚明,知道这筐里是满满的猪肉,但依然装作不知情,只笑着跟何春花打招呼就继续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依然找周婶子借了秤,几人便往镇上走。

这次卖肉十分顺利,因为新鲜的肉能做的花样更多,受众群体更广泛,所以只花了半个时辰,他们筐里的肉就被一扫而空,总共赚了八两多银子。

何春花拿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子乐开了花。

李满仓看着何春花这副兴高采烈的模样,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也跟着开心起来。

卖完了猪肉,他们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在镇子上逛了一圈。

因为何春花两人明天就要去县城,要是走路过去,怕是要花大半天的时间的路上,那两条腿都得走细一圈,

所以她便想着寻一寻镇上有没有马车牛车之类的,雇上一辆也能省不少力气。

然而,将本就不大的镇子寻了个遍,也没有看到专门拉人的牛车。

只在镇上唯一一家酒楼的后门见着了正在卸干货粮食的车夫。

只是眼下镇上一片萧条,酒楼的生意也十分惨淡,他们的货虽说是从县城里拉过来,可也只十天半个月才去一趟,所以车夫明天并不去县城里。

何春花仍旧不死心,依然跟车夫商量,

“要不我们多付些银钱,你专程送我们一趟?”

车夫连连摆手拒绝,“大妹子,并不是我不想载你,只是现在外边不太平,官道上还有不少流民。

我们每次去城里拉一趟货都是好几个人结伴而行,你说我为了专程挣你点钱,回来却是一个人,万一遇上劫匪可如何是好?”

车夫说的言辞恳切,何春花也不再为难,只好告辞离开。

想坐牛车的计划算是完全泡汤了,何春花无奈叹气。

看来还是要多挣点银钱好早点买辆牛车,不然将来出行真是个大问题。

时间转眼来到了第二天,屋外还是黑漆漆一片,何春花就起了床。

原先他们计划着,还是霍知雨、何春花、大牛、李满仓四人一起去县城。

这样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估摸着是李老头说了些什么,想给何春花两人创造点机会。

所以临要出发前,一个说拉肚子,一个人头晕,最后只能何春花与李满仓两人去。

因着要长途跋涉,何春花选择轻装简行,只装了些简单的衣服,带了路上要吃的干粮和水,两人就打着火把出发了。

一路出了村,沿着去镇上的大道一直走,在快要见着城门时有一条岔路,然后走了没多久,便上了官道。

此时天已经有些亮了,看着四下无人,他们停下了脚步,三两口吃完了赵氏早上烙的肉饼,喝了口水,又继续出发。

宜安县城刚平定没几个月,又加之昨天车夫的一番话,何春花两人格外谨慎,

这种散发着油香味儿的肉饼,很可能会给她们引来他人的目光甚至争抢。

何春花觉得,还是吃到肚子里比较安全。

眼下已经是二月,虽说路边不少草丛里都隐隐有了绿色,但放眼望去皆是一片荒凉。

又加之路上见不着一个人影,更加显得安静的可怕。

何春花不自觉的咽了下口水,生怕此时从路边荒草丛里冲出来一群土匪,让她们留下买路钱。

李满仓似乎是看出了她的紧张,在路边寻了个木棍,将一头递给她,

“别怕,我牵着你。”

何春花虽说有些脸红,但还是接了过来,赶路要紧,谁还有功夫矫情呢?

一直到了中午,路上也渐渐有了行人。

大多一脸菜色,形容枯槁。见着何春花两人就是一阵赤裸裸的打量,然后又被李满仓的眼神吓退。

所以,哪怕何春花此时已经饿的肚子咕咕叫,也不敢再把包袱里的馒头拿出来,只能喝几口充饥。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申时初看到了城门。

依旧是排队交入城费,再经过守城的官兵查验户籍,两人才算进了城。

对比清丰镇,宜安县城确实大了许多,又加之有县令坐镇,也不似镇上那般萧条。

沿街的商铺已经有不少在开门营业,只是从寥寥无几进店的客人看出来,这场战争确实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虽说她们此行的目的是买棉种和拜访谢医官,但是何春花觉得,还是先好好休息调整一番再上门拜访。

于是两人一路打听,找到了路人嘴中有口皆碑的一家客栈。

能在客栈上工的,那都成了人精,眼力见儿差点的怕是早就被掌柜扫地出门了。

看着何春花两人进来,还在擦桌椅的小二连放下手工的抹布迎了上去,

一开口,就是电视剧里的经典台词:

“二位客官,打尖还是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