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根据法令,赵氏姐妹被判为刑徒,鉴于她们具备纺织技能,因此被安排到织染作坊做工。而某个亭长的子弟也被送往羽林军训练,只有他的妹妹同样进了织造坊。
接着,李斯开始诵读第二道诏书 - 天下求贤令。
效仿秦国历代君主招揽能人的做法,此令旨在全国招募人才,不论出身及学派门第,皆可参与推举。
这次与以往不同的之处在于采取了察举制度,由各县县令初选合适人选,最终由郡太守与监察官员共同裁定。
为了保证公平性,除了南海和闽中等偏远郡县外,各郡限额十人,给予三百石俸禄。
扶苏仔细研究秦朝统一以来的人事任用制度,几经考虑并与蒙恬等人反复商
被唤作小翠妹的是一位来自魏地的女子,早年王翦攻陷大梁时,在魏国王宫被捕获,之后便一直留在咸阳宫中担任侍女。
她在宫廷中时间长了,因此对各类事务极为熟悉。据她私下透露,就连皇子临幸二位美妾时常采用的姿态,她也了如指掌。
小翠妹得意一笑,声音轻柔地说道:“那能有假,这是我亲眼看见的,皇帝写诏书的时候,我还在旁边给他照明!”
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根本看不懂秦国的小篆字体,也没有跟随赵夫人前往温泉宫。
然而听到这话的孙氏,并未察觉到周围侍从的忍俊不禁,而是径直朝角落里纺织的张蕊以及她们的女儿孙月跑去。
因为纺织室内皆是女性,而后宫唯一的男性又暂住温泉宫,孙氏和其她纺织者一样,只穿着麻布制成的工作服,并未穿束缚胸口的衣物。
于是当她跑起来的时候,胸部晃动不已。
“张蕊,我们要被释放了!”
孙氏跑到张蕊身旁,兴奋得手舞足蹈,完全忘了自己已是一位两子之母。
张蕊仍是个未婚少女,因为长期需到田野劳作拔草,她的肌肤呈现小麦色,和丰满的孙氏不同。
她的脸庞白净细致,带着婴儿肥,一副乖巧邻家女孩的模样。
她停下手中纺车取出一卷刚织好的纱线,抬眼望向孙氏道:
“姐姐,你开心得太早了些。”
“我询问过清楚,陛下仅赦免了一部分刑徒,而像我们这种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妾并不在此赦范围内…”
她话音落下后再次启动了纺车。
孙氏顿时神情暗淡,喃喃低语:“这,这可该怎么办啊…明儿还那么小,他不能没母亲啊!”
张蕊叹口气,站起身抓住有些急乱的孙氏,安慰说:“即使人妾没法恢复自由身,但明儿还小,在赦免范畴之内。稍后我们将消息捎信给父亲让他带孩子回去居住.”
“而且姐姐您不觉得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多吗?”
听到张蕊的话,孙氏嘴唇微启,最后还是点了头。
当初住在沛邑时候,房子四处透风,刮风时更担心茅屋顶飞走!
平日要计算着粮食度日,在田地中和男丁一起做重活还不说,还经常拿自己婚嫁首饰去为不负责任的男人还债.
而现在虽然身为奴隶身份,但是连干活纺织的地方也是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的大殿!
每晚睡觉床下不再是粗糙的稻草垫而裹着棉花的麻布枕头。
甚至她七岁的女儿每月可以领取好几斗小米,因为营养充足原本消瘦的脸颊也开始变圆润起来.
想起这些,孙氏又点点头认同现在在咸阳日子比过去好太多。
此时一个身穿艳丽绸缎衣服的内宫之人带领几名随从而过.
孙氏知晓那些都是上代皇室宠爱过的妇人但由于无生育,未被要求随葬。
瞧见人家华丽服饰她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破旧粗布衣裳心生羡慕.
不知何时又想起了以前种地时候偶遇一位老人家说她“夫人必为贵人”。
这让她内心产生大胆念头身体开始微微打颤。
...
南海郡.
在行进马车内颠簸着的公子英心里也有了计划想法。
盐巴布料居然就可以换一个当地年轻姑娘为妻或许这就是治理这里的好办法... 公子英摸了摸唇旁刚蓄起须。望着队伍中有好多新收的越族姑娘。
而与实行群婚制不同的秦民男子对自己亲近关系的女人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完全无法忍受看到女人与其他男性发生肉体接触特别是对方怀有己方子嗣.
因此第二天行程开启时候好几车粮物资留在村落同时将看押犯人的任务分配给随行越族女子完成.
郝强驱马来靠近,开玩笑道:\"夜深路长,何不找个同伴?\"
\"呵...你以为我不知道这句出自哪里?\"英公子轻轻捏起下巴思索状显然
笑容浮现在村长脸上,他说:“知道呢,那是我家小子,名叫仲龙。”
赶得真巧啊。仲龙?他应该还有一个哥哥叫伯云吧……扶苏点了点头,请村长带路去看看,想亲自了解曲辕犁和冬小麦在这一带推广的具体情况。
村长欣然答应后,带着扶子一群人穿过了村口的大门,跨出了土围墙,走向正在耕种的田野。
一个名为季川的年轻人跟了上来。
扶子回头瞄了他一眼,心里并没有在意,季川这名字听起来熟悉,好像是那个“千金一诺”的主角。
但历史上那位是楚人,不应当出现在这里,况且看他和村长的关系,不过是名字相同罢了。
沿着分隔每家田地的小径向东走了一段路程,他们最终到了目的地。
“阿翁!”正在使用曲辕犁耕地的男人回过头来打了个招呼,然后继续专注地耕地。
一个六七岁的光膀小男孩慢悠悠地牵着一头肌肉结实的黄牛走在前面。
因为长期暴露在日晒下的原因,无论大人小孩看起来都很黑,却显得非常精瘦。
听村长说,他们家老二多年前跟着将军蒙毅在北疆征战匈奴,幸运地砍杀了敌兵一人,因此被赐封为公士,所以不仅有眼前的百亩勋爵地,另外还有百亩份地。
不过那一百亩土地远在这边,由他的庶长帮忙打理。
扶子点点头没有言语。他明白公士只是军功体系中的第一级爵位。依照制度,公士除了百亩授地外,还可享有百亩勋爵地,一座占地九十平米左右的宅基地,及一名无偿役使的劳力庶男。
此刻他的脑海不断浮现出冯劫等人描述的画面,关于始皇帝安葬之日那天谈及的艰难民生。
眼前这块勋爵地共有百亩,按秦制计量法划分为长条状,每一长条称为一亩,宽一步长240步,一步约等于现在的1.38米。
每隔两亩用狭小的‘陌’道分割开来,与邻地以三步宽度的 ‘阡’区分清楚。
这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田间阡陌纵横’。
四块角落则堆有方正形标记的土丘叫做‘标识封土’,四周边围绕起一圈名为 ‘埒(liè)’ 的矮土墙环绕保护,确定界限明晰。
这些细节虽繁冗复杂,并非扶子所关心的重点。关键问题在于,秦国规定的一百亩地转换到现在面积仅约相当于现今三十亩大小,约计二万平方米,也就是一个十三份鸟巢体育场地块的大小。
这样的大片面积为何仍无法维生一家人?
---
扶子转向村长问道:“这么大的一块耕地,能收获多少粟粮吗?”
才几石?这位还真是不谙农业之事的纨绔子弟呐。心中小声感慨了一句后回答,“就算是水源充足肥沃的土地上好收成年份最多也只有十七八斗谷物,谈不上什么几石之数”。
靠水近的地方还这样?扶子心头沉闷不已。此处提及的一‘石’单位实际是以容量定义重量的单位。
据扶子推断换算,按照秦朝的标准,一石大概重31千克,那么一石半就是92斤,折换成如今亩均粮食产量大致仅为130斤每市亩。
摸须之间回忆过去敲键盘检索数据时的场景——
同样的条件下,在现代无化肥农药灌溉等科学种植手段支撑之前期自然施肥顶峰时期下,小米最高单产可达三百到四百斤!
目前的实际产出较未来仍然有很大差别……但是随着铁农具的改良应用普及有机肥料推广之后肯定能够实现进一步增产才是!心中电闪雷鸣之间深刻认识到了何为生产力三个概念词汇内涵本质意义所在!
若没有机械助力机械作业工具辅助支持,则古秦朝农民负担的劳动工作量将是今日人们的好多倍!
即便全家老少齐动手日夜不休辛苦劳作可能仍然食难果腹甚至还需要求助官库借贷交税!
可怜黎民百姓啊……想到这个成语忽然冒出脑际继而再次思考如何针对当前年代寻求合适的破局方法。
俗话说做商业最容易致富,那么是不是该大力发展商业经济呢?
但处在商品货币匮乏、大部分交易还是依靠实物互换为基础社会环境下普通人家哪来的闲钱买东西卖东西呀?
停一下!实物交换…
一个念头突然闪现!
茶叶贸易!
怎么能忘掉这个战略支柱产业呢!扶子咧嘴一笑仿佛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