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标康复、朱允炆茁壮成长的那段时日,
大明宫廷看似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实则暗流依旧汹涌。
朱元璋深知,这看似安宁的天下,周边依旧虎视眈眈,内患虽暂息,外忧却从未消弭。
为保大明江山永固,为子孙后代谋万世太平,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悄然萌生 —— 研制手雷,让大明的军威震慑四方。
一日朝会过后,
朱元璋单独留下了徐达、李善长等几位心腹重臣,
屏退左右后,神色凝重地开口:
“诸位爱卿,朕近日反复思量,如今天下虽安,然边患未绝,番邦时有侵扰之意。
我大明军队欲常胜不败,需有更利之兵器。
朕欲研制一种前所未有的火器,形似手雷,小巧便携却威力巨大,可在战场上出其不意克敌制胜,不知卿等意下如何?”
徐达听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抱拳道:
“陛下英明!若真能研制出此等神器,我大明军士如虎添翼,必能让外敌闻风丧胆。只是这火器制造,向来不易,且手雷之形,臣等闻所未闻,怕是困难重重。”
李善长亦微微点头,捻着胡须附和:
“徐大人所言极是,火器研发需诸多能工巧匠,耗费大量钱财物资,还得反复试验,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目光坚定,微微仰头,沉声道:
“朕心意已决,困难虽多,却难不倒我大明。为保社稷,些许代价在所不惜。朕即刻下令,在京城秘密设立火器研制坊,广召天下巧匠,全力投入此事。
徐达,朕命你选派军中亲信,严守研制之地,务必确保机密不泄;
李善长,你统筹物资调配,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不得有误。”
众臣见朱元璋决心已定,齐声领命:“遵旨!”
很快,京城西郊一座隐秘的工坊悄然建立起来,各地身怀绝技的工匠被陆续征召而来,有擅长冶铁的老铁匠,精通火药配方的药师,还有能工巧匠擅长精密器械制作。
众人汇聚一堂,虽不明这手雷究竟为何物,却也知晓责任重大,皆鼓足了干劲。
朱元璋时常微服亲临工坊,亲自督造。他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期待。
一日,他招来负责火药调配的药师,询问进展:
“朕听闻火药乃是这火器关键,你等可有把握调配出合用之火药?”
药师惶恐跪地,回道:
“陛下,臣等已试过诸多配方,如今这火药虽能爆炸,然威力尚缺,且稳定性不佳,臣等还在日夜钻研。”
朱元璋皱眉沉思片刻,道:
“朕前世曾听闻,火药中加入硝石、硫磺、木炭,比例得当,威力可增。你等不妨依此多番试验,务求精进。” 药师领命而去,心中对这 “前世听闻” 虽觉新奇,却也不敢怠慢。
工坊内,铁匠们也在奋力锻造手雷的外壳。
他们反复捶打烧红的铁块,力求打造出既坚固又轻便的容器。
一位资深老铁匠拿着初具雏形的铁壳,向朱元璋展示:
“陛下,您看这外壳,经多番锤炼,厚度适中,可承受火药爆炸之力,只是这引信之处,尚需精细打磨,确保点火顺畅。”
朱元璋接过仔细端详,点头称赞:
“不错,卿等用心,朕心甚慰。待手雷制成,尔等皆为大明功臣。”
然而,研制之路绝非坦途。在一次试爆中,因火药配比失误,工坊内瞬间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数位工匠当场受伤。
消息传入宫中,李善长等大臣心急如焚,纷纷劝谏朱元璋放弃这危险之举。
朱元璋听闻事故,心中悲痛,却并未动摇决心,他亲临工坊,安抚受伤工匠,鼓舞众人:
“今日之挫,乃成功之母。朕与尔等共担风险,定要攻克难关。” 工匠们见皇帝如此坚定,深受感动,誓言全力以赴。
时光悠悠,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手雷的研制终于初见成效。
一日,在郊外的试爆场,众人屏气敛息,静待结果。
随着工匠点燃引信,一颗手雷被远远抛出,瞬间,地动山摇,火光四溅,泥土被炸得漫天飞扬,不远处的假人目标被炸得粉碎。
“成了!成了!” 欢呼声此起彼伏,朱元璋站在高处,望着那片硝烟弥漫之地,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传令下去,即刻组织军士演练,让他们熟练掌握手雷用法。”
朱元璋兴奋地说道。
很快,大明军队开始紧锣密鼓地训练手雷战术。
操场上,军士们分组练习,学习如何准确投掷、把握爆炸时机。
徐达亲自示范,他身姿矫健,手持手雷,大喝一声掷出,远方瞬间土石崩飞。
“将士们,此乃我大明新利器,用好它,战场上可保性命、克强敌,务必勤加练习!”
徐达高声呼喊,军士们士气高涨,响应声如雷贯耳。
随着手雷逐渐装备军队,大明的军威愈发强盛。
边境之上,番邦探子听闻明军有此神秘武器,惊恐万分,回报本国君主。
一时间,周边诸国纷纷收敛锋芒,不敢轻易犯边。
朱标在朝堂之上,目睹这一切,对父皇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
“父皇,这手雷的问世,让我大明稳如泰山,儿臣深感父皇为江山社稷呕心沥血。”
朱元璋微笑着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标儿,为父所做一切,皆为你等后世子孙能坐享太平。这天下,得来不易,守成更难啊。”
朱允炆亦在一旁,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
“皇爷爷,这手雷当真如此厉害?日后孙儿也要像您和父皇一样,守护大明,让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哈哈大笑,摸着朱允炆的头:“吾孙有志气!大明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然而,树大招风,手雷的秘密终究还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觊觎。
江湖上,有神秘势力暗中窥探火器研制坊,企图窃取手雷制作之法;
朝堂中,个别心怀不轨的官员,与外部势力勾结,试图将手雷机密泄露出去,以谋取私利。
朱元璋得知消息,龙颜大怒,再次展现出铁腕手段。
“徐达,朕命你彻查朝堂内外勾结之人,一经查实,格杀勿论!”
朱元璋怒目圆睁,坐在龙椅上威严地下令。
“臣遵旨!” 徐达领命而去,雷厉风行地展开调查。
不出数日,便揪出了几个内奸,当众斩首示众,朝堂震动,再无人敢有二心。
同时,朱元璋加强了火器研制坊的安保,增派精锐军士,日夜巡逻。又下令对参与研制的工匠及其家人妥善安置,厚加赏赐,让他们死心塌地为大明效力。
在朱元璋的精心谋划与守护下,手雷成为了大明的镇国利器,为大明的稳定与繁荣立下赫赫战功。
话说朱元璋自手雷研制成功,大明军威日盛,边境暂得安宁,朝堂之上也暂无大事烦忧,
他那颗操劳惯了的心却一时半会儿闲不下来。
一日,心血来潮,竟想着微服私访,
瞧瞧京城百姓的真实生活,顺便探探那些臣子们私底下的模样。
这一溜达,就溜到了蓝玉的府上。
蓝玉,那可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将领,战功卓着,朱元璋对他是又爱又有些头疼。
爱他能征善战,为大明开疆拓土;头疼他有时候行事张狂,不知收敛。
朱元璋身着一身普通的布袍,头戴斗笠,咋一看就是个寻常老头,身边只带了个机灵的小太监。
两人晃悠到蓝玉府门前,朱元璋使了个眼色,小太监会意,上前叩门。
门房开了个门缝,不耐烦地问:
“你们找谁啊?” 小太监陪着笑说:“劳烦通禀一声,我家老爷听闻蓝将军威名,特来拜访,想讨教些兵法之事。” 门房撇撇嘴,嘟囔着:“今儿个将军不在家,不过看你们诚心,进来等着吧。”
朱元璋心里暗笑,跟着进了府。
这一进府,眼睛就跟不够使似的,四处打量。蓝玉府里自是气派,雕梁画栋,花园里的花儿争奇斗艳。
正走着呢,转角处一位妇人袅袅婷婷走来,朱元璋不经意间抬眼望去,这一望,差点惊掉了下巴。
那妇人风韵犹存,眉眼含笑,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温婉,
可要命的是,怎么看怎么像自己年轻时的女朋友!
朱元璋使劲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想当年,自己还未发迹,在乡下放牛,结识了隔壁村的一个姑娘,那姑娘生得水灵,
心地又善良,两人情投意合,时常偷偷约会,在田间地头嬉笑玩耍,那段青涩时光可是他心底最柔软的回忆。
后来自己投身起义军,一路摸爬滚打,与姑娘断了联系,再后来,登基称帝,后宫佳丽三千,可偶尔午夜梦回,还是会想起那个纯真的初恋。
这会儿,看着眼前酷似初恋的妇人,朱元璋的心跟被猫挠了似的。
他定了定神,悄声问小太监:
“这妇人是蓝玉什么人?” 小太监也是个机灵鬼,打听了一圈回来悄声说:
“回老爷,这是蓝玉他娘,听说早年也是个苦命人,独自拉扯蓝玉长大,很是不容易。” 朱元璋心中暗叹,怪不得有如此不凡的气度。
那蓝玉娘见有客人,上前行礼,柔声道:
“不知贵客到访,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朱元璋忙摆手:“夫人客气了,是我们冒昧打扰。”
说话间,眼睛却忍不住多瞟了几眼。蓝玉娘被瞧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红了脸,这娇羞的模样更是像极了当年的初恋。
朱元璋正恍神呢,蓝玉回来了。
一进府门,看到家里多了两个陌生人,眉头一皱,刚要发火,蓝玉娘赶紧解释:“儿啊,这两位是来拜访你的,仰慕你的兵法,特来讨教。”
蓝玉一听,脸色稍缓,抱拳道:“既如此,二位有何事但说无妨。”
朱元璋这会儿也回过神来,打着哈哈说:
“久闻蓝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雄气概非凡。我这老头子没啥别的爱好,就爱琢磨些排兵布阵,今日特来向将军请教一二。”
蓝玉见朱元璋谈吐不凡,虽穿着朴素,却隐隐透着股威严,也不敢小瞧,便引着他们到了正厅,开始大谈兵法。
朱元璋一边听,一边心里还惦记着蓝玉娘,时不时走神。
蓝玉正说得兴起,讲到一场关键战役如何以少胜多,手在空中挥舞,突然发现朱元璋眼神游离,心中不悦:
“老先生,我这讲得口干舌燥,您老倒是认真听啊!” 朱元璋尴尬一笑:“将军莫怪,是我这老头子愚钝,一时听得入迷,思绪飘了飘。” 蓝玉哼了一声,继续讲。
好不容易聊完兵法,朱元璋起身告辞,蓝玉娘出来相送。
临出门,朱元璋忍不住又看了她一眼,蓝玉娘似有所感,抬眸回望,那一瞬间,眼神交汇,仿佛穿越了时空。
朱元璋满心惆怅,回到宫里,一整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看着蓝玉,眼神那叫一个复杂。
蓝玉被瞧得心里发毛,寻思自己最近没犯啥错啊,咋皇帝老儿这么盯着自己。退朝后,朱元璋把小太监叫到跟前:“
你去,悄悄给我打听下蓝玉娘的过往,越详细越好。” 小太监领命而去。
没几日,小太监回来了,把打听到的事儿一五一十告诉朱元璋:
蓝玉娘本是书香门第之后,家道中落,无奈嫁给一个普通农户,没几年丈夫就去世了,
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蓝玉,平日里就爱看看书、养养花,性子温柔恬静。朱元璋听着听着,眼眶竟有些湿润,心中对蓝玉娘更多了几分敬佩与怜惜。
又过了些时日,朱元璋实在憋不住,找了个由头又去了蓝玉府。
这次蓝玉不在,蓝玉娘独自在家。
朱元璋进门后,支开下人,鼓起勇气对蓝玉娘说:
“夫人,实不相瞒,您与我年轻时的一位故人长得极为相似,看到您,就像看到了过去的时光。”
蓝玉娘微微一愣,随即笑道:
“看来世间缘分奇妙,能让陛下如此挂怀,也是妾身的荣幸。”
朱元璋轻叹一声:“夫人这些年辛苦了,若有难处,尽管开口。”
蓝玉娘谢恩,两人又聊了些家常,朱元璋才不舍离去。
这事儿不知怎地,就传到了后宫。
马皇后听了,把朱元璋叫到跟前,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陛下,听说你最近老去蓝玉府上,可是被那蓝玉娘迷住了?”
朱元璋老脸一红,忙解释:“皇后误会了,只是故人之情,绝无他意。”
马皇后轻轻拍了拍他的手:
“陛下,咱们都这把年纪了,有些情愫放在心里就好,可别闹出笑话,坏了名声。” 朱元璋连连点头:“皇后说的是,我心里有数。”
可蓝玉那边却不淡定了。
他听闻皇帝频繁到访自家,还和母亲私下交谈,心里直打鼓。
他本就性格多疑,这下更是胡思乱想,觉得朱元璋是不是盯上自己了,是不是要找个由头整治他。
于是,蓝玉行事愈发谨慎,可越谨慎越出错,在一次军事调动上,因为紧张过度,误了时辰。
朱元璋得知后,龙颜大怒,把蓝玉叫到跟前斥责。
蓝玉吓得跪地求饶,把心里的担忧一股脑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后,又好气又好笑:“你这蠢货,朕是那种公私不分的人吗?好好反省,下不为例!”
经此一遭,朱元璋也意识到自己频繁去蓝玉府不妥,便强压下心中那份特殊的情愫,专心朝政。
只是偶尔闲暇,还是会想起蓝玉娘的面容,感叹岁月弄人。而蓝玉呢,经过这次教训,收敛了许多,继续为大明效力。
朝堂内外,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这一段小插曲,成了朱元璋心中一段隐秘而又略带幽默的回忆,时不时被他拿出来咂摸咂摸,回味一番。
岁月悠悠,大明依旧在历史的轨道上稳步前行,朱元璋继续带着他的子孙们守护着这片江山,
而那似曾相识的面容,终究化作了时光长河里的一抹微光,照亮过他某一刻的心房,却也不再掀起大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