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边缘的房屋与山洞相隔不远,那山洞无疑是部落中不可或缺的圣地。
洞内不仅设有庄重的祭坛,更是储存贵重物品的绝佳所在。
尽管村民们已迁入坚固的砖房,山洞的地位依旧坚如磐石。
而且,随着村落建筑的不断完善,山洞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将重要物品存放于此,令人倍感安心。
往常,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如今,果实的成熟期已过,采集队的归途不再漫长。
他们提前返回村落,不仅能分担更多劳作,还能在闲暇之余,为家园添砖加瓦。
谈及砌墙技艺,村民们已今非昔比。
昔日的手忙脚乱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分工合作。
几面墙同时开工,依旧能砌得平整坚实,令人赞叹。
初落成的房屋,门窗设计亦是考究。单扇的木门,覆以厚实的兽皮,闭合时密不透风。
窗户则为上下推拉式,开口宽敞,即便门窗紧闭,室内依旧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宋遥注意到,窗户的密闭性竟然比门还要出色。
其内层由坚韧的竹片支撑,中间覆以厚实的兽皮,既保暖又具备出色的防水效果。
即便偶尔有雨水渗透,也难以侵蚀窗户的主体结构。
最外层则覆盖着与屋顶相同的茅草,宽度甚至延伸至两侧墙面,一旦将窗户放下,几乎能完全抵御风雨侵袭。
此外,窗户横梁上凸出的砖块与屋檐相辅相成,有效阻挡了雨水的侵袭,使得窗户的耐用性大大提升,预计能使用多年。
相较之下,部落里的门就显得简陋许多,但考虑到仅凭一把柴刀便能制作出这样的门,宋遥也觉得无可厚非。
毕竟在现有条件下,能做成这样已属不易,再奢求更多也未免不切实际。
如今,部落成员在盖房时的分工愈发明确。
砌墙的同时,不忙的人便会着手挖掘地基,这一举措直接节省了两三天的时间,建房速度显着提升。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部落周围的茅草资源开始显得捉襟见肘。
即便到了如今,狼匠也不得不跑到下游数百米开外的地方去砍伐茅草。
原本部落四周茅草丰茂,然而今年宋遥的一场烧荒,几乎将周围的草丛烧得精光,剩下的茅草仅够勉强搭建一间小屋。
小河沿岸本是茅草生长的沃土,但遗憾的是,如今这片最肥沃的土地已化作部落的良田。
除了收割季后偶尔冒出的几株杂草,平日里连一棵草都难以立足,更别提需要深厚根茎的茅草了,早已被众人连根拔除,清理得一干二净。
对于接下来的房屋建造,狼匠打算继续采用下层铺稻草、上层覆茅草的方式。
部落里稻草倒是颇为充足,尽管其防雨效果远不及茅草,但若能在上面覆盖一层茅草,并适当加厚铺设,想来也能勉强应对。
在宋遥的远景规划中,未来的房屋必定是要配备砖瓦的。
尽管部落目前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宋遥对此满怀信心,坚信即便是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也能建成坚固的砖瓦房。
在盖房过程中,宋遥更多地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
如今大伙儿已步入正轨,宋遥在不在现场已不那么至关重要。
平日里,巫也会在一旁监督,确保一切顺利进行,不会出现什么差池。
宋遥在部落中的主要职责是制糖和酿酒。
眼看着部落里堆积如山的果子,每天都有不少因腐烂而被丢弃,他心中不禁感到惋惜,决定要尽早将这些果子利用起来,减少浪费。
制糖这门手艺,宋遥已经掌握了三年,如今操作起来已是得心应手。
只需将含糖量较高的果子榨汁,再以小火慢熬,便能熬制出甘甜的糖浆。
至于酿酒,虽是初次尝试,但宋遥心中已有大致的思路。
将一层果子铺好,再撒上一层糖,置于阴凉处静待发酵即可。
然而,酿酒所需的糖分极为庞大,而部落里的果子含糖量并不算高。
因此,宋遥并未贸然大量投入,只是选了几十斤果子进行试验。
毕竟这是初次尝试,成败尚未可知,稳妥些总是好的。
光是这几十斤果子所需的糖分,就足以让宋遥熬上好几天了。
部落中采摘的果实正迅速转化为糖分,宋遥挑选的多是汁液充沛的果实,这类果实更容易腐烂,有些甚至无法存放到来年春天,短短几天便会变质。
宋遥对此并无太多顾虑,毕竟十几斤果实有时仅能提炼出一斤糖,榨汁后的果实几乎无味,只能用作堆肥。
事实上,大部分果实都适合酿酒,只要部落糖分充足,酿酒自然不在话下。
特别是春天的青梅和桑葚,酿出的酒香醇可口。
此刻,部落内弥漫着浓郁的果香与甜蜜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由于冬季也能供应新鲜白菜,部落对果干的需求已大幅减少,宋遥得以毫无顾忌地将适宜的果实悉数制成糖品。
糖作为最令人垂涎的甜食,自然在部落里的小家伙们中备受青睐。
因此,每逢熬糖时节,部落里老老少少的孩子们都会蜂拥而至,争相帮宋遥的忙。
宋遥心知肚明,他们不过是想趁机讨上几颗糖罢了。
于是,他每天点火时,总会特意熬制一小锅糖,最终能产出大约两斤的甜蜜佳品。
这便成了孩子们辛勤劳作一天的报酬。
大多数孩子只是轻轻舔上几口,便小心翼翼地用树叶重新包裹起来,一颗糖能让他们回味许久。
随着秋意渐浓,采集队留在部落里帮忙的人也逐渐增多。
毕竟,外出采集的收获已不如从前,倒不如留在部落里搬搬砖、和和泥。
人手充足,大家的干劲也更足了。
原本只能集中力量建造一间房子,如今却能同时开工两所,建设效率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