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作为董卓那权倾朝野的得力女婿,李儒之名在西凉军内可谓是威震四方,声名远扬。然而,即便他有着如此赫赫威名,但在那些自命清高的世家大族眼里,李儒终究只是董卓手下的一条走狗而已。他们对李儒所怀有的大部分畏惧之情,实则皆源于其背后那个令人胆寒的董卓。

这一日,李儒竟将朝中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召集在了一起,目的竟是要共同商议那废黜当今圣上之事。只见李儒身侧站立之人乃是华雄,此人身姿威武雄壮,相貌堂堂,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之势。在场诸人心中暗自思忖,就凭这华雄一人之力,恐怕就能将此间所有人屠戮殆尽,故而此次会议之上,无一人胆敢心生反抗之意。

待众人到齐之后,李儒毫不犹豫地将那废帝之事和盘托出,并清晰明了地告知给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众人闻听此言,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之间皆是满脸的难以置信之色。遥想昔日,许攸曾与冀州刺史王芬以及沛国的周旌等人暗中勾结各方豪杰,密谋策划废黜汉灵帝一事。怎奈最终功亏一篑,以失败告终。而今,董卓竟然也打起了废帝的主意……

面对这接二连三的试探,忠臣义士们坚守的忠君底线似乎正被一点点地蚕食、挪移。

毕竟对于那些世家大族而言,他们真正关心在意的唯有自身家族的利益得失,至于皇帝的权益如何,根本就无关紧要。因为在他们看来,皇帝本身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世家!

这所有事情发生的根源都要归咎于刘秀这个人,正是由于他的横空出世才种下了日后灾祸的种子。说起王莽,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他的思想观念实在是太过先进了,简直可以说是超越了当时社会所能承受的范畴。毫不夸张地讲,他那些激进的理念严重损害到了世家大族们的既得利益。

而王莽最终走向灭亡,其直接导火索便是刘秀的登场。然而,刘秀能够迅速崛起并聚拢起强大的部队,其中很大一部分力量恰恰来源于世家子弟。就拿刘秀手下赫赫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来举例吧,他们当中哪一个不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呢?这些人无一例外,身上都肩负着各自家族赋予的重要使命,卷入了这场由王莽与刘秀主导的激烈争斗之中。只可惜,代表着广大普通百姓利益的王莽一方最终还是不敌实力更为雄厚的刘秀阵营,落得了失败的下场。

不过,刘秀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家大族掌控天下局势的局面,相反,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割舍出一部分权力来换取世家大族对他的忠心耿耿。如此一来,虽然表面上国家实现了统一和稳定,但实际上却是世家大族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和强化。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延伸至东汉后期,历经诸多变迁与发展,最终演变成当下这般局势。此时,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不断坐大;而皇帝则显得虚弱无力,难以掌控朝局。那些皇亲国戚们,除了按规定必须缴纳赋税之外,其他时候大多处于只听从命令却不接受诏令调遣的状态。

如今,董卓率领大军进驻洛阳,这无疑预示着军阀统治的时代已然来临。面对如此情形,这些世家大族完全有能力选择支持董卓或是拥护年幼的小皇帝,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最先挺身而出、表现出忠臣姿态的人,早已在朝堂之上被董卓麾下的将士们斩杀得所剩无几。

实际上,李儒所言所行皆代表着董卓的旨意。董卓心中早已有了废掉当今皇帝另立他人的想法,而李儒只不过充当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负责将此意图传达给各个世家子弟。这仅仅是一种通知,甚至都算不上商议,更像是强行告知,并勉勉强强地给世家子弟们透了点风声。

此时此刻,身处洛阳的世家子弟们其势力相对而言可谓十分弱小,根本无法与董卓相抗衡。董卓一方独揽大权,势焰熏天。在此等情况下,世家子弟们别无他法,唯有顺从董卓的意志,任凭其发号施令。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会乖乖听话,比如那位在听完李儒的陈述之后,当即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随后带着袁术愤然离席而去的袁绍便是其中之一。

袁绍这匆匆一去,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众多心怀汉室、忠心耿耿的人士纷纷跟随其后,他们或昂首挺胸,或低头疾行,但无一不表达着对当前局势的不满与抗争。

然而,袁绍和袁术毕竟有着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袁隗。这位老者虽然此刻显得有些卑微,但他凭借着袁家四世三公的赫赫威名,以及那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成功地劝阻了正欲大开杀戒以立威的李儒。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即便是心狠手辣如李儒,也不得不有所忌惮。

最终,李儒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强压下心头的怒火,示意华雄暂且放过那些离场之人。不过,他那双阴冷的眼睛却如同饿狼一般,死死地盯着每一个离去者的背影,并将这些人的模样深深烙印在了脑海之中。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儒心中暗自思忖道:“今日暂且放你们一马,待会议结束之后,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必将增添数具冰冷的尸体!”

此时此刻,整个会场气氛凝重异常。众人皆噤若寒蝉,就连心向汉室的曹操,此刻也乖乖地缩在角落里,沉默不语。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如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还像往常那样口无遮拦、又蹦又跳的话,那无疑就是自寻死路。而且如今他唯一的亲人早已辞官归乡,倘若袁隗未能庇护得住自己,那么他恐怕就会成为华雄手中那把寒光闪闪的大刀之下的又一个冤魂野鬼。

想到此处,曹操不禁暗暗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