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章 太极真经

第一本是《太极真经》,全篇共有623字,还有24式太极拳的招势图。《真经》开篇就开明宗义,表述了太极拳是内家拳!此拳法以内家功夫为根基,内劲运行的方法精妙无比!

李凡高口中默读:“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流行于气,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息之于鼻,呼吸往来于口,纵之于膝,浑暖于身,全身发之于毛……”

心中震撼,这真经端的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啊!

看了这本真经,李凡高顿时可以印证,张三丰张真人当时创下太极拳的时候只有24式,没有后来过多繁杂的36式、72式。

在真经里的太极拳,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整套真经突出了圆形运动特点。

在招式上,真经描述的只有四分之一,更多的篇幅是关于内家功夫的。在真经里面,主要描述的就是内息在经脉的运行轨迹和冲关的窍门。

李凡高一看之下,不由大喜,自己可真是走了狗屎运了。前几个月,自己还心念念地想着向一些武林高手请教内功修炼之法,想着试试有没有可能把自己体内的电能运用内功的运行轨迹进行搬运、流动、牵引,以达到更好地发挥电能的效果。

现在,在这个大机缘之下,自己竟然获得了这种无上的内功运行轨迹的秘籍。

李凡高一字一句的研读。这太极真经上没有记载怎样练出内力的法门。想必是张真人创这创下太极拳的时候,他的门下弟子都是修炼武当九阳功,大多已经产生出内劲真气。

根据金老先生所描述,武当派的基础功法是九阳功,这种功法来自于九阳真经,可以让修炼之人产生出内功。

只不过根据李凡高所知从资料所知,700多年,战乱不断,当今武当派九阳功已经失传,现在修炼的功法是全真一脉的混元功。

只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李凡高也不想去修炼什么内功。他不需要内功功法,他所需要的是内息的运行轨迹之法。

这《太极真经》正是他所需要的。

李凡高按照《太极真经》里面的内力的运行方法和轨迹,把体内的电能从下腹向手太阴肺经流向手少阴心经,接而转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又返回手厥阴心包经,再拐向手少阳三焦经。

在《太极真经》心法下,他体内的电能化成电能内力,使他对电能和电流的控制更加细微。

以前他只能把电能化成电流对外输出,产生电弧和电光柱,现在,他的电能又多了一种变化,可化为电能内力,控制着他的力道。这种电能内力也更细微地控制着电流的输出。

他把电能内力从手少阳三焦经运行,又把电能流向足少阳胆经,再向足少阴肾经,转足阳明胃经,再通向足太阴脾经,然后又转足太阳膀胱经,最后流向厥阴肝经。

接着返向过去,把电能内劲搬运回去。然后又从足厥阴肝经直接回手太阴肺经。

此为一个小循环。

一个小循环后,电能内劲再手太阴肺经向足厥阴肝经进行第二次搬运,然后从足厥阴肝经反向运动……

这就形成一个大循环。

一个大循环后,李凡高体内暖暖的,全身很是舒服,他又来了个大循环,全身的毛孔好像都张开了,愉悦的感觉从心底向外绽放……

李凡高全身舒坦,心想,怪不得门派中人这么热衷修炼,原来有这样的妙用啊。

可是他哪里知道,现在的门派中人,象他这样能修出这样浑厚的内劲又有几人呢。他只不过是撞上了狗屎运,不用修炼就有了电能,若是他去修炼武当混元功,不一定能修炼了内力来呢。

此时,“修炼”中的李凡高体内电能向手少阳三焦经经过,他心念一动,手指向外一指,“嗤”的一声,一道一米长的淡黄中带有一点点淡蓝色的光柱从拇指迸发而出。

“卧槽,这光柱怎么变了颜色?”

李凡高又循环搬运体内的电能,按照运动轨迹搬运到手太阴经的末端,意念一动,“滋啦”,淡黄带蓝色的电弧从左手手掌激发出来。

电光柱和电弧更加凝实了。

李凡高控制着电能,以二分之一的电能强度再度发出电弧,淡黄色的电弧应声在左掌出发,他顿时明白,原来运行《太极真经》竟可以把自己的电能威力增加一倍,那他以后对敌时发出一个电弧不用不耗费那么多电量了。

李凡高研读《太极真经》一个多小时,等自己平心静气后,站了起来,脑中想着真经里面的二十四式拳招,双手双脚照葫芦画瓢演练起来。

可是不练不知道,一练才知道,学着这里面的太极招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跨出右脚,又忘了左脚怎挪;伸出左手,又忘了右手怎么划……

其实李凡高读大学的时候,也曾学过一段时间太极拳。

在大学二年级之时,太极拳是一门体育选修课程。不过当时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没有怎么认真去学,现在已经基本上忘记的七七八八了。

他在酒店房间里足足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前六式的动作练得基本有了一点样子。

可是光有样子可不行,光顾着那招式的动作,又忘记了运用搬运电能。搬运自己的搬运电能呢,又忘记了动作的连贯性。总的来说就是顾此失彼,很不协调。

李凡高正在思考着怎样能够尽快掌握这太极拳的招式,又能与自己的电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门外传来于二贵喊吃饭的声音。

原来不知不觉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吃了晚饭,他散步回住处的时候,李凡高抬头看向夜幕下的武当山。

突然一拍自己的大腿,暗骂道自己怎么这么愚蠢,身在宝山,却不知道宝物在何处。

这里是武当山啊,每天前来学太极的人不知凡几,山上就有太极高手,还有那当今武林公认第一人的青云道长呢。上武当山学习不就行了嘛!

听说每天在玉虚宫前练习太极的人成百上千,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来这里,像朝圣般来这里学习和练习太极拳。自己也可以上山去学呀,哪用自己苦苦自习这么辛苦呢?

翌日,李凡高起了个大早,他人背上简易背囊,快步如飞,向玉虚宫走去。

在武当山景区内,每年都有大型的太极拳表演,表演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景区内的太极湖。

前段时间才报道说万人齐集太极湖打太极拳。那地方够宽敞,适合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一起打太极。

而许多武当山的居士和外国的太极爱好者,道家文化的信奉者则会来到玉虚宫练习太极拳,据说外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到朝圣,有神圣之感。

(没事就练练太极,无论你有没有产生内力,对身体还是极有好处的。请读者大大们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