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回家的路有多远 > 第104章 守护心灵的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静儿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医院,成为心理科的一员。

刚到科室,静儿有些不适应。走廊里,若有若无的交谈声和偶尔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静儿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就是新的开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是成长的机会。”

科室里,前辈们行色匆匆,穿梭于各个病房。他们手中的病历本,仿佛承载着病人们沉甸甸的痛苦与希望。

静儿看着前辈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既敬佩又紧张。她面对的病人形形色色:有因工作压力大而焦虑抑郁的上班族,他们每天在高强度的任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挣扎,眼神里满是疲惫与迷茫;

有在学业竞争中不堪重负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对成绩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

还有经历生活变故后陷入心理困境的中老年人,他们像是被岁月抽走了精气神,在回忆与现实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静儿深知,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刻在实际工作中显得那么单薄,实践经验的积累才是关键。

于是,她每天像个虔诚的学徒,紧紧跟在带教老师身后查房。她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老师与病人沟通的每一个细节,从老师轻柔的语调、关切的眼神,到适时递上纸巾的小动作,静儿都默默记在心里。

她学习如何快速洞察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怎样用最恰当的语言引导病人打开心扉。

在这个过程中,静儿愈发清晰地发现,很多病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些难以言说的痛苦。这些痛苦或是源于长期压抑的情绪,像是被尘封在黑暗角落的旧箱子;

或是遭受过重大创伤,如同一道无法愈合的深深伤口。这些负面情绪如同枷锁,将他们紧紧束缚在痛苦的生活中。

有一次,科室接收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女孩因失恋加上工作上的挫折,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状态,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当静儿第一次走进女孩的病房,看到那空洞无神的双眼和无助的神情,她心中满是怜惜。静儿没有丝毫犹豫,主动向带教老师请缨,希望能参与女孩的治疗过程。

“老师,我想参与这个女孩的治疗,我希望能帮到她。”静儿语气坚定地对带教老师说。

在老师的指导下,静儿小心翼翼地开启了这场心灵救赎之旅。她先是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女孩床边,耐心地倾听女孩的哭诉。

女孩的哭声如同决堤的洪水,痛苦不断宣泄而出。静儿没有打断,也没有评判,只是用眼神传递着理解与共情。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但我会陪着你。”静儿轻声说道。

接着,静儿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心理测试和小游戏,逐步剥开女孩内心的层层防御。她了解到女孩性格中的敏感与坚韧,以及深埋心底的心理症结所在。

“你其实很坚强,只是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静儿鼓励女孩。

随后,静儿凭借所学知识,为女孩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她安排定期的心理咨询,在那温馨静谧的咨询室里,帮女孩梳理混乱的心绪;

进行情绪疏导,用温暖有力的话语驱散阴霾;

还安排了一些有助于缓解抑郁的活动,如舒缓的音乐冥想、轻柔的瑜伽拉伸,引导女孩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在静儿的悉心照料下,女孩的病情逐渐好转。她的脸上慢慢有了笑容,那笑容起初如微光闪烁,而后愈发灿烂。女孩也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谢谢你,静儿,是你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女孩紧紧握住静儿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这次经历,宛如一道强光,穿透了静儿心中对职业的些许迷茫,让她更坚定了自己在临床心理学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随着时间推移,静儿越发意识到,科室里还有一类特殊且棘手的患者群体——产后抑郁的妈妈们。

这些新生命的降临,本应带来无尽喜悦,然而产后身体激素的急剧变化、育儿的艰辛、家人关注度的转移,让许多产妇陷入了深深的抑郁漩涡。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产后不久便整日以泪洗面。她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心中没有丝毫初为人母的喜悦,反而满是焦虑与自责。

她害怕自己照顾不好孩子,又对身材走样、容颜憔悴感到极度自卑,甚至抗拒家人的亲近,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

静儿初次接触她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先从产妇的家人入手,耐心地与他们沟通。

“产后抑郁并不是产妇的‘矫情’,而是一种需要重视与关爱的心理疾病。”静儿耐心地向产妇的家人解释,“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对她非常重要。”

然后,静儿每天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坐在产妇床边,轻声细语地和她聊天,分享育儿经验,帮助她建立照顾宝宝的信心。同时,结合一些放松身心的心理疗法,如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缓解她紧绷的神经。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静儿轻声安慰产妇。

在静儿的持续努力下,这位年轻妈妈的情况逐渐好转。她开始主动抱起孩子喂奶,眼中也有了温柔的笑意,会和家人分享宝宝的点滴成长,慢慢走出了产后抑郁的阴霾。

“静儿,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产妇的丈夫握着静儿的手,满是感激。

随着科室里这类病例的增多,静儿深感责任重大。她主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学习最新的产后抑郁治疗方法,还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们交流经验。

在医院内部,她牵头组织了产后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向产妇及其家属普及产后抑郁的知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然而,平静的工作表象下,暗流涌动。在日常接待工作中,静儿渐渐发现了一些异样。有些医生频繁地给患者开一些看起来并不必要的检查单,患者们虽满心疑惑,却也只能乖乖缴费。

静儿心中起了疑,暗中留意,竟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条惊人的利益链条。医疗器械公司供货时,每开出一张抽血检查单,就会给医生提成,作为灰色收入。

曾经有那么一天,阳光透过医院走廊的窗户洒下斑驳光影。就在这时,静儿如往常一样忙碌地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当她路过科室主任办公室时,不经意间瞥见了一幕令人诧异的场景。

只见科室主任正坐在办公桌前,神情严肃地接过一个神秘女人递过来的厚厚信封。那个女人脚步匆忙,似乎急于离开现场。她身着一袭黑色长裙,身姿婀娜,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脸上那副大大的墨镜,将她的面容遮得严严实实。

尽管如此,静儿仍觉得这个女人的身影有些眼熟。她不禁停下脚步,凝视着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就在女人转身的瞬间,静儿心头猛地一震——那不正是她的堂姐雅丽吗?记忆中的雅丽总是光彩照人、自信满满,如今却显得如此行色匆匆且神秘莫测。

说起这位堂姐雅丽,她可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当年,静儿的叔叔鸿平创立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原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不知为何,雅丽竟不择手段地迫使叔叔以及他的几位好友纷纷撤资退出。此后,这家公司便完全落入了雅丽的掌控之中,并逐渐发展成为她个人的主营项目。如今,这家公司主要从事检查设备的供应以及检验耗材的生产与销售。

静儿内心震惊不已,一方面是对这种违背医德行为的不齿,另一方面又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直接揭发,自己势单力薄,还可能得罪众多同事,甚至影响科室乃至医院的声誉;但若装作没看见,那些无辜患者的权益将持续受到侵害,医疗的公正与纯洁也将被玷污。

思来想去,静儿决定先不动声色地收集证据。她利用工作之便,悄悄记录下那些异常的检查单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检查项目、开单医生等。

同时,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向一些相熟的患者旁敲侧击,了解他们对这些检查的实际感受和看法,从中获取更多线索。

在这个过程中,静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每次与涉事医生碰面,她都要强装镇定,生怕露出破绽。夜里,她常常辗转反侧,脑海中如电影般不断浮现患者们信任又迷茫的眼神,以及那罪恶的信封交接场景。

科室里的病人越来越多,如同潮水般涌来,可人手却严重不足。静儿常常需要加班加点,从晨曦微露到夜幕深沉,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

有时候,刚结束一场艰难的心理干预,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新的任务又在呼唤。但静儿从未有过怨言,她就像一盏不知疲倦的明灯,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满的爱心,为每一位病人排忧解难。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夜晚,医院里灯火通明,却透着几分清冷。静儿刚结束一台紧急的心理危机干预,身心俱疲。她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病房,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里满是疲惫。然而,就在走廊尽头,一抹熟悉的身影让她瞬间愣住。

阿卫和芳妮正带着几个同乡站在那里,他们的脸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手里却稳稳地提着热气腾腾的宵夜,眼神里满是关切。

原来,他们得知静儿在今晚加班,特意赶来慰问。

“静儿,你辛苦了!我们给你带了点宵夜,快吃点吧。”芳妮关切地说。

静儿心头一暖,眼眶瞬间湿润了。在这艰难的奋斗路上,有朋友如此,夫复何求。

“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感觉特别温暖。”静儿感激地说。

岁月流转,静儿在医院这片天地里持续深耕。她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令人动容的敬业精神,逐渐成长为心理科的骨干力量。

她不仅治愈了无数病人的心灵创伤,还将自己的经验无私分享给年轻的同事,让希望与温暖在科室里不断延续。而她发现的医院黑幕,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催促着她寻找正义的解决之道。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不知怎的,雅丽还是知道了静儿就是那个暗中调查的人。她心生歹意,决定先下手为强,联合几个与利益链条相关的医生,开始在工作中处处给静儿使坏。

他们竟然丧心病狂地修改检验结果,妄图让静儿在治疗过程中犯错,以此来诋毁她的专业声誉。有一回,静儿负责一位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并伴有生理指标异常的患者。

她依据专业知识和前期观察,为患者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正等待检验结果来进一步确认用药细节。然而,当拿到那份被篡改过的检验报告时,各项数据与她的预估大相径庭。若按照这份错误报告用药,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静儿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敏锐察觉到数据异常,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紧急联系检验科重新复查。

“检验科,麻烦你们重新复查一下这个患者的检验结果,我觉得数据有点不对劲。”静儿语气急切地说。说着她安排助理盯着检验科出结果。

没有得逞后,他们又故意在排班时把静儿的工作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让她连轴转,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试图拖垮她的身体。

在病例讨论会上,他们对静儿的治疗方案吹毛求疵,提出各种无理的质疑,让静儿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打击她的自信心。甚至还在背后散布谣言,说静儿工作态度不端正,能力不行,想以此败坏她的名声。

静儿起初还默默忍受,她相信清者自清。但随着情况越来越糟,她的工作环境愈发恶劣。那些原本信任她的患者,在听到谣言后,也开始对她投来怀疑的目光,这让静儿感到无比痛心。

“静儿医生,我听说你工作态度有问题,是不是真的?”一位患者家属质疑道。

静儿心里特别难受,但她还是努力解释:“请您相信我,我会尽全力帮助您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