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国站在台前,目光扫过下面熟悉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

三年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只是普通工匠,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程师。

更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不仅掌握了技术,还培养出了新一代的年轻工匠。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把这些年的经验好好总结。\"郑国开门见山地说,

\"修建水渠不仅是为了眼前,更是为秦国储备技术和人才。这三年来,我们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更培养了一批批技术人才。\"

第一个发言的是负责渠首工程的老周。

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工匠走上讲台,展开一卷工程图纸。

\"说起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老周指着图纸说,

\"比如渠首这段,地形复杂,我们采用了分级设计。

每一级水闸都经过精确计算,既保证供水,又防止冲刷。

这些技术现在都被整理成教材,在工匠学堂教给年轻人。\"

\"这个设计很有特点。\"郑国补充道,\"经过实践检验,现在已经成为了标准工法。\"

\"对,就是梯级引水法。\"老周笑着说,

\"现在其他工段也都用上了。最远的工地还结合当地地形对这方法做了改良,效果更好。看来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要与时俱进啊!\"

接着发言的是防渗技术的张师傅。

他带来了一套完整的材料配比记录,每页都写得工整。

\"防渗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张师傅说,

\"我们发现,光靠夯实还不够,还要讲究材料配比。泥土、砂石、石灰的比例稍有差异,效果就大不同。\"

\"对。\"

\"这套配比方法已写进技术手册,在其他水利工程中也能用。\"

各个工段的负责人轮流分享经验。

有人讲述如何在险峻山地开凿渠道,有人分享管理工地的心得,还有人介绍培训新手的方法。每个发言都引来热烈讨论。

秦天和范雎悄然来到会场后方。这些实践经验,比任何理论都珍贵。

\"陛下,这些工匠进步很大。\"范雎低声说。

秦天点头:\"这就是实践的力量。他们不仅掌握技术,更学会了思考和创新。\"

台上,一个年轻工匠正介绍他们开发的新工具。

一种改良版水平仪,可以更精确地测量渠道坡度。

\"好!\"

\"看来年轻人也有创造。这个想法很实用,让学堂的学生都学学。\"

\"我们要把这些经验编成教材。\"

\"这不仅是技术传承,更是为秦国储备人才。\"

\"不错,还要配上详细的图解。\"年过半百的木匠张老提议,\"我发现画张图,能顶千言万语。\"

一旁的铁匠李师傅接过话头:\"最关键的是要多加实践环节。这些年,我带过不少学徒,光说不练是不行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这些建议都来自多年的教学经验,每一条都弥足珍贵。书记官们在一旁认真记录,生怕遗漏任何细节。

夜幕降临时,秦天来到了大堂。

看着堂内热火朝天的景象,他的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诸位的进步,让寡人感到欣慰。\"秦天环视众人说道,

\"但这只是开始。秦国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才,需要你们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这三年,我们不仅修成了贯通南北的水渠,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人才。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秦天的话语铿锵有力,令在座的工匠们热血沸腾。

众人纷纷表态,要为秦国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夜深了,大堂内的灯火依然明亮。

工匠们分成小组,有的整理教学心得,有的编撰图解,有的完善实践课程。

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教材,将成为秦国发展的重要财富。

三个月后的一个秋日清晨,朝阳洒在工匠学堂的考场上。

新一批学员正在进行结业考核,考场分为机关、木工、铸造等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在测试相应的技能。

总教习郑国和几位老师傅坐在考官席上,认真观察着每一个考生的表现。

经验丰富的老周不时在纸上记录,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这批学员的水平确实很高。\"老周放下笔,满意地说,\"特别是那个李山,不仅技术纯熟,还很有创新精神。\"

郑国顺着老周的目光望去。

\"不止是技术。\"郑国说,\"你看他的领悟力,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张师傅点头:\"这孩子去年来时还是个愣头青,现在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学方法对路。\"

考生们依次展示技艺,有的测绘图纸,有的操作水闸模型,有的演示土质检测。

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错过细节。

\"看来教学确实有效。\"

\"这些年轻人不仅掌握技术,更学会了解决问题。\"

午休时,考官们讨论上午考核情况。

最终选出十名优秀学员,准备进入更高级培训。

\"你们要记住,\"郑国对这些年轻人说,

\"技术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创新。秦国的未来需要你们。\"

下午,老师傅们开始指导年轻工匠编写技术文档。

这些文档不仅记录操作方法,更总结了背后的原理和经验。

\"写得要细致,把每个步骤都说清楚。\"

\"要想到别人看到这些文字时,能否完全理解。\"

工地上传来喧闹声。

几个农民带着自己改良的农具来请教。这些农具虽然简陋,却很实用,显示出民间智慧。

\"让他们也来参加培训。\"郑国对助手说,\"这些都是难得的人才。\"

傍晚,秦天在书房召见郑国、白起等人。

\"今天考核如何?\"秦王问。

\"很欣慰。\"郑国答,\"尤其是几个年轻人,展现出非凡才能。\"

\"好!\"

秦天露出笑容,\"人才培养比金子还珍贵。现在的秦国,正需要这样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