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妙法莲华经 > 第113章 第113集《妙法莲华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章 第113集《妙法莲华经》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六十八面。我们看己二的“广开显断疑生信”。这一科是讲到<如来寿量品>。

我们学习《法华经》,主要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个,什么是佛陀真实的智慧;第二个,什么是佛陀圆满的功德。

那么,什么是佛陀真实的智慧呢?

我们前面在三周说法当中强调一个观念,就是内观真如。透过内观的智慧,我们会产生两种力量:第一个,我们用空观来照我们的心,我们内心会产生一种清净的力量;第二个,我们用假观的智慧照我们的心,我们内心会产生一种具足的力量。所以这又清净又具足的两种力量的加持,就使令我们修所有的法门,你就是修三皈五戒,也通通是妙法,通通是成佛之道,通通是修行的捷径。

为什么心灵的这两种力量特别重要呢?因为它是不生灭性的,是你本来具的。什么叫本来具?什么叫做因缘有?我们解释一下。

比方说你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当然是我们一生当中心里最散乱的时候。因为你内心有病痛,你身体即将败坏,外面有业力的干扰,这生死业力不断地牵引你往三界的方向走。那你这个时候马上念佛,就不对了。因为你的心属于散乱的阶段,这个时候你心灵的力量是不具足的。心灵是妄想,而妄想有两个特色:第一个,它会分别;第二个,它会执着。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你无始劫的因缘的假相现前的时候,你安住在妄想,你根本就走不出娑婆世界。所以这不符合往生的条件。

善导大师说,往生必须怎么样?要顺从本愿。就是你的心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你不一定要能够断烦恼,但是你的心是向于极乐世界,是有往生的心的。但是我们无始劫的妄想是怎么打的?我们妄想,诸位!你还记得吗?你是怎么培养这个妄想的?你是从娑婆世界刚开始流转,到现在,你这个妄想是整天在三界里面打滚。我们从来没有人去过极乐世界,所以我们没有极乐世界的生命经验,但是我们有太多的娑婆世界的生命经验。所以,你这个时候不把心灵的清净心、具足的心现出来,那你就很难往生了。

所以,清净跟具足就是说,不管你是在佛堂正念分明的时候,不管你是在临终内忧外患的时候,它完全不受外境的干扰。为什么?因为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就是它成立的时候,一开始就不是因缘所生法,就不是靠因缘建立起来的,是你本来就有的。就像这个乞丐,你不管工作也好,你不管懈怠也好,你的爸爸就是大富长者,这个跟因缘所生法没有关系,这是本具的。

所以这种智慧,它的好处就是,你的心中有这两种力量。但是我们不会启动,所以我们以前总是觉得自己业障深重,去追求法门的摄受,追求佛陀的摄受。当然这也很重要,但是你忽略了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在你的心中,你没有把你心中应有的清净力、具足力现出来,这非常可惜了。就是说,作为一个乞丐,他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家族,但是可惜的是,他舍父逃逝,他选择久居他国,他选择自己去工作。

所以,我们不能够一昧地追求三宝加持,更重要的是,你要透过内观,启发你内心深处、来自于你本性的两种力量:第一个清净,第二个具足。透过清净,断除一切恶法,因为你本来就没有恶法;第二个,透过具足,开显极乐世界的功德,因为极乐世界功德你本来就具足。所以你不用管十万亿佛土,也不要管二十万亿佛土,你只要把你的心顾好,它就会显出来了。

所以整个妙法,是因为你的心法妙,所以你所修的一切法门都妙。如果你心不妙,你什么法门都不妙,你就念佛也不妙了。这个妙法是这样安立的,就是妙在你的心中。整个前面的三周说法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的心法妙。

现在我们这以下的本门开始介绍什么是佛陀圆满的功德。

我们以前对释迦牟尼佛的认知是片段的。因为我们一般人认为,什么叫释迦牟尼佛?哦,就是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印度出生、娶妻、生子、出家、成道、转法轮……然后呢?就入涅盘。然后呢?然后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对释迦牟尼佛的刻板印象是佛陀的迹门。而这个是无量无边的迹门当中,其中一个小迹门。

这个认知有什么缺点呢?它的缺点就是说,如果你这样认知,佛陀跟你就完全没有关系了,因为,“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今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如果我们对佛陀的定义、了知是在迹门的佛,那迹门的佛的特点是有时空限制的,你错过就没有了,他是有生有灭的。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

其实,佛陀无量劫来的理观、事修所成就的佛,除了迹门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本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只了解到,下雨过后,地上很多的坑洞积了很多的水,这个水上所现的月影。当然,这个月亮的影子也可以给你光明,但是你要知道,所有地上积水中的月影,是来自于空中的月亮。这本门的功德才是真实的,常住不灭。所以,你不能够说现在是没有佛住世,你也不能够说现在是末法时代,这个只是因缘上的迹门安立的。到了本门佛陀会告诉你,佛陀随时会现身,但重点是你的善根准备好没有。

我们必须要全方位地了解佛陀的功德,包括本门、迹门,我们才能够正确地知道以什么样的方法跟佛陀互动。你跟佛陀互动,你就能够蒙佛陀的加持、摄受,否则你就一个人孤单地走在菩提道当中。所以,除了我们有智慧开启心灵力量以外,还要知道怎么样跟空中的月亮互动,怎么样能够适当地转他成自。

其实,佛陀是很喜欢跟我们互动的,因为他因地的时候,他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成佛以后,正是他实践理想的时候,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方法。所以,了解佛陀,我们才知道怎么跟佛陀互动,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蒙佛陀的功德摄受。所以这以下佛陀就开始讲到所谓的“约本门开近显远”。

看附表三十五。我们先解释这一品的品目,<如来寿量品>。这以下有五小段,我们先看第一小段。

一、解释品目

“如来”者,十方三世诸佛,“本佛”“迹佛”之通称也。“寿”者,受也。“量”者,诠量也。诠量十方三世“本佛”“迹佛”之功德也。

首先我们解释这一品的大意。

这个<如来寿量品>,我们先解释什么是如来。《法华经》的“如来”,是十方三世佛的“本佛”、“迹佛”的通称,包括了常住不灭的法身、报身,也包括了有生有灭的应化身,这两个都要。包括了空中的月亮,也包括了水上的月亮,这两个对我们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这就是如来。那么,什么是“寿”呢?这个寿,就是领受。佛陀领受的功德的寿命。佛陀有一定的寿命,这个寿命是功德显现的。那么“量”呢?就是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数量有多少。

所以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去评量佛陀的受用功德的数量,叫做<如来寿量品>,就是诠量十方三世本佛、迹佛的所受用的功德数量。这是第一段,简单地解释这一品的意思。

我们看第二段的详细的说明。

又者,“一心缘生万法,万法不离一心”,即此“一心”即“法身如来寿”也。“我智力如是,久修业所得。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此“报身如来寿”也。“我少出家,得无上菩提”,此“应身如来寿”也。又此三身种功德,悉是过去久远久远劫前,道场树下,先所成就,名之为“本”。中间今日,寂灭道场所成就者,名之为“迹”。

古德云:“依净心,随愿缘;应群机,受寿量。”故有三身如来之寿量也。

这一段我们就详细说明这个三身如来的寿量。

我们先看法身如来的寿量。法身如来是一个理性,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修“一心缘生万法,万法不离一心”。所以我们在观心的时候,是掌握一念心性。那么掌握一念心性,我们一开始叫做什么?叫做观照。就是一念心性本来就存在,但是你不断地观它,它就会产生变化。就是你不断地观照我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慢慢慢慢地,有一天,你的法身就出现了。这个法身是观出来的,当然还要包括一些六度的事修来辅助。

所以你的理观的一念心性,在因地叫一念心性,果地就是法身如来。因为你一念心性本来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它时空无尽,所以你的法身如来就是无始无终。只是说,我们因地的时候,一念心性叫做性具。就是你家有很多钱,但是你没办法掌控。因为你年纪太小,你爸爸在掌控金钱,你替你爸爸打工,但是至少你回家了,叫做性具。等到你成就法身的时候,你爸爸已经把财产交给你了,你继承家业了,你这个金钱可以自在地应用了。所以,心性叫做性具,法身叫做成就,就差在这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就是一心真如。这个是法身如来。

我们看报身如来。

在经文当中讲到,我的智力,我的一心三观的智慧,再透过事修的“修业”,六度,这个理观跟事修的结合就产生了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这个讲修德。前面的法身如来是性德,就是一念心性所成就的;这个地方是指我们透过一念心性的智慧跟事修,产生的一个果报。佛陀其实他不是只有法身,他是有一种受用的。而这个报身是有始无终,你成就初地的时候开始,然后呢?然后就永远不消失了。就是报身如来,他的果报,无量功德、无量庄严的报身。

我们看应化身。“我少出家,得无上菩提。”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那一期的应化。佛陀十九岁出家,三十成道。那么从成道算起到他入灭,差不多五十年。所以应化身就是有始有终,就是这一期应化大概五十年的如来寿命。

所以,这个三身的功德的成就,基本上都是久远劫来你在道场树下,你的见道位。注意!见道位。你学过《法华经》的时候,你这个讲话就要注意,欸,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成佛?就是,什么叫成佛?就一个人,见道位,这个人就成佛了。最初那个见道位就是本门。因为你进入大乘见道位的时候,第一个,你的法身的光明出现,你有法身就有报身,而且你随时就可以应化身,所以三身具足。

所以,这整个三身之所以成就,是在一个佛的久远久远劫前,最初从一个生死凡夫而在道场树下安坐,那一念的见道位叫做本。从那个以后,所有的示现都叫做迹门。所以,这个本门包括第一期的应化,就是你这一次从生死凡夫,从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而见道了以后……见道位你不可能马上死掉,你一定还有怎么样?你还要随缘度化众生。在那个时候——见道以后,变成应化身了。<从地涌出品>的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次成就法身、报身而剩余的生命的应化身所教化的。所以,你第一次的法、报、应身都叫做本门,以后的应化全部叫迹门。

所以古德作一个总结。这个三身的关系,就是我们依止清净心的法身,而随顺我们过去的愿力,也要随顺众生,跟你有缘众生的根机——第一个,你本身的愿力;第二个,众生的根机——而变现不同的应化身,所以有不同的寿量。是这样来的。

这个如来寿量,就是讲到如来的功德受用。比方说你修布施,你布施,成就富贵的果报,这个富贵果报有寿量吧?就看你的布施的力道。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你的次数相续。所以你看有些人,他一生修布施,他感得三生的富贵;有些人修布施,感得五百世的富贵;有些人生到天上去,感受几劫的富贵。所以它怎么样?这个果报有它的时间、空间,叫做寿量。

你看三乘的功德也有寿量:声闻人修涅盘寂静,涅盘寂静也有它的时空;菩萨修学六度功德,也有它的时空。一般来说,人天、三乘的修学都是有一定的寿量,而且重点在哪里?三乘的果报偏重自利,他不能够随顺自己的愿力、随顺众生的根机,随时现身。

只有佛陀的寿量是不可思议,他真正具足自受用、他受用。他自受用,有法身、报身,他长时间安住在大般涅盘,永远地受用“常乐我净”的功德,自受用。第二个,他的那个明了的大悲愿力,随时观照众生,看哪一个众生善根成熟了。所以你不用害怕佛陀灭度了,佛陀的大悲心随时观照每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所以在《法华经》后面说,佛陀对众生的起心动念,悉知悉见,就是他的他受用的力量。他具足自受用、他受用,这合起来,就佛陀的本门、迹门的功德,而这个寿量都是无穷无尽的,没有停止的。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先看第一段。

二、经文要义

(一)本品正为诠量久远本地之三身佛,只是一心之体用。即此一心,若体性,若作 用,皆无有量。法身无相,心体本空,是性空无量。心性随缘生起妙用,报化有相,是缘起无量。

这一段说明,其实佛陀的三身通通是无量的。怎么说呢?因为从一心的体用来说,体,就是法身,因为他是离一切相的,所以法身常住。因为他本来就没有相状,所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心性透过理观、事修,修六波罗蜜以后成就的报身跟化身,他有相状。因为报身他有无量功德、无量相好。不过这个地方报身有两种,我们后面会说明。一个是自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的话,他是跟法身在一起的,列入本门。第二个,是他为了十地菩萨所现的身,叫他受用报身。他受用的,这个就属于迹门了,迹门所收摄。

那么,不管是他受用报身,不管是应化身,是缘起无量。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应化身是无量,寿命无量呢?因为他一个应化身结束了,他又会出现一个应化身,他不会停止的。所以,你不用害怕你错过了两千五百年前,你要害怕的是你善根具足没有。你只要善根具足,你来生马上投生到佛土去。就是说,每一尊佛成佛以后,他们都释放强大的愿力在摄受众生,而我们之所以没有被愿力给摄受过去,是我们善根不够。

所以你不用去埋怨,去后悔,我们没有赶上两千五百年前那一个时代,后悔也没有用,关键是这个世间上有无量无边的佛陀,而每一尊佛都释放强大的愿力在吸引我们。我们现在要反省的是:在那么多诸佛的摄受当中,我们怎么没有被其中一尊佛摄受过去?按照《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你的出世善根不成熟。因为佛陀不摄受人天种性的,因为人天种性是共外道。

所以,你会往生到佛净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要么有出离心,要么有菩提心。你说,欸,净土宗呢?净土宗你也要有出离心,也要有菩提心。这个往生的心跟出离心、菩提心是随顺的,没有一个人往生不想成佛的,极乐世界的安排就是为了佛道安立的。所以,严格来说,佛陀的三身都是无量的,是这样子的。

我们看第二段。

(二)佛为执迹门应身佛者,示佛久远已成之本门法报二身,令知应身佛乃法报二身所起之随缘妙用。佛为执法身常住,无修无证者,示法身虽众生本具,要由修功圆满,方得开显,令知慕果修因。

前面讲到一心体用而安立无量寿。第二层意思,这以下讲到破除两种执着。

佛陀为执着迹门应身佛的,开显佛陀的本门的法报二身;为执着法身常住的,佛陀告诉我们,你要“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就是破除执理废事,也破除执事昧理,让你保持理事无碍的中道。这是第二个意思。

看第三段。

(三)本品“开迹显本”,所开显者,即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之“一心真如”之体,无有始终,名为无量寿。不仅佛寿无量,众生寿亦无量。

这段是很重要!这段是佛陀讲<如来寿量品>最深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为什么要讲本门呢?就是在说明,其实本门的法身功德,就是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诸佛所证,正是众生所迷。

这一点蕅益大师很强调。就是说,我们到本门以后,你一定要怎么样?开始把前面的三周说法的一心三观,要跟佛陀的法身功德串连起来。一佛乘的思想,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不能切断的,不可以切断的。就是因为你修理观,启动你一念心性的清净跟具足,所以你才有法身,而这个法身就是你理观来的。所以蕅益大师讲,这个一念心性正是众生所迷,也正是诸佛所证。

所以这个观心就关键了。所以你就知道,我们从果地的功德知道,三世诸佛的功德,有无量无边的变现,来自于——因为他空中的月亮,来自于法身。而为什么有法身呢?是来自于理观的智慧成就的,其他的六度都是助行而已。是这个概念。

这个地方等于强调,理观是整个根本,因为它贯穿了从你前面的名字即佛的整个修学过程。

你名字即佛就开始有理观了。你要说,我不会修理观,那没关系,读诵。透过语言文字,透过读诵,文字般若总可以吧?你每天读个半个小时,你的心中也是有一念心性的觉悟跟观照,你每一天在栽培你的法身。

欸,你慢慢进步了,到五品观行位,开始不用文字了,开始“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观行即法身。你不要以为你没有法身,你那个法身叫观行即法身,小幼苗。

然后你进入相似即法身。佛陀还为了相似位特别讲一品叫<法师功德品>,六根清净位,那个时候你的法身会现出在六根里面。所以,尽管还没证得法身,他有一种相似的气分出现,你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意根产生重大变化,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得到,别人闻不到的你闻得到了。这个时候虽然还是业报身,但是你的内心的法身有一定的水平了,就是相似位。

到真正的一念相应,分破无明,法身显现。

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说,诸位!佛陀的法身不是佛陀专有的,这个就是圆教的思想特别的地方,因为它“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圆教的好处就是,你一开始就站在跟诸佛同一个水平上,佛陀也是在一念心性显出法身,而你在一念心性修观。就是说,你一开始就回家,虽然你没有你爸爸那么有钱,但是你别忘了,你跟你爸爸是住在同一个家庭里面,这是圆教的思想。所以,真正的六即佛,只有圆教有这个意思。就是你在读诵经典的时候,你就有名字即法身,你就有名字即报身,你也有名字即应化身。

所以这个地方,这个意思就在强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妙因妙果不离一心,这个才是本品的真实含义。就是把你这个果报跟前面的因地串连起来,这个就是更深层的意思了。

己二、广开显断疑生信 分二:庚一、诫信;庚二、正答

我们前面简略地介绍这一品的题目跟内涵,现在我们看经文的己二,广开显断疑生信。前面是略开显以动执生疑,这以下广泛地开显来断疑生信。

断什么疑呢?前面在<从地涌出品>,佛陀不是说这些法身菩萨是我度化的吗?那就产生了疑惑了。因为“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释迦牟尼佛成道只有五十年,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教化出数目甚多、功德广大的从地涌出的法身菩萨呢?那么这以下就正式地要断疑生信,佛陀开显本门的功德来断疑生信。这以下分两段。

庚一、诫信 分三:辛一、三诫;辛二、三请;辛三、重请重诫

先看庚一的“诫信”,佛陀先作一个告诫,要我们生起真实的信心。

辛一、三诫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佛陀正式地开近显远之前,他作了一个重要的告诫,说“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讲三遍。这个“诚谛”,就是真实语。

佛陀说法有两种:一种叫做随情说,随众生的心情。众生什么心情呢?“众生没在苦。”所以众生追求的是什么?要么安乐,要么解脱。那佛陀就满足你的需求,就讲三乘的法门,就为实施权,说三说近,就是方便说。但这个不是佛陀的真实语,这个是佛陀为了摄受我们而为实施权,讲安乐道,讲解脱道。

第二个是随智说,佛陀的智慧说。这个就是佛陀真实的语言了,就是开权显实,开近显远。这以下的本门的功德是佛陀的真实语,佛陀已经不考虑众生的心情跟需求了,必须把佛陀的本地功德、本地风光讲出来。这先作一个告诫,三遍的告诫。

辛二、三请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

这个三请跟三诫其实不是分开的。古德解释说,它是弥勒菩萨一次的白告启请、佛陀一番的告诫,然后第二次的白告启请、第二次的告诫,再第三次的启请、第三次的告诫。它是中间互相掺杂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诸位!我们回忆一下,当初的三周说法的启请者是谁?对!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众。所以,因地的时候,请求什么是佛陀的智慧,它的启请者是声闻弟子,舍利弗代表。而到了本门的时候,声闻众已经不是当机众了,他退回影响众、随喜众了,真正的当机众是菩萨,弥勒菩萨。因为他的本门功德甚深甚深,只有菩萨可以请问,所以,以弥勒菩萨为首了。

所以这个本门的请法者是菩萨,弥勒菩萨作为代表。

辛三、重请重诫

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

经过三请三告诫以后,其实这是第四次的启请跟告诫,就等于第四次的启请、第四次的告诫。

弥勒菩萨又启请了,说,希望佛陀慈悲而说出本门的功德,我等当信受佛语。佛陀再最后一次的告诫,“世尊知诸众生三请不止,而告之曰:汝等谛听”,正式要开显。

为什么那么慎重,要四次的告诫呢?

古德解释说,因为妙法难思。《法华经》的因果,没有佛陀出世,是你怎么也想不到的。你怎么可能想到说,你整天打妄想的心有具足两种力量呢?不可能的。我们一个生死凡夫一学佛就开始求三宝加持,就向外追求三宝加持,谁知道内观去启动无始劫来所忽略的一念心性的清净跟具足呢?所以因地不可思议。

然后,果地也不可思议。他为什么成佛以后永远不再堕落凡夫呢?按说,你成佛,不管你三大阿僧只劫,几大阿僧只劫,你修行是有限量的一个因地,你总有一个成佛的时间、一个开始。但为什么法身一启动以后它永远不停止?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因为它也是你性具的功德。

所以,因地是性具,果地是无量,这件事情妙因妙果都不可思议。你怎么就从你性具的功德转换成无量的功德呢?所以佛陀在讲这个不可思议的本门功德之前,再三地提醒我们——惟信能够,《妙法莲华经》没有什么道理,就是先相信。

你说,欸,你没办法证明!净土宗也没办法证明。你怎么知道十万亿佛土外有阿弥陀佛?这也没办法证明。所以大乘佛法到不思议境的时候,就没什么道理可讲,就是相信它。透过信解,然后观照它,然后慢慢它就会出现,是这样信、解、行、证。所以就是先启发我们的信心。

庚二、正答 分二:辛一、长行;辛二、重颂

前面先作一个前方便的告诫,这以下正式地说明。

辛一、长行 分二:壬一、开近显远;壬二、三世益物

先看长行。长行当中分两段,先看第一个,开近显远。

壬一、开近显远 分二:癸一、执近之情;癸二、破近显远

癸一、执近之情

在开近显远之前,佛陀先破除我们的执近之情,我们对迹门的执着。

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在开显本门之前,先破我们执着迹门的那种情执。

佛陀说,此乃“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佛陀的本门功德,基本上是不随便开显的。这个法身报身的功德,这个神通之力,就是佛陀的三身的功德,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过去所未宣说的。

因为我们一般的世间天、人、阿修罗,一般的凡夫,对所谓成佛的概念,就是来自于《阿含经》。就是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印度的迦毘罗卫国出生,然后长大,然后纳妻、生子、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盘。在菩提伽耶安坐道场,成佛,然后入涅盘。

这种执近之情,它有两个问题,就是你这样子认知佛陀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因果不符。我们前面说过,一尊佛的成立是花了三大阿僧只劫的修福、修慧,理观、事修,那结果呢?结果就是一期的示现,然后就没有了。这个因大果小,这个因果理论本身就不能建立起来。你不要说成佛,你就布施,有些人他凭强大的布施力量,都能够生天享受几劫的快乐福报,怎么可能佛陀的果报只有一期的应化呢?所以这个执近之情是违背因果道理的。这第一个。

第二个,你这样认知,你就完全隔离了佛陀的摄受,因为你认为佛陀灭度了。你真的这样想,那果然佛陀对你来说灭度了,因为你再也不忆念佛陀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你自绝于佛陀法身的摄受。所以这种观念对我们是障碍的。

其实这只是佛陀在无量无边的示现当中的其中一个,真正重要的是空中的月亮,这是我们要注意的。那种常住不灭的法身,以大悲愿力不断地照了一切众生,随时观照你什么时候善根成熟,什么时候佛陀该出现了,那个法身是关键。所以就破我们的对应化身的执着。

癸二、破近显远 分二:子一、正明显远;子二、举喻格量

破了以后,我们就看癸二的“破近显远”,就开始显远了。

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佛陀正式开近显远了,说,我实际上成佛以来已经多久呢?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就是千亿。

诸位!“我实成佛已来”,你学《法华经》就知道什么叫“成佛已来”了。就是这尊佛从实际的凡夫……他不是示现,两千五百年前他一出生的时候就是示现了,那就不是本门。本门的佛就是说,他一开始,他出生的时候一定是真实的凡夫,然后真实地经过五品,到相似,到见道位,那个时候是真正意义的成佛了,就这个叫成佛。就那个时间就是他的成佛,因为他见道位以后三身具足了。所以“我实成佛已来”,就是指的大乘的分证即佛,大乘的见道位。这个阶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破无明证法身,这个人就是成佛了。

那么他的时间有多久呢?就是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这个是我们对成佛的正确认知,就是,法身的显现就是成佛了。当然他以后会不断增上,从圆教初住的法身到二住,他有四十二品的增上,他有不断不断的增长广大。但是真实意义的成佛,按照《法华经》就是,本门成立,就是成佛。因为有本门就有迹门。

子二、举喻格量 分三:丑一、举喻难问;丑二、答其难知;丑三、合显久远

我们看子二的譬喻,举譬喻来说明佛陀成佛到底有多久。

丑一、举喻难问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这以下,释迦牟尼佛用譬喻的方式,来说明他成佛的时间有多长。

比方说,有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的这么多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这个单位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假设有人把这么多的国土抹碎变成微尘(这个微尘就是物质当中最小单位,不可切割的最小单位);然后把这些微尘干什么呢?往东方,凡是经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国土的,就撒下一个微尘;不断地如此地撒,往东方,把这个前面的微尘全部撒完,那你认为这样子它会涵盖了多少世界?就把这个微尘全部撒完的时候,那这个数量是不可思议,而这个数量正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间。这一尊佛,他成立本门佛的时间是非常重要,因为你的时间越久,表示你这个成佛的功德越圆满。所以我们合理地推论,释迦牟尼佛现在应该是究竟圆满的佛陀了。

所以,我们判定一尊佛的本地风光,他真实的功德,就是看他本门成佛的时间有多久,你不能看迹门。你看迹门的话,我们看前面的三周说法,说法以后佛陀为三根弟子授记,为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等等授记,你随便请一尊四大弟子,他们的应化身的佛的寿命都是二十劫、四十劫,他们的国土都比释迦牟尼佛国土来得功德庄严。所以,你以迹门的佛来比较的话,其实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应化是一个秽土,他是国土也不好,众生根机也羸弱,然后寿命也短暂,相貌又是丈六比丘相,所以你用迹门的佛来判定一尊佛,是不正确的。那你要这样讲,释迦牟尼佛的成佛,还赶不上前面他的弟子了。

诸位!你要知道,迹门成佛,佛陀完全是恒顺众生。后面会说明为什么佛陀在娑婆世界的国土这么的卑劣——因为娑婆世界的根机,追求小法;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而五浊恶世的人怎么回事呢?痛苦很严重,寿命很短。所以你要是说佛陀的时间,住世二十劫、四十劫,大家就对学佛没有兴趣了。你要跟这个五浊恶世的众生怎么讲?就说,你看,我十九岁出家,我三十就成道了,我修十一年就成佛了。这个五浊恶世的众生他苦恼粗重,他的寿命短暂,他急功好利、追求小法,他要马上看到成果。这个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您看您跟我一样!他也娶妻生子,他也是有欲望,但是他从一个欲望众生开始出家,修了十一年,成就无上菩提了。欸,没准我也做得到!所以,佛陀现出卑劣身,他有目的的,完全为了度化众生。

所以,真正意义的成佛是来自于他的本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这个人什么时候从佛教大学毕业的,因为你越早毕业就越是资深的学长。至于毕业以后,有些人专门喜欢摄受福报大的,他的道场盖得很庄严,依正二报;有些人是,他是学长,但是他喜欢摄受苦恼众生,他可能道场盖得不庄严。那这个跟他的本门没有关系。

真正我们判定一尊佛的高深,是他的本地风光,就是他的本门佛什么时候开始启动的。而释迦牟尼佛的本门佛是在无量无边阿僧只那由他劫前就启动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圆满的佛陀,这个功德非常深妙的。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