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朦胧,古锦岩站在分发处的篝火旁,环顾四周。

心中思索着如何让“以工代赈”更高效地持续下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为了更好地协调百姓们的劳作,确保每个人的努力都得到公正的回报。

有必要建立一个更系统的管理制度。

第二天清晨,古锦岩召集了士兵、工匠和一些熟悉分发流程的老人,开始讨论一个新的劳动管理制度。

在她的规划中,将挑选出一批可靠的百姓担任“工头”,每日监督和记录出勤情况。

这样不仅能减轻分发处的工作负担,也能确保分配的透明与公正。

古锦岩环视着围坐在她身边的士兵和工匠们,开口说道:“诸位,我们的以工代赈计划已经开始见效。

但如果想要让它长久持续下去,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

我提议设立‘工头’一职,负责每日记录百姓的出勤情况和劳动情况,确保按劳分配。”

她的建议引来一些低声议论。

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点头表示赞同:“古大人此言有理,工头的设立可以让管理更有序,不必每件小事都劳烦大人决断。”

古锦岩接着解释:“工头的职责不仅仅是记录和监督,也包括调解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每个人的工时记录准确无误。

这样一来,每位参与劳动的百姓都能心中有数,知道自己的辛劳不会被埋没。”

最终,经过一番讨论,工头的职务职责被明确下来:他们负责记录每日的出勤和劳动情况,并在每日分发处将这些记录交给士兵核对。

为了确保工头的公平性,古锦岩特意挑选了一些在城中有口碑、为人公正的长者担任此职。

每个工头将管理一小组人,按工种和工时来分发粮食,确保各工种的百姓都得到相应的报酬。

接下来几天,古锦岩开始着手挑选并培训工头。

她站在空地上,仔细挑选出一群合适的百姓,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工头的职责和标准。

这些工头来自不同的工种,有负责重体力活的壮汉,也有在中等体力活中经验丰富的妇女。

还有轻体力活中勤劳的老人。

“作为工头,你们的责任重大。”古锦岩严肃地对他们说道,“你们不仅要记录每日的出勤情况。

也要注意各位百姓的身体状况,确保每个人的工时真实、准确,不能让任何一份劳作被忽视。”

这些工头们点头应声,他们之中有些人原本不善言辞,但在古锦岩的鼓励下,渐渐理解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古锦岩给每位工头分发了一个简易的记录簿,记录工人每日的工作时数、工种以及特殊情况,以便在发放口粮时公平合理。

随着管理制度的推进,赫沙城的重建工作逐渐进入正轨。

清晨,百姓们来到分发处,先找到自己的工头,在记录簿上登记工时后,再前往各自的工地劳作。

工头们认真记录每个人的劳动情况,每日清点之后,将数据上交给士兵,由士兵统一核查和统计。

分发口粮时,古锦岩站在分发台前,亲自监督工头和士兵们核对记录,以确保每一袋粮食的分配都清晰透明。

为激励百姓们积极参与重建,古锦岩还设立了奖赏机制。

每月根据工时和劳动表现,奖励一些努力突出的工人。

奖励的形式不仅是额外的粮食,还可能是一些保暖的衣物或生活必需品,这些物资在寒冬即将到来之际,尤为珍贵。

古锦岩还特别设立了“辛劳榜”,将这些表现突出的工人姓名公示在分发处,以激励更多人积极投入劳动。

这天,一位叫刘老汉的老人领到了额外的奖励。

他今年已年近六十,平日里总是挑轻体力活,负责清理废墟。

由于他勤劳肯干,每日从早忙到晚,工头们特地上报了他的表现。

古锦岩将一件厚实的旧棉衣递到他手中,微笑着说道:“刘老汉,感谢您的辛苦付出,这件棉衣给您,天气还有些凉快,多穿些衣服,保重身体。”

刘老汉激动地双手接过棉衣,哽咽着说道:“多谢古大人,老头子这一把老骨头,能为赫沙城出点力,心里也高兴。

您还惦记着我,实在是让我感激不尽!”

古锦岩温和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您能为城里的重建出力,已是我们的福分。

继续努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赫沙城定能重新焕发生机。”

赫沙城的废墟上,百姓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每日清晨,他们便会聚集在分发处等待领取当天的粮食。

可这些日子来,分发的口粮逐日减少,大家只能勉强果腹,日复一日的劳动让他们体力透支,士气也逐渐低落。

古锦岩站在城墙上,望着眼前这些饱经战火洗礼的百姓们,心中暗暗担忧。

若不尽快找到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重建工作势必陷入停滞。

夜幕降临后,古锦岩召集了几位村镇的长者和工头们商议对策。

坐在篝火旁的村长皱着眉头,缓缓开口:“大人,咱们赫沙城的仓库早已被焚,存粮寥寥无几,再这么下去,只怕撑不过一个月。”

古锦岩沉吟片刻,环视众人,目光坚定:“我打算在城郊开辟几片菜地,种些青菜和豆类,这些作物生长周期短,可以应急。

我们还可以派人前往邻近的村镇求援,承诺日后用手工制品回报他们的慷慨相助。”

她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

众人纷纷点头称赞,但随即又有人忧虑道:“这办法虽好,可百姓们已每日劳作,再让他们种菜,只怕体力难以支撑。”

古锦岩深吸一口气,安抚道:“我会安排轮班种植,让大家可以在休息时兼顾菜地劳作,不会增加太多负担。

再苦再累,撑过这一段日子,赫沙城才能重获生机。”

第二日,古锦岩召集百姓,将种菜的计划告知大家。

虽然有些人起初显得疲惫不堪,但在古锦岩的动员下,百姓们纷纷自愿报名,决定分批次在城外的空地上开垦菜地。

于是,一支由青壮年组成的菜地开垦队伍便成立了。

人们扛着锄头、扁担,在朝阳中走向城郊荒芜的土地。

到达城郊后,古锦岩亲自指挥开垦,她拿起锄头,挽起袖子,带头在荒地上翻土。

百姓们看见大人亲自下田,深受鼓舞,纷纷卷起袖子投入到开垦中。

日头渐渐高升,阳光洒在每个人汗湿的脊背上。

古锦岩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

但她始终不曾停下手中的动作,锄头一下一下地砸进干裂的土地,将土壤翻得松软。

就在这时,一名少年忽然停下,眼中满是疑惑地问:“大人,咱们这样种菜,能种出东西来吗?

这地看着荒得很。”

古锦岩抬起头,擦去汗水,微笑着回答:“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大地会给我们回报的。

赫沙城虽然荒凉,但这片土地曾养育过我们的祖辈,只要有水、有阳光,它就会重获生机。”

少年听了,重拾信心,继续埋头翻地。

旁边的老人也停下锄头,用手抚摸着脚下的土地,仿佛在回忆往昔。

他低声说道:“是啊,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家园,总有一天会再次生机盎然。”

不久,菜地的雏形终于完成,大家开始播种。

古锦岩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青菜和豆类的种子撒入土壤,百姓们也纷纷跟随,她教大家如何将种子均匀播撒、如何覆盖薄土、如何适量浇水。

每个人都专注而认真,仿佛在播种的不仅是食物的希望,更是对未来的期盼。

接下来的日子里,百姓们日间在城内劳作,夜晚轮流前往菜地浇水、除草。

年长的妇人和孩子们承担了较轻的任务,提着小水桶,将井水一瓢一瓢地倒入菜地中。

妇人们小心地用手拨开泥土,检查种子的发芽情况,不时轻声唤来身边的孩子:“看,这小芽冒出来了,等它长大,我们就有菜吃了。”

孩子们听着大人的话,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像是在目睹奇迹的发生。

有些孩子蹲在菜地旁,轻轻地用手指触碰嫩绿的叶片,仿佛害怕打扰到这些脆弱的新生命。

古锦岩也会时常来到菜地,查看种植的进度。

她看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这些菜苗,心中涌上一股暖意。

一日清晨,天空微亮,古锦岩便带着几名士兵赶往城郊,她早已听闻,种植的青菜已有部分成熟。

到了菜地,她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菜苗在晨光中显得生机勃勃,百姓们兴奋地围在菜地旁,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采摘。

孩子们跑来跑去,兴高采烈地喊道:“看!我摘到了最大的叶子!”

古锦岩走到一名妇人旁边,微笑着接过她手中的青菜,温柔地说:“多亏你们的辛劳,赫沙城才有了这片菜地。

这些青菜能让大家暂时果腹,撑过最艰难的日子。”

妇人听了,感动地说:“大人,能为城里出一份力,我们心甘情愿。

只要城里的百姓能活下去,咱们就有希望。”

百姓们将采摘下的青菜一一分装,每户人家都分得一些新鲜蔬菜,带回家中。

夜幕降临时,城中每户人家都燃起了炉火,煮上新鲜的青菜汤,香气四溢,弥漫在整个赫沙城。

孩子们端着碗,大口大口地喝着青菜汤,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大人们也品尝着辛苦劳作换来的食物,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古锦岩站在城头,看着家家户户亮起的火光,心中安慰。

她知道,这片菜地不仅解决了粮食匮乏的问题,更让百姓们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随着菜地的成熟,百姓们逐渐形成了劳动与耕种的轮班机制。

一部分人继续在城内修复房屋和城墙,另一部分则轮流负责菜地的耕种和管理。

古锦岩安排士兵每隔几日运送井水,确保菜地的水源充足。

每逢播种或收获时,古锦岩都会亲自前往菜地,鼓励百姓们。

有一日,她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地里拔草,满头大汗却不曾停歇。

古锦岩走上前,轻声道:“老人家,您年事已高,何必如此辛苦,还是让年轻人来吧。”

老人抬头,露出布满皱纹的笑容,回答道:“大人,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出一把力。

这是咱们赫沙城的希望,我也想为后人留下一片家园。”

古锦岩听着,心头一热。

她扶起老人,低声说道:“多谢您,我们会记住您的付出,赫沙城的百姓永远不会忘记。”

在古锦岩的引领下,百姓们从菜地中得到的收获逐渐增多。

虽然每天的口粮依然有限,但每晚的青菜汤已经成为了支撑他们劳作的动力。

这些新鲜的蔬菜让百姓们的身体逐渐恢复了些许力气,也让他们心中燃起了对未来的信心。

渐渐地,百姓们日复一日地劳作,不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让赫沙城再度繁荣。

他们懂得,这片菜地不仅仅是一块耕地,更是他们对生活的执着与希望。

赫沙城的重建工作日渐深入,但需要大量木材和石料的城墙修补和房屋搭建让古锦岩深感压力。

周围的林地早已荒废,采石场也无人打理,取材变得异常艰难,工人们在城内徒劳地等待,进度开始受阻。

望着逐渐显得荒凉的工地,如果不能迅速找到足够的建材,赫沙城的复兴将遥遥无期。

古锦岩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数日路程外的一片山林勘察,希望找到可用的木材资源。

清晨,她带领一支小队出发,随行的还有几位强壮的青年和经验丰富的伐木工人。

一路上,古锦岩仔细观察四周的地势与植被,留心记下水源的分布和山路的崎岖,以便今后运输木材时能找到最佳路线。

经过三天的跋涉,队伍终于到达了预期的山林。

这片森林茂密,参天大树随处可见,树冠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的清香。

看到这片未被采伐的林地,古锦岩心中燃起了希望。

这片林地就是重建赫沙城的关键所在。

古锦岩带领小队历经数日艰苦跋涉,终于抵达山林中的村庄。

面对着眼前的村民,她心中充满期待,但同时也知道,这场谈判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古锦岩带着随行人员进入村子时,村民们用探究的目光打量着这些远道而来的陌生人。

她察觉到大家的警惕和疑虑,便放缓步伐,微微弯腰,以示尊重。

村长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衣着朴素,但眼神凌厉,显然是个精明的人。

他走上前来,客气却略带防备地问道:“几位客人,您们此行是为何事?”

古锦岩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微笑着回答道:“我们是赫沙城的百姓,久闻贵村善良淳朴。

我等此次前来,是为贵村提供一个互利的机会。”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诚挚的眼神与村长对视,希望以真诚赢得对方的信任。

村长沉默片刻,点了点头,示意古锦岩和随行人员到村里的一棵大榕树下坐下。

村民们围了上来,抱着手臂或站或坐,神情各异。

古锦岩微笑着点头示意,接下来的一番话,至关重要。

古锦岩开口向村民们解释道:“赫沙城历经战火,百姓无家可归,但我们并没有放弃重建的希望。

眼下,赫沙城重建急需大量木材,而贵村附近的山林正是最好的资源。

我们并非强求,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的交换,互通有无,帮助贵村也获得更多生活物资。”

她的话语温和而有力,言辞恳切,不带丝毫的强硬之意。

然而,村长微微皱眉,显然不太放心。

他缓缓说道:“大人,您说的我们都明白。

但这片林地可是我们祖辈留下的,我们需要它来取火、搭建房屋。

若是将木材都提供给赫沙城,今后我们的生活怎么办?”

村民们听到村长的话,纷纷点头表示担忧。

古锦岩心中也理解他们的顾虑,她知道这片林地对村民的重要性。

她稍作思索,继续说道:“我十分理解各位的忧虑。

我们并不会过度采伐,只会选择符合建筑需求的成熟木材,同时保证山林的可持续性。

此外,我承诺,用赫沙城未来的粮食和布匹作为交换,让大家有足够的物资过冬,不会影响生活所需。”

听到这里,有一名年长的妇女忍不住插嘴道:“大人,您说的这些虽好,可我们怎么能确定你们会遵守承诺呢?

到时候木材被砍了,我们拿不到粮食怎么办?”

古锦岩微微点头,理解她的担忧,温柔地回答:“为了保证双方的利益,我们可以逐批交换。

每一批木材运回赫沙城后,我会派人将粮食和布匹送到贵村。

并且,我愿立下文书,签字画押,以赫沙城百姓的名义,保证我们的承诺。”

村长沉思片刻,似乎被她的真诚打动,但他依旧不放心:“文书固然能表明您的诚意,可我们村子人口不少,光是粮食和布匹怕是难以支撑。

若是日后贵城无力履行承诺,我们该怎么办?”

古锦岩并未被这番质疑激怒,她保持耐心,提出了进一步的方案:“既然大家有此担忧,那么我们可以增加对村子的回报。

不仅是粮食和布匹,我们还可以派工匠来帮贵村修缮房屋、改善农具,以此回报村民们的慷慨之心。”

她的话引起了村民们的窃窃私语。

村里不少房屋年久失修,工匠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资源。

村长见村民们有所动心,略显松动,但他并未完全放下戒备。

他继续追问道:“既然如此,那我斗胆提出一个条件。

赫沙城若有余粮,可否每年为村中老弱提供一些,以确保他们的温饱?”

古锦岩点头应允,答道:“贵村老弱若需帮助,我必不推辞。

赫沙城的重建不会忘记大家的支持,我会定期送粮,确保大家的生活无忧。”

听到这里,村长终于露出一丝微笑,但他还是提出最后的条件:“大人言之有理,但这林地毕竟是我村的根本,

我们只能先让出一部分,若赫沙城确实守信,才可继续合作。”

古锦岩深知这是谈判的突破点,便立即答应下来:“一部分木材足以,先从最外围的区域采伐,确保不伤林地根本。”

村长思索良久,终于伸出手,与古锦岩紧紧握手,象征着这场谈判的达成。

商议完成后,古锦岩开始指挥队伍勘测山林,并规划出一条安全的伐木路径。

每一棵树木的选择都经过仔细考虑,她指示伐木工人们只砍伐符合建筑需求的大树。

避免过度采伐,以确保山林的可持续发展。

伐木工人们依照她的指令,谨慎而有序地工作起来。

山林间不时传出伐木的声音,沉稳的斧头声和树木倒地的闷响在静谧的森林中回荡。

古锦岩亲自参与其中,带头进行劳作。

古锦岩卷起袖子,挽好斧头的握柄,沉稳地挥动斧头,砍下一棵合适的大树。

大树倒地后,她带领工人们仔细查看树干的质量和粗细。

为了保证木材的利用率,她决定根据木材的长度和粗度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用途的木材进行精细的划分。

首先,她示意工人们将较为笔直、粗壮的木材切成三米长的段落,这类木材将用于搭建城墙的主梁结构。

这些主梁需要承受巨大的重量,所以必须选取直径最粗、年轮紧密的树干。

古锦岩指着这些木材,嘱咐工人们用特别的刻痕标记,以便之后运回赫沙城时能直接分配到城墙工地。

工人们一一标记后,将这些主梁木整齐地堆放在一侧,防止混淆。

接下来,她指挥工人们将较为细长的树干切割成两米左右的短段,作为房屋的梁柱和屋顶支撑。

她要求这类木材既要直且坚韧,不宜过于粗重,以便用于房屋的结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