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豪一夜未眠,他躺在榻上,能感觉到床榻的坚硬与冰冷,思绪如麻。
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晨曦透过窗棂洒入殿内,那光线明亮却不刺眼,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光影的形状像是奇异的符文。
他起身,手指触碰到龙袍那细腻而厚重的布料,换上龙袍,他仔细地抚平衣角上的褶皱,能清晰地感受到布料的纹理,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清晨特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宫殿里淡淡的檀香味,他推开殿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早朝的钟声响起,那钟声悠扬而绵长,仿若来自遥远的天际,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撞在墙壁上又弹回来,钻进耳朵里嗡嗡作响。
李豪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金銮殿,他的靴子踩在宫殿的石板地上,发出沉稳的“嗒嗒”声。
龙椅背后的朝堂,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庄严肃穆,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阳光洒在殿堂的柱子上,能看到微小的尘埃在光线里飞舞。
他缓缓坐下,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心中既充满了壮志豪情,也有着对未来治理的忧虑,他的目光像实质一般从大臣们脸上一一掠过。
狄仁杰的后人率先出列,恭敬地向李豪行礼:“陛下,臣恭喜陛下登基,愿陛下圣寿无疆,大唐江山永固!”声音清脆响亮。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大殿,那声音震得耳朵有些发麻,仿佛要将屋顶掀翻。
李豪微微点头,接受了他们的朝拜。
“众爱卿平身。”李豪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声音在殿堂里传播开来,让人心生敬畏。
他环视群臣,缓缓说道:“朕深知,初定朝纲,乃国之根本。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勠力同心,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朝堂上的气氛一片祥和,但李豪敏锐地察觉到,这祥和之下,似乎隐藏着一股暗流涌动。
他注意到,长孙氏家族的后人虽然表面上恭顺,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那眼神像是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
散朝之后,李豪回到御书房。
他揉了揉眉心,手指按在额头上,感觉微微的酸痛,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他知道,长孙氏家族虽然势力被削弱,但根基深厚,在朝中仍有不少旧臣依附。
他们对新政策的消极态度,将会成为他推行新政的一大阻碍。
“来人。”李豪沉声说道,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冷意。
一个侍卫应声而入:“陛下有何吩咐?”“去查一下,长孙一族最近有何动静。”李豪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话语仿佛带着冰碴。
他有一种预感,一场风暴即将到来。
侍卫领命而去,脚步声逐渐消失在长廊里。
李豪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宫墙,目光深邃,他能看到宫墙上的砖石有些斑驳,透着岁月的痕迹。
他知道,他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才能稳定朝局,巩固自己的统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启禀陛下,藩镇节度使甲和乙求见……”那声音又高又细,像一根针一样刺进耳朵。
藩镇节度使甲乙二人并肩步入御书房,躬身行礼,姿态恭敬,却难掩眼底的精明算计。
节度使甲身着织金蟒袍,身材魁梧,声如洪钟:“臣甲,恭贺陛下登基!愿陛下福泽绵延,万世永昌!”声音震得窗户似乎都微微颤抖。
乙则身形瘦削,留着两撇八字胡,语气略显谄媚:“臣乙,亦恭贺陛下!陛下龙章凤姿,定能带领我大唐再创辉煌!”
李豪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将二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抬手示意二人起身,手指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袅袅香烟的轻微飘动,那香烟的烟雾缓缓升腾,带着淡淡的香味,轻轻拂过脸颊。
“二位爱卿远道而来,辛苦了。”李豪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帝王的威严,声音如同平静湖面上的一道涟漪在殿内扩散开来,“不知有何要事?”
节度使甲率先开口,语气诚恳:“陛下,臣等镇守边疆,为国尽忠,如今陛下登基,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只盼陛下能体恤臣等戍边之苦,给予更多支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比如,增加军饷,扩大兵权……”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节度使乙也连忙附和:“是啊,陛下,臣等镇守之地民风彪悍,若无足够兵力和粮饷,恐难以震慑宵小,维护地方安定。”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眼睛不时地瞟向皇帝。
李豪听罢,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嘴唇微微上扬。
他怎会不明白这二人的心思?
名为效忠,实则趁机邀功请赏,扩张自身势力。
这御书房内,檀香的味道似乎都变得浓郁起来,那浓郁的香味带着一丝压抑,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捂住了口鼻。
李豪并未直接回应他们的请求,而是反问道:“二位爱卿为国戍边,功不可没。只是,朕初登大宝,百废待兴,国库空虚,如何能满足二位爱卿的要求?”此言一出,甲乙二人皆是一愣,没想到新帝会如此直接,他们对视一眼,一时语塞,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沉默中只有他们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节度使甲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感到皇帝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直刺他的内心,那目光仿佛带着实质的锋芒。
“不过,”李豪语气一转,又道,“朕也并非吝啬之人。只要二位爱卿真心为国,为朕分忧,朕自然不会亏待你们。”他站起身,龙袍随着动作发出轻微的摩擦声,走到二人面前,目光灼灼,“朕可以答应你们的请求,但朕也有一个条件。”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有力:“那就是,绝对的忠诚。”他的声音仿佛从胸腔深处发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李豪的目光落在二人身上,仿佛要看穿他们的灵魂,那目光像是能穿透人的身体。
他缓缓开口:“明日早朝,朕会宣布新的政令。希望二位爱卿,能好好考虑朕的提议。”说罢,他转身走向御案,脚步沉稳有力,拿起一份奏折,不再理会二人。
“臣等……遵旨。”甲乙二人不敢再言其他,只得躬身退出御书房,他们的脚步声逐渐远去。
夜幕降临,宫灯闪烁,灯光昏黄而柔和。
李豪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的灯火,他轻轻叩击着窗棂,手指敲击在木质窗棂上发出清脆的“笃笃”声,低沉的声音在夜色中响起:“长孙氏……”
金銮殿上,李豪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旧贵族特权的法令,条条清晰,字字铿锵,在朝堂上回荡,那声音撞击在墙壁和柱子上又反弹回来。
长孙氏家族的后人中,一个年轻者站出来,满脸不服地高声道:“陛下,此举对我长孙家甚是不公!”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也强装镇定。
李豪目光冰冷地看着他,缓缓说道:“汝等昔日在朝中结党营私之事,朕尚未追究,如今还敢妄言?”那长孙氏后人顿时脸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想要再反驳却张不开嘴。
狄仁杰的后人见状,高呼:“陛下圣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圣明”的声音在大殿里此起彼伏,一波接着一波。
这些法令并非一味打压,而是恩威并施,既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又给予了他们新的发展机会。
殿内一时鸦雀无声,众臣皆屏息凝神,细细品味着新帝的旨意。
长孙氏家族的后人脸色铁青,手心渗出冷汗,能感觉到汗水从手心滑落。
他们原本计划在新帝登基之际,利用旧贵族的影响力,暗中操控朝政。
然而,李豪的这一系列法令,如同当头棒喝,将他们的阴谋彻底粉碎。
他们感到一阵无力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喉咙,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特权被剥夺。
“陛下圣明!”狄仁杰的后人率先高呼,语气中充满了敬佩。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赞叹新帝的英明决策。
李豪的目光扫过殿下,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笑容里透着一丝欣慰。
他知道,这一仗,他已经赢了。
就在此时,边关传来急报,有小股敌军入侵边境。
一个传令兵冲进朝堂,大喊:“陛下,边关急报!”那声音带着慌张。
朝堂上顿时一阵骚动,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声音嘈杂起来,一些大臣开始担忧起来,脸上满是忧虑的神色。
李豪面色沉稳,他站在龙椅前,双手握拳,迅速做出部署,派遣几位得力将领前往平乱,声音果断而坚决。
几日后,捷报传来,传捷报的士兵兴奋地喊道:“陛下,敌军被全歼!”那声音充满了喜悦。
消息传回朝堂,大臣们一片欢腾,欢呼声在大殿里回荡,对新帝的军事才能更是敬佩不已。
李豪站在龙椅之上,俯视着群臣,心中豪情万丈,他能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加速。
他明白,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他拥有改变这个时代的力量。
夜深人静,李豪独自一人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庞,火焰跳动着,光影在脸上晃动。
他放下手中的笔,能感觉到手指的微微酸胀,揉了揉眉心,眉头皱起。
“来人,”李豪沉声说道,声音在安静的御书房里格外清晰,“明日早朝,朕有要事宣布……”
翌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
李豪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沉声道:“朕欲举行一场朝堂辩论,主题为新朝发展方向,诸位爱卿可畅所欲言,为大唐盛世献计献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如同沸水般喧闹起来。
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奋地搓着手;有的则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嘴唇紧抿。
这场辩论,不仅关乎新朝的未来,也关乎他们自身的命运。
消息传出宫外,各方势力也纷纷关注起来。
藩镇节度使们密切关注着朝堂动向,旧贵族们则暗中串联,试图影响辩论结果。
朝堂上下,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转眼间,辩论之日到来。
金銮殿上,香炉中檀香袅袅,那烟雾缓缓上升,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气氛庄严肃穆。
李豪端坐龙椅之上,目光炯炯,注视着殿下群臣。
大臣们按品级排列,一个个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咚咚咚”地快速接近。
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殿内,跪倒在李豪面前,高声道:“报!陛下,民间对新朝的一些政策存在误解,恐引发民变!”
李豪闻言,脸色微变,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
他猛地站起身,龙袍上的金龙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条真龙即将腾飞,龙袍的下摆随着动作摆动。
他紧握双拳,能感觉到指甲嵌入掌心的疼痛,目光如电,沉声道:“传朕旨意,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