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着刘一弭畏畏缩缩的3个问号,江宁察觉这厮应该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曾经删掉了他吧——
“干嘛?”
……
“大姐,是你干嘛吧?”
……
“我咋啦?”
江宁继续装傻。
……
“你说你咋啦!”
……
看着对方的感叹号,这个质问语气,分不出对面是真生气还是假生气。
江宁皱皱眉头,忽然想起韩正一教的“移花接木”大法。
轻巧又不失礼貌地,话锋一转,避开危险话题——
“我出差啦!”
……
几分钟后,刘一弭发了句——
“哦,去哪里了”
……
江宁看到这句话,不禁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
果然韩正一的法术!
不是一般的高超!
这么尴尬的话题!
通过“咋啦”这个表意不明的问题!
一秒化解!
还转到了与此前“删除好友”毫不相干的!
重要的工作上!
以及顺带表达出自己对“旧事重提”毫无兴趣!
新的添加,便是新的关系,新的篇章!
……
江宁刚回复完“广东”两个字。
张弛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好吧!
出发!
……
但这次走出房间门的江宁,脸上明显泛着一层浅粉色的光。
有点像晨露中刚刚摘下的水蜜桃。
香喷喷的。
甜丝丝的。
……
“哟,江宁,这是回房间干啥了?
十分钟不见,你就肉眼可见地的……?!”
酒店大堂电梯门一开,看着江宁刚一出来,眼尖的张弛立即打趣。
……
江宁被旁边突然响起的这个动静,吓了一跳——
“天呐,弛哥!
您这惊天大吼,好吓人!
“肉眼可见”?!
是在说什么呀?!”
……
“哈哈哈,你这一脸潮红的……好气色!”
张弛边说着,边略带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
……
“一脸潮红”?
一秒上高速?
“好气色”?
一秒又找补?
不得不说,张弛的话,可真够“推拉”的啊!
……
江宁想到这里,小脑袋瓜一转——
“您看您这趟,担子这么重,任务这么艰巨!
日夜操劳的!
充这么多血!
我是说眼睛!
那我不得养精蓄锐,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弛哥分担嘛!”
……
张弛听完,坏笑了起来——
“哈哈哈,江宁,我发现你很懂啊!有点东西啊!”
……
这时,两人已抵达酒店门口的2辆7座GL8 ES附近。
“好有排面啊!”
江宁小声道。
……
“这次我主要对接的是这个大哥。”
张弛指了指不远处,一位正在看着远方抽烟的老先生,附耳过来——
“某央媒的前主编,70多岁了,之前给这边运作过大新闻,所以和省厅关系还不错。
现在大哥退休了,但家大业大的,压根儿闲不住,就喜欢倒腾关系,就是俗话说的‘组局’。
聊着聊着,也就有了这次过来调研,顺便小赚一笔的想法。
你看这次行程的住宿、用车,都是他安排的。”
……
江宁快速捋捋头绪——
“噢!
弛哥,您看是不是这样理解?
这次省厅调研的需求,发起方其实是您的这位‘大哥’。
过程中您帮他牵线搭桥、穿针引线,邀约了其他单位参与调研。
但项目实际规划和落地执行的最终负责人,却是您?”
……
张弛听完,点点头,比了个大拇指——
“冰雪聪明!”
……
“那我理解您的‘红血丝’了!”
江宁call back了一下刚刚的玩笑互怼,随后发自内心说道——
“虽然您风轻云淡介绍了背景,还说让我‘做个纪要就行’。
但这一趟差背后,想想都知道绝非易事,而且很显然,是一桩苦差事。
做得好,功劳可以让归‘大哥’;
若有点小变数,您就得跟着担责。
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到,还要随时给出兜底方案。
弛哥,我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这次绝对不虚此行!
从朋友和同事的角度而言,您有啥需要我协助和支持的,千万不用客气!”
……
张弛看着眼前这个突然同理心爆棚的傻萌小姑娘,竟有点不知所措,只好整了整袖口,礼貌笑了笑,开口道——
“江宁,你的话,还真挺暖心的!
这样,你先上车,我过去和大哥抽根儿烟!”
……
江宁点点头,弓着腰向车里走,坐到最后一排。
看着玻璃窗外,张弛和“大哥”,一高一低,轻烟袅袅,江宁忽然还心疼起中年男士的职场压力——
像张弛这样八面玲珑的人,太懂得职场中如何纵横捭阖。
而且言谈举止中,隐约可以感受出一些早年养成的习惯。
比如,话说得总留三分,事做得总留退路。
如果不多多动动脑子,说不定就会被当作“傻子”。
等等!
“傻子”?
自己在他眼中,会不会就是个“傻子”呢?
……
江宁回想了一下,刚刚自己直愣愣地表达了张弛所面临的责任和压力,看似懂他,但这会不会让他反而有所防备?
尤其是张弛闻声后的反应,江宁越发咂摸出几分滋味——
确实。
似乎张弛并不是很满意。
不然,话题不会那么快被他终结掉了。
那么,是自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
是他不习惯被不熟悉的人戳穿?
还是时机和场合不对?
……
也可能,“冰雪聪明”本身,便会令某些人不适。
因为那些人并不认为“赤诚的善意”,是理解、共情与共鸣。
在他们的解读中,那意味着危险、恐惧与不安。
接着会再涂上厚厚一层的防窥膜——
“你那样做,显得有目的性”。
……
当然,这和他们给对方贴的标签有关。
比如,江宁,等于“蠢萌的小女孩”,而不等于“平等的同事”。
而这,除了江宁尚未展示的工作能力,得不到他们此刻的信任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
那便是他们隐约察觉到的,江宁有一股洞察人心的原生力和蓬勃昂扬的生命力。
但受时代环境长期影响的他们,不太敢直视,冉冉升起的太阳。
……
当然,这是江宁后来才悟出的道理。
在2024年7月10日这一天,江宁只猜测到张弛话题终结一定事出有因,就被刘一弭的消息打断了——
“你那边登革热正流行,注意防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