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快穿之随机金手指 > 第两百零八章 魂飞魄散补天石(1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两百零八章 魂飞魄散补天石(18)

与太上皇商量妥当后,雍和帝很快就做起了准备工作。比如让夏忠提前培养一些得用且忠心的太监,又比如提前让暗卫收集多年候官候不到的一些进士或者举人,乃至被排挤打压,但确实有为国为民想法的那些个小官员的资料。

因为雍和帝很清楚,他新政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需要人手帮他执行。

一个政策再怎么好,只要没有人帮忙执行到位,那么就是一纸空文,就是空中楼阁,一点用处都没有。如果还有人故意曲解意思,往歪了执行,那更是不如没有,只会平添麻烦,平添乱子。

指望那些官场老油条,有身份有地位的能全都十分听话,如实执行下去。

那基本等同于白日做梦。

相比较于事到临头没有人可用,当然还是提前准备好预备人手,有人不听话,瞎捣乱就立刻拿下,再配上绝对听命于他的监督人员,才能更加放心些。

至于如何判断忠心与否。

当然是倚仗丁水的读心术。

与此同时,太上皇也没闲着,很快便挑了个良辰吉日召开家宴,并特地将几个儿子全部留了下来,跟他们隐晦说了一下大概情况,让他们坦然接受接下来的命运,不要想着瞎折腾,夺位了。

有人听了进去,有人还在挣扎。

不过太上皇也无所谓了,毕竟他已经把他能做的,能说的全部都办完了。

还要作死,那他也没辙。

只能说人各有命,路是自己选的。

反正他又不缺儿孙。

又几天后,太上皇那边还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贾赦则是正式搬家了。

祭天结束后的第三天,他就正式上折子,写明自己要让爵的事情,雍和帝虽然比较忙,但贾府如今毕竟也不是小透明,所以还是很快看到了贾赦折子。

并且直接批复同意。

给了他儿子一个三品将军的爵位。

能省俸禄支出的事为啥不同意?

等一系列流程走完,贾赦便十分果断的只带着邢夫人、贾琮,外带自己的私房钱,坐官船直奔金陵而去。至于公库里面的银子,他总不能把公库都搜刮一空,啥都不留给自己大儿子贾琏吧。

祖产公库之类的,他一样都没要。

留给继承爵位的贾琏。

至于他能不能彻底掌控,那就得看他和他媳妇两个人,有没有这能力了。

贾赦走后,又过了四天。

太上皇便果断搬家,从皇宫搬到了皇家道观,至此也意味着,他彻底放权给了雍和帝。随着太上皇搬走,好几个比较听话的王爷,当即按照太上皇当初的指示,上折子指责雍和帝逼走父亲。

不孝等等!!!

而雍和帝则依循当初的约定,装作大怒的样子斥责他们妄议君父,然后就将他们全部夺爵圈禁起来。而没有参与上折子的那些王爷,雍和帝很清楚他们才是真正的隐患,他们此时没有上折子指责,肯定是内心还有什么其他想法。

不过雍和帝也不好无缘无故,跟发神经似的直接对他们下手,所以只能暂时忽略,最多派人稍微多盯着些他们。

但这时候准备工作还远没有完成。

哪怕他信任丁水,觉得丁水的能力不错,但他终究是不敢完全信任丁水。

更不敢完全指望丁水。

打铁还须自身硬。

他必须得做足准备才敢正式变法。

大概过了半年,雍和帝这才觉得自己总算做足准备,并果断开始了变法。

而且即便如此,他也没敢一次性将自己的所有变法主张全部公布,而是先慢慢来,先对所有宗室成员以及勋贵们动手,增加爵考通过才能授爵的规定。

以及无功不授爵。

包括皇族宗室也是如此。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贾赦那种直接递个折子,就能将爵位降等传给自己儿子的操作以后就不合法了,做儿子的想继承父亲爵位,必须得参加考试。

考试通过才能够继承。

不通过就无法继承。

一直不通过,就一直都无法继承。

之后嘛,可以选择空悬,就是爵位暂时空悬,未来如果孙子辈或者重孙子辈有人通过了考核,那么就可以继承。

也可以选择强制继承。

但强制继承,降爵幅度特别离谱。

能从国公直接降到一品将军。

贾赦那个属于例外,他们家如果没出意外的话,他从他父亲那边继承到的爵位应该是一个侯爵,这也是他字恩侯的缘由,但是他们家不是出了意外吗?

太子造反,他们家又是太子党。

要不是他爹救驾有功。

估计他家都跟他媳妇家一样,被抄家流放了,能有个一等将军就不错了。

但这是犯了大错才会如此。

以后则是没通过爵位考试都这样。

其次就是无功不得封爵,对于皇族的影响,过去皇族的爵位继承,是要比勋贵宽松许多的,皇帝的儿子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基本成年就能封王,有的母妃得宠,未成年就能封王。王爷儿子继承爵位要稍微严一点,但只要那个王爷没有得罪皇帝,同时生的儿子也不是很多,就那么一两个,两三个,继承郡王爵位,或者国公爵位,还是没问题的。

但新政策一颁布就不行了。

除了太子没有变化外,其他皇子必须有功劳才能得到爵位,如果终身毫无功劳,那就只能终身顶着皇子的名头。

没有任何实际的爵位。

顶多每年多给点银子。

皇子都如此了,就更别说那些个亲王们了,只有世子,也就是被选为继承人的那个,可以通过考爵来继承爵位。

剩下的都没有爵位,除非立功。

再也不存在,以后王爷们的长子为郡王,其余次子和庶子为国公的情况。

当然了,他们获得爵位的功劳,肯定是要比普通百姓,以及普通文武大臣们低许多的。毕竟普通大臣,就算是灭国也很难得封异姓王,总不能要求每一个皇子都灭一个国,才能得封亲王吧。

那哪是想限制亲王啥的。

根本就是不想封亲王。

这一政策刚颁布的时候,反对的人当然很多,比如那些个等着继承爵位的世子们,又比如皇子以及皇子的母妃。

但不反对,或者支持的人更多。

文官团体是绝对支持的,毕竟他们基本没有爵位,最多就是死后能得个追封啥的,而且还没办法留给儿子继承。

他们早就看不惯那些个。

躺在祖宗功劳簿吃老本的勋贵了。

毕竟他们这些个文官,即便做到了一二品大员,也不可能将官位传给自己的儿孙,儿孙们还是得参加考试。能力要是凑合,他们说不定能帮帮忙,可如果太差了的话,他们想帮都没办法帮。

凭什么勋贵们哪怕再垃圾。

也能有个祖传的爵位。

就得考试,都得尝尝考试的苦。

其次那些本身能力不错,只是因为不是嫡长子的勋贵嫡次子,或者庶子们也挺愿意支持,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的父亲不可能让爵位空悬,或者一下子降好几个档次,给现在的世子去继承。

那么这么一来,他们必然会改变想法,将爵位给能通过考试的子嗣继承。

如此他们不就有希望了吗?

而剩下那些与爵位无关的,自然多是根本无所谓。所以总结讲,支持新政的人远超过反对的。故而爵位改革是十分顺利的通过,那些反对的,则因为人数实在太少,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花。

有了这么一个良好开端,雍和帝很快便陆陆续续的又进行了一些变法,同时还趁机办了两个大案,既扫除了一部分老旧顽固的势力,顺利将自己的人手安插进朝廷核心,还收获了大量金银。

大大充盈国库,积攒底蕴。

如此又过了三年时间,雍和帝这才总算有充足的底气,正式宣布要求丈量全国土地,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

一时间,满朝几乎都是反对声。

这个提祖制,那个说苛政。

雍和帝却根本不管,而是当即便果断要求立刻执行,同时还当庭颁布了一系列手段。让正在候官,且没候到官的那些举人进士充当临时丈量官,前往全国各地丈量土地,同时派一组太监以及一组士兵辅助,保护的同时顺带监督。

地方官如若阻止,当场拿下。

由丈量官临时顶替,继续丈量。

丈量结束后按土地收税,土地有人认领并且有地契的话,那么就让认领的人交税,没有人认领直接划定为无主土地,收归国库,租赁给无地百姓耕种。

此外,雍和帝还给这次派遣出去的核心人物,每人发放了一块五色玉牌。

是丁水制造出来的。

既可以直接跟雍和帝通讯,还可以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祭天典礼,可以沟通到丁水,帮忙祈雨,阻止洪灾,又或者预测天灾。

总之相当于给他们每人开了个挂。

以确保新政能够稳定推进。

之后的事情吧,可以说一点都不出乎丁水以及雍和帝两人的预料,困难重重。从朝堂到地方,几乎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抗旨不遵,刻意拖延的更是数不胜数,半路劫杀丈量官的也有很多。

对此,雍和帝是真的没办法。

只能大开杀戒,杀的人头滚滚。

这才让部分区域政策得以推进。

再然后就是很多地方有人造反,同时边关也开始不稳,说异族蠢蠢欲动。

但那些人不知道,去年丁水就顺利蜕变成了真的人道神器,并且借着重新制作全国官印,构建了全国范围内的人道网络,基本可以做到监控全国官吏。

他们的一举一动,所有谋划。

根本脱离不了丁水的掌控。

收到各地动乱奏折的雍和帝,当天晚上便跟丁水开始彻夜长谈,重要的是询问丁水,如今全国各地的真实情况。

“整体还是趋于稳定的。

各地动乱有将近一半是地方官员虚构出来的,剩下一半当中的大部分,是地方士绅与地方官员勾结,或者是动用了他们的黑手套,还有少部分区域是官逼民反,他们刻意曲解政策,说丈量土地是为了强行征收土地,引发了民乱。

再加上他们刻意放纵才出了乱子。

但总体讲,如今各地的动乱基本都是小规模,区域性的,没有联合趋势。

境外的情况则有些复杂。”

说到这,丁水特地在雍和帝的识海当中绘制出了一片地图,然后根据地图开始讲解:“南边有不少海商世家正在私底下联络茜香国,希望双方合作彻底废掉朝贡体系,并且垄断海贸交易。”

“北面则是有很多世族,甚至于文武官员,私底下与蛮族犬戎已经达成合作,让他们叩边,至于能不能入侵,他们准备看陛下这边的操作,以及态度。

如果陛下妥协,他们可能会放弃。

并且出笔银子打发走蛮族犬戎。

如果陛下坚持,那么他们就会将蛮族犬戎放入关内,让他们劫掠一番。其中还有人提到,如果陛下依旧还是死不悔改,要与他们作对到底的话,他们就要设法说通一路守城将领,或者将守城将领换成他们的人,直接将犬戎蛮族放入关内,围攻京城,将陛下俘虏抓走。

到时不但能让陛下名声扫地。

还能换一个听话些的。”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么做实在是太过于冒险,毕竟那些犬戎蛮族并不一定会完全听话,万一真的肆虐开来的话,他们说不定也会有极大损失。

所以他们更希望能够暗杀陛下。

直接让陛下暴毙。

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有不少毒药和刺客正在进宫,按他们计划分析,他们应该会分三步走,先看陛下有没有因为边疆不稳和内部动乱四起妥协的打算。

紧接着便是让陛下暴毙而亡。

如果前两个计划全部失败。

就可以让蛮族犬戎入关,一路放水使他们直逼京城,然后他们再找人打开京城的城门,放他们进来将陛下抓走。

又或者直接将陛下杀死……”

丁水可没有任何添油加醋,她此时说的,就是她通过监控收集到的情况。

当雍和帝触及到他们的核心时。

弑君叛国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