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也懒得管后面的王朝了:“小郎君,你说说,大隋和唐朝哪个更强盛。”
“肯定是大唐。”李渊第一个开口,这是他的底线。
“其实吧,在后世的网络上也有这个说法,有唐一朝,盛不及隋,还说唐朝其实是吃的隋朝的粮食。”
“这是污蔑!”李渊火了,连麻将都不打了。
杨坚瞥了李渊一眼:“你在这废什么话。”
“小郎君,你继续。”
张彦点了点头:“好。”
“在人口上,唐朝确实在唐玄宗时期才能和隋朝比较。”
“但这有个前提,陛下你是统一天下时是继承的北周,北齐有两千万人口,北周也有九百万人口,陈朝也有两百万,你统一天下时最大的战争也就是灭陈朝。”
(隋朝是公元581年建立的,北齐是公元577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灭的。所以杨坚建立的隋朝实际上是继承了北周和北齐的国力。)
(不要说北周和北齐打会死多少人,参考北齐皇帝的操作。)
“起点就不一样,至于唐朝的建立,陛下也知道,我就不说了。”
“朕知道。”杨坚表示认同,他的皇位确实比唐朝来的容易。
“所以这个人可以成批成批的死,但是生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万事要讲究实际情况。”
“而且唐朝初期,因为中原人口的凋零,面对周边戎狄的威胁,还要保持强大的军力。”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人口的上升,所以唐朝面对的情况要比隋朝的时候要多。”
杨坚看了看李渊,随后又看向张彦:“那粮食问题呢?”
其实杨坚自己都不相信了,只不过杨坚不想让李渊那么嚣张。
张彦苦笑:“陛下,你确实给杨广留下了够吃五十年的粮食。”
“其实在后世,这句话的出处在贞观政要之中。”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益溢,竞不许雁给,乃令百姓逐粮。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话说陛下,你就这么舍不得开仓放粮?”
(隋朝前期其实不算太稳定,杨坚的皇位来自北周,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内部矛盾也很大。)
(开皇九年,就有两个割据势力拒绝投降,杨坚让宇文述,会燕荣领军去讨伐这两个残余势力。)
(开皇十年,南方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场战争打了一年,在开皇十一年才解决。)
(所以在开皇十四年时,隋朝的内部压力其实也挺大的,外部也有突厥,所以隋朝的粮食和钱的需求也不小。)
(当然也有可能是抹黑,只不过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抹黑,直接抹黑隋炀帝其实来的更实在。不过在此之前,隋朝也多次爆发天灾,杨坚也很积极的赈灾,所以集体讨论吧。)
杨坚有些无奈:“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前几次赈灾花费有点多。”
“那个不重要了。”开皇时空已经不是十四年了,而是二十年,争论那些没有意义,改变不了什么。
“不过就因为贞观政要中的记载,就让人找到了理由,这五十年差不多就是唐朝贞观到永徽年间。”
“不过这不证明唐朝没有隋朝的粮食就活不下去,因为贞观政要的那句话之后还有一句话。”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
“家底再厚也禁不住那样折腾。”
“而且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难道会放弃那些粮仓?”
杨坚有些心疼:“都有多少?”
“就拿洛口仓?来说,李密攻占了洛阳城外的洛口仓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这个举动不仅给他赢得了声望,还快速扩充了军队?,短时间内就聚集了数十万兵力?。”
“其他的粮仓也差不多。”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完整的小麦粒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可以保存三十年?,这还是我所知道的保持最长时间的粮食。”
“而且这还是在后世技术发达的情况下。”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粟可以保存九年,米可以保存五年?,隋朝的粮仓技术能够让粮食保存十年内不腐败变质。)
(现代的粮仓主要是镀锌钢板?,?彩涂板?,?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板、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pVc软体仓等。?砖混结构?,就是砖,混凝土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建造。气膜材料?,如高分子pVdF膜材料。)
(虽然古代也有所谓的混凝土,但是那种混凝土和现代混凝土是两个概念,而且你不能指望隋朝只种小麦。)
杨坚沉默了:“那大隋和唐朝哪个更强盛?”
。。。。。张彦觉得白解释了:“这没办法比较,起点和实际情况就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短,但是贡献却不小,就像秦朝,汉承秦制,唐承隋制。”
“所以后世一说起来就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
这让杨坚找到了自信:“说白了我大隋就是探路的那一个,唐朝再强也是走的大隋的老路。”
张彦也没反驳:“大致上是如此,不过说是走老路也不完全正确,肯定做了一些修改。”
“开创者必定会踩坑,王朝也一样,实际上每个朝代都是摸着前代过河的,躲过前代踩到的坑,之后踩进新的坑里。”
。。。。。杨坚有些懵:“就没有完美的制度改变吗?”
张彦摇头:“没有,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政策永远都是随着时代而改变的,只有不断的革新才能避免踩坑。”
“革新必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这就需要后继之君有无与伦比的魄力。”
杨坚作为皇帝,自然知道一个国家中的利益集团:“主持变法的人,一般都会得罪很多人,就像商鞅,桑弘羊,晁错,都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我说过,中兴之主的含金量很高,没有统治者的支持,革新不可能出现,不管革新力度是大还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