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李世民派遣而来的强大援军作为后盾,李仲文所部如虎添翼,势如破竹般迅速将太原附近的数个县城逐一收复。此时的刘武周已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尽管心中万般不甘,但他也深知自己大势已去,继续负隅顽抗下去唯有死路一条。他还惊闻宋金刚被李世民所率大军击败之后,心灰意冷之下,竟独自一人带着少数近卫仓惶逃向东突厥。尉迟敬德率领着残余的数千人马也选择归顺大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他决定趁着夜色的掩护,带领仅剩下的数百名残兵败将逃离太原,同样向东突厥奔去,企图从那里获取援助以图东山再起。

随着刘武周的不战而逃,太原这座城池轻而易举地又一次回归大唐。当李仲文率军踏入太原城门的那一刻起,便马不停蹄地着手清查城内的各项物资。无论是堆积如山的粮草、沉重繁多的辎重甲胄,还是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财宝,李仲文均安排专人进行详细的盘点与记录,并将所有数据整理成册,不敢有丝毫疏漏。

当这份承载着太原城重要信息的册子呈递到李世民面前时,他郑重其事地接过,逐页翻阅起来。看着册子里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条理清晰的记载,李世民不禁面露喜色,连连点头称许。待全部看完之后,他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眼前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由衷赞叹道:“姐姐眼光独到,果真没有看错人啊!李将军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忠诚无私,实乃我大唐不可多得的良将之才!”

紧接着,李世民微微转过头去,对着身旁的房玄龄轻声吩咐道:“玄龄,烦请你代本王修书一封给父王,就言李将军此次收复太原有大功于社稷,请父王下令任命其为太原留守一职,负责镇守这一方重地。”房玄龄拱手应诺,旋即便退至一旁,展开纸笔,开始按照李世民的要求起草书信。

李世民端坐在营帐之中,目光专注而锐利,紧紧盯着桌面上那一份份详细的战报。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终于成功收复了并州,至此,原本隶属于大唐的河东区域已近乎完全被收复,只剩下仍处于复叛状态下的夏县还未被攻克。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伸出右手食指,轻轻在地图上的夏县位置敲击了几下。他暗自思忖道:“如今河东之地,也就仅剩下此处尚未平定。待我率大军班师回朝之时,顺路将其一举剿灭便是。”

数日后,李世民亲率雄师踏上归程。当行至夏县附近时,他果断下令对这座负隅顽抗的城池发起总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唐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城墙。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最终夏县被成功攻破,叛军或死或降。

此时,位于不远处蒲州城的李渊也迅速得到了平夏县的捷报。得知这个消息后,李渊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但喜悦之情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满腔怒火。

“若非这该死的夏县突然叛变,我大唐的河东怎会险些落入刘武周那逆贼之手!”李渊怒不可遏地吼道,双手因愤怒而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对于这样的背叛行为,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如果不对夏县施以严惩,恐怕难消心头之恨。

“想当初平定薛举之乱时,未能将那些乱臣贼子斩尽杀绝,才致使今日又生叛乱。若是此次再不将这些余孽彻底铲除干净,将来必定会后患无穷!”李渊咬牙切齿地说着,眼中闪烁着冰冷的杀意。

“陛下啊!除了夏县之事,微臣心中尚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只见封德彝恭恭敬敬地站在李渊身侧,双手抱拳,微微躬身施礼后,才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

李渊闻听此言,原本因夏县之事而燃起的怒火稍稍收敛了一些,他目光如炬地盯着封德彝,沉声道:“封伦,有何事尽管说来便是,无需这般吞吞吐吐!”

得到李渊的许可,封德彝这才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地继续说道:“陛下,另有一事着实令微臣忧心忡忡啊!此次秦王殿下于战场之上屡建奇功,其所立下之赫赫功勋实非寻常可比。如此一来,他不仅在军中声名远扬、备受拥戴,就连民间对其也是尊崇有加。长此以往,秦王殿下在军中及民间的威望必定会日益高涨啊!”说话间,封德彝不禁皱起了眉头,满脸尽是忧虑之色。

李渊闻得此言,微微眯起双眼,眼神深邃而凝重,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封德彝所言不虚。只见他沉默片刻之后,方才开口回应道:“封伦啊,你之所言甚是有理。二郎如今这等威望渐长之势,于我大唐而言,恐怕并非全然是件好事。”

李世民平定夏县之后,正欲率领大军踏上返回长安城的归途。他已然做好安排,决定仅留下李渊之前派遣来平叛夏县的宇文颖和常何等数名将领统率数千士兵处理战后事宜。然而,就在此时,一封来自李渊的诏书犹如晴天霹雳般送达至李世民手中。

当李世民展开这封诏书并阅读其中内容之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原本俊朗而充满英气的面庞此刻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完全笼罩,让人难以窥见其真实的表情。他那双明亮如星辰的眼眸之中,此刻却燃起了熊熊怒火,同时还夹杂着深深的悲痛与无奈。

原来,这封诏书中竟是李渊下达的一道令人震惊的命令——要求李世民将夏县全城屠戮殆尽!这个消息对于一向心怀仁慈、重视民生的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汹涌澎湃的悲愤之情:父王先是无情地斩杀了功勋卓着的刘文静和薛仁杲的一众降将,如今竟然连那些手无缚鸡之力、无辜可怜的平民百姓都不放过!如此残忍冷酷的行为,又与当年那位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隋炀帝杨广有何本质区别呢?

站在一旁的房玄龄同样面露忧色,他深知屠城之举不仅对于城中的百姓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更是会给秦王李世民自身的声誉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于是,他忍不住开口问道:“秦王殿下,现今陛下下旨要对夏县实施屠城之令,难道我们当真要遵命执行吗?尽管夏县曾经发生过叛乱之事,但城中的普通民众毕竟是无辜之人啊。”房玄龄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无辜生命的关切以及对局势发展的忧虑。

李世民那双深邃的眼眸之中,忽地闪过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悲伤之色,然而转瞬间,他便恢复了往日里那副镇定自若的模样,只是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缓缓说道:“玄龄啊,难道你真就没有瞧出来,父王此番颁布的这份诏书,分明就是特意冲着本王来的么?”

听闻此言,房玄龄不禁心头一震,满脸惊愕地望着李世民,讷讷问道:“秦王殿下,您为何会如此说呢?属下实在是想不通其中缘由啊。”要知道,在房玄龄看来,陛下对秦王一直都是宠爱有加、委以重任的,怎会突然之间下达这样一份诏书呢?

只见李世民微微摇了摇头,苦笑着解释道:“以本王现今所掌控的势力而论,想要与父皇正面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倘若我执意不肯遵从旨意去屠城,那便是公然违抗皇命,其后果之严重,想必不用我说,你也能猜到一二。但若是本王前去向父王苦苦哀求,恳请他收回成命,恐怕这夏县的无辜百姓们,最终还是难逃一劫,极有可能会落得跟刘文静一样凄惨的下场。所以无论如何选择,这些百姓都注定是非死不可了……”说到此处,李世民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脸上满是无奈与悲戚之情。

一旁的杜如晦听闻此言,却是眉头微皱,略作思索后开口说道:“秦王殿下,依臣之见,屠城之举对于我军的东进战略部署实则大有裨益。诚然,屠城手段颇为残暴,但此举却能起到杀鸡儆猴之效。如此一来,便可震慑住河东地区其他诸县,使之不敢轻易效仿夏县那般叛变背刺我军。再者,我军刚历经一番高强度战事,将士们皆已疲惫不堪,军心亦有所浮动。此时若行屠城之事,倒也不失为稳定军心、防止炸营的良策。”

杜如晦眼见李世民的神色之间依旧流露出些许犹豫之意,心中不禁一紧,赶忙又向前迈进一步。只见他双手拱起,抱拳于胸前,言辞恳切地继续劝说道:“殿下应当知晓,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慈不掌兵’这样一句至理名言!虽说心怀天下苍生乃是大义之举,但这一切都必须要建立在自身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的前提条件之下呀。如今陛下已经下令要屠城,如果殿下抗旨的话,微臣恳请殿下千万莫要有妇人之仁,务必要当机立断、果敢行事才行啊!”

李世民听着杜如晦这番话,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一路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早已没有了退路可言。倘若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而丧失掉谋取大业的良机,那么之前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岂不是全都付诸东流?想到此处,李世民暗暗攥紧了拳头,目光坚定起来。

对于是否要牺牲夏县一事,李世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认为,相较于整个宏图霸业而言,区区一个夏县确实无足轻重,根本不值得为此过多纠结。只要能够成就最终的大业,这些局部的损失和牺牲都是在所难免的。

房玄龄眉头紧蹙,突然间意识到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不禁长叹一声:“如今夏县由宇文颖驻守,陛下相当器重此人!咱们若要敷衍了事、瞒天过海,怕是难以成功。”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面色凝重,一时之间陷入沉默。然而,李世民却目光坚定地说道:“既然父王已然在这盘棋局上落下棋子,那本王也唯有奉陪到底了!来人呐,传本王的命令下去,立刻着手将夏县的百姓向外迁移。若有胆敢拒绝离开之人,则一律视作不愿归降之徒。依诏书之意,三日之内不得停止杀戮,务必让这些顽固分子付出惨痛代价!”

李世民深知下达这样残忍的命令并非他所愿,但为了成就大业,有时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他暗自祈祷着,希望自己还能守住最后的底线。

随着李世民的教令传出,军中将士们个个兴奋异常,他们不但可以发泄怒愤,还可以任意掠夺一番。很快,消息传到了夏县,众多老百姓闻风丧胆,为了保全性命,只得无奈地抛弃世代居住的家园,纷纷拖家带口按照军令选择外迁。一时间,夏县城内哭声震天,人们背井离乡的身影令人心碎。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之下,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心系故乡、对家园饱含深情厚意的百姓。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哪怕面临死亡的威胁也绝不屈服。可是,那些奉命行事的士兵们对于这部分坚决不肯离去的人们却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在他们眼中这些不愿离开的人是他们的敌人而不是寻常百姓。只见他们一个个手持锋利无比的兵器,犹如凶神恶煞一般,开始肆无忌惮地实施起一系列残暴不仁的行径来。

这些冷酷无情的士兵们疯狂地打砸抢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无论是居民家中珍贵的财物还是日常所用的生活用品,无一幸免地被洗劫一空。不仅如此,他们还丧心病狂地点燃火把,将一间又一间房屋付之一炬。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整个夏县,滚滚浓烟直冲天际,遮天蔽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仿佛末日降临。

更令人发指的是,只要见到有人出现在眼前,这些士兵便会毫不犹豫地挥刀相向,手起刀落之间,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刹那间,曾经那个宁静祥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县彻底沦陷,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大街小巷到处流淌着鲜红的血液,触目惊心的景象让人不忍直视。无辜百姓的惨叫声、呼救声此起彼伏,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这场血腥屠杀的继续蔓延……

李渊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宝座之上,聆听着宇文颖毕恭毕敬呈上的报告。随着宇文颖详细汇报完战况,李渊脸上逐渐浮现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之色,心中更是如波涛汹涌般激动不已。原来,此次战役不仅大获全胜,成功地收复了久攻不下的河东地区,更让李渊感到欣喜若狂的是,这次夏县屠城事件狠狠地打击了李世民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

李渊深知此时正是巩固自己权力地位的绝佳时机,于是毫不犹豫地下旨赦免了裴寂和李元吉此前犯下的罪行。同时,他慷慨大方地对朝中众多官员进行了大肆封赏,一时间朝堂上下一片欢腾,人人都感恩戴德,高呼万岁。

为了进一步稳定民心,李渊深思熟虑后颁布了一道赦晋潞等州诏:“朕闻天下苍生,皆为本朝子民。今特赦晋州、潞州、隰州、并州等四总管内,自武德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以前,那些不幸被刘武周、宋金刚等贼寇所诖误之人。无论其所犯罪行轻重如何,一律予以赦免除罪!望众卿能将此诏令广而告之,以安民心。” 此诏书一出,犹如春风拂面,温暖了无数百姓的心窝,使得刚刚经历战乱的各州迅速恢复生机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