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光明媚的清晨,这是水渠工程正式开工的日子。

数万民众齐聚现场,等待着这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先生,一切准备妥当了吗?\"秦天问着身旁的郑国。

\"回陛下,\"郑国恭敬答道,

\"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第一批培训的三千民工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工具、物资也已到位。\"

秦天满意地点头。

\"诸位乡亲!\"秦天站上高台,声音洪亮,

\"今日是水渠工程开工之日。这不是一般的工程,而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

台下民众听得入神。

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听到秦王讲话。

\"我知道有人担心工程艰巨。\"秦天继续道,

\"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条水渠不仅是我们的,更是你们子孙后代的!\"

\"陛下说得对!\"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呼声。

\"看到你们这么热情,寡人很是欣慰。\"

秦天的声音里充满感情,\"今日在此,寡人要向你们保证三件事。\"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耳朵。

\"第一,工程期间,一定保障你们的收入。不让参与工程的家庭生活发生困难。\"

\"第二,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干活的条件艰苦,但绝不能让你们饿着冷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秦天的声音更加坚定,

\"等工程完工后,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都交给你们这些参与建设的人。因为你们最了解这条水渠,也最珍惜它!\"

郑国听得心中震撼。

随后,秦天走下高台,亲自为开工仪式开锹。

\"开工!\"随着郑国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民工们立即行动起来。

工地瞬间沸腾。

有的负责测量放线,有的开始挖掘地基,现场井然有序。

\"看,这些人都训练得不错。\"秦天满意地说,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郑国点头:\"多亏了之前的培训。这些百姓学习能力很强,而且特别认真。\"

\"认真是必然的。\"秦天笑道,\"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干活。\"

正说话间,一个意外的场景映入眼帘。

几个老者正在给年轻人讲解地形特点,指点他们如何因地制宜地挖掘。

\"这些都是当地的老农。\"范雎解释道,

\"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干重活,但对地形了如指掌。主动要求来当顾问。\"

\"好啊!\"秦天赞叹不已,\"这就是民间智慧。要好好重用他们。\"

转眼到了午时,工地上响起了休息的锣声。

民工们在临时搭建的凉棚下用餐。米饭管够,菜也新鲜。

\"吃得不错吧?\"秦天走到一群民工中间问道。

\"好吃!\"众人纷纷答道,\"比在家里吃得还好!\"

\"那就多吃点。\"秦天和蔼地说,\"下午还要干活呢。\"

郑国在一旁看得出神。君王竟能与百姓如此亲近,而百姓对君王也充满敬爱。

\"先生为何叹息?\"秦天察觉到他的情绪。

\"陛下......\"郑国犹豫片刻,还是说道,

\"在下只是在想,若是所有国家都能如此对待百姓,天下何愁不太平?\"

秦天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总有一天会的。\"

下午的工程继续进行。

到傍晚时,第一段渠道的基础已经初具规模。

看着整齐的渠线,所有人都感到自豪。

夜幕降临,工地上的忙碌才告一段落。

回营的路上,郑国望着满天繁星,心中百感交集。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民心所向,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凝聚起来的。

工程开工一月有余,整个工程分段进行,各个工段之间默契配合,秩序井然。

这日清晨,郑国正在巡查工地。

忽见前方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讨论什么。

\"出什么事了?\"郑国策马上前。

\"郑大人,您来得正好!\"一个年轻工匠兴奋地说,

\"我们发现了一个改进工具的好方法。\"

原来是工匠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新的技巧。

他们把铁锹的弧度做了调整,不仅省力,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好啊!\"郑国仔细查看着改良后的工具,连连点头,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要把这个经验推广到其他工段。\"

正说话间,秦天也来到工地巡视。

见此情形,不由得驻足观看。

\"陛下,\"郑国上前禀报,

\"这些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已经创造出了很多好方法。\"

\"哦?说来听听。\"秦天来了兴趣。

一个老工匠站出来解释:

\"回陛下,除了改良工具,我们还发现了更好的施工方法。

比如在挖渠时,先在地面画线标记,这样挖出来的渠道又快又直......\"

秦天听得连连点头:\"好!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要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他转向郑国:\"先生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郑国感慨道,

\"这些都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比单纯照本宣科要强得多。\"

\"正是此理。\"秦天说道,

\"工程虽大,但只要发动群众的智慧,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正说话间,范雎匆匆赶来:\"陛下,各工段都传来好消息。进度比预期要快!\"

\"进度快不是重点。\"秦天却道,\"质量如何?\"

\"请陛下放心。\"郑国答道,

\"我们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每完成一段都要经过三道验收。

而且......\"

他指着不远处的工地,

\"我们还把民工组织成互查小组。大家互相监督,反而比官府监工更严格。\"

走过几个工段,处处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匠们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在一处渠段,秦天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几个年轻人正在跟老农请教,认真地记着什么。

\"他们在学什么?\"秦天问道。

\"是在学认地形。\"郑国解释道,

\"这些老农对土质、地势都很了解。他们的经验对工程很有帮助。\"

\"这是好事。\"秦天说,\"要鼓励这种互学互助的风气。\"

午饭时分,秦天特意在工地用餐。

饭菜简单但营养充足,工匠们吃得津津有味。

\"陛下,\"一个年轻工匠大着胆子问,

\"听说这工程完工后,我们还能留下来当管理员?\"

\"当然。\"秦天笑道,\"你们是亲手修建的,最了解这水渠。将来的管理维护工作,自然要交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