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打?打个屁!!!”李云龙横了王怀保一眼,“汾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更何况,小鬼子现在已经集结了所有兵力,在那里筑起了重重堡垒。”

“咱们手中只有十多门榴弹炮,难道要老子拿脸去炸鬼子的碉堡吗?”

王怀保被李云龙一顿训斥,脸上露出些许尴尬。

但仍有些不甘地追问:“团长,那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总不能就这样放任小鬼子在汾城里舒舒服服地过冬吧?”

李云龙哼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放任?那怎么可能。但打仗不是蛮干,得用脑子。”

“咱们先把消息汇报给旅部,然后等771团和772团抵达后再说!”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我们一个团的火力确实不足,但整个旅的榴弹炮加起来,也有五六十门了。”

“如果把这些火力集中起来,虽然攻克仍有难度,但至少有了突破的希望。”

“再说了,俺老李的吕老弟可在旅部呢!”提起吕华,李云龙嘴角微翘。

“这都大半个月没见了,也不知道他捯饬出什么新武器没?”

“要是他搞出了什么攻城的神器,那咱们就更有胜算了!”

王怀保听后,眼中也闪过一丝期待:“团长,你是说吕华同志可能研发出新式武器?”

“那可不?!”李云龙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俺吕老弟,那可是千年难得一遇的人才!”

“他手里捯饬出来的东西,哪次没让咱们眼前一亮?”

“这次说不定又有什么新玩意儿,能让咱们攻打汾城变得更容易些。”

……

紫云山,旅部。

旅长正坐在简陋的办公桌前,手中紧握着一张文稿。

那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如同群蚁排衙。

每一个字都似乎承载着千斤重量,让他的眉头紧锁,脸上流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纠结。

“吕老弟,”旅长沉吟着开口,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的迟疑。

“我们真的要依照这份文稿,再次向全国发出通电吗?”

他轻轻晃动手中的纸张,那些夸大其词的赞颂之语让他颇感尴尬。

“这样自夸,是不是有点太过狂妄自大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我陈某何德何能,能得到如此高度的颂扬和赞誉?”

这份电报,是386旅在成功拿下晋东南、晋西南以及晋南大部分地区后。

吕华提议再次向全国通电的自夸宣言,以及再次发布的招贤令!

这份电报以旅长的视角自豪地展现了386旅的辉煌成就和发展轨迹。

通过数千字的细腻叙述,生动地描绘了386旅在旅长引领下不断壮大的历程。

电报中,386旅被赞誉为精锐之师,更是被视为华夏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光。

而吕华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只因,伴随着晋东南,甚至晋南等广大地区的光复,这些地方民生,经济问题也不得不考虑起来。

当然,这些还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吕华想利用这些新光复地区的资源,把八路军的军工体系搭建起来。

使之能在脱离自己之后,也能健康地发展起来。

而想要实现这点,除了需要技术跟原材料这些吕华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大批量的专业人才!!!

然而,这方面却是他力所不及的,因此他只能选择通过大力宣传来吸引外界的人才加入。

吕华明白,只有让外界看到华夏的希望聚焦在晋州大地,聚焦在386旅。

才能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华人华侨人才纷至沓来。

这样,才能共同构建起华夏的军工体系,从而加速抗战的胜利。

吕华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打个比方,倘若他自己想要手搓一条坦克生产线直到量产的话,最快估计也需要三四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

可要是有了爱国人士的帮助,特别是海外华人华侨的协助。

他们能从海外引进一批技术或者生产线的话,这个时间自然就能大大缩短。

当然,生产线还是次要的,八路军现在最缺的依旧是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可想要吸引这些人才,那就必须把386旅打造成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

同时,还需要通过一场又一场接连不断的胜利,来向全国同胞证明,386旅完全能够肩负起这样的重任。

因此,吕华就想把接下来的汾城之战打造成386旅的成名之战。

证明386旅不仅游击战打得好,即便是面对小鬼子严防死守的重城,也拥有绝对的信心和能力将其拿下。

这才有了现在这篇旅长手中的全国通电宣言。

这里面不仅描述了386旅的成长,战功,招贤令,甚至还有要在明年开春前彻底攻破汾城,进而光复晋南平原的军令状!

同时,还广邀全国各界人士前来观战,共同见证386旅即将书写的辉煌篇章。

当然,这里面必然有不少小鬼子的间谍。

这样做,自然会对未来的战事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相比较这样做而能得到的收获而言,这点损失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总而言之,吕华是想要把386旅打造成抗战胜利的旗帜,民族的希望之光。

至于说失败,有吕华在,就不可能失败。

而且就算失败了,那时的八路军也早已羽翼丰满。

有能力,也有信心。

再打造出数支,甚至数十支386旅,早日实现抗战的胜利,实现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看着面露纠结的旅长,吕华却自信地笑了。

“老陈,你真正应该担忧的,不是能否配得上这样的赞美。

而是在赢得这样的赞誉后,能否坚守初心,保持现有的谦逊与坚韧。”

吕华以温和而笃定的语气说道。

“这份电报虽然看似是对你的颂扬,但实际上它赋予了你沉重的责任与期望。

唯有你这样信念坚定的人,才能肩负起这份信任和重任!”

“嗬!”旅长听了后反而自信的笑了,“你小子,年纪不大,反而编排起老哥我来了!”

“你也不看看我陈某人是谁?这辈子经历的风风雨雨,什么没见识过?”

“赞誉也好,责任也罢,既然扛得起这杆枪,就同样能扛得起这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