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启蒙寓言故事 > 第151章 张释之公正执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寓言故事集

#### 故事一:张释之公正执法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张释之的法官,他以公正无私而着称。初入官场时,他只是皇宫的一名禁军军官,名为骑郎,日复一日地守卫着皇宫,却未能得到升迁。然而,他的才华并未被埋没,丞相袁盎发现了他的潜力,并向皇帝推荐了他。于是,张释之被提拔为仆射谒者,不久后又升任为公车令。

有一次,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车入朝,行至司马门时,按规定应下马步行,但太子却未遵守规定。宫门卫士见状,却无人敢上前制止。这时,张释之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了太子的行为,并立即向皇帝报告。此事惊动了皇太后,她特旨赦免了太子的罪行。张释之的公正行为让汉文帝深感震动,认为他并非平庸之辈,于是将他升任为中大夫,后来又任命他为廷尉,主管全国的司法工作。

有一次,汉文帝出巡时,车驾经过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扰了皇帝的车马。皇帝非常生气,命令廷尉定罪。张释之将此人判处了罚款。皇帝认为处罚太轻,但张释之解释说:“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不能不尊重法律而加重处罚。”皇帝沉思后,认为张释之做得对。

不久后,又有人偷窃了高帝庙中的一只玉环,被捕后,张释之将小偷判处了死刑。皇帝又生气了,认为应将小偷的全家处斩。但张释之坚持自己的判决,并解释说:“破坏皇帝陵墓才犯灭门之罪,如果因偷挖皇陵一把土就处斩,那么法律将如何惩处更严重的行为呢?”最终,皇帝在请求太后同意后,才批准了张释之的处理意见。

张释之的公正无私和坚守法律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 故事二:陶谷依样画葫芦

陶谷是一位学问渊博的人,他在翰林院任职时,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都不太重视。于是,他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后,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我看,你还是继续做下去吧。”

陶谷听到太祖这么说,心中很不舒服,就在翰林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牢骚。诗的原句是这样的:“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后来,宋太祖见了这首诗,就更加不喜欢他了,将他冷藏起来,始终没有重用。从此,“依样葫芦”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比喻处理事情时只会模仿别人,没有丝毫改革的新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新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仅仅模仿别人,而不去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往往会导致平庸和失败。

#### 故事三:家父忧国

在西周时期,周幽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他重用太师尹氏,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太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然而,周幽王并没有听从家父等人的劝谏,反而更加骄奢淫逸。最终,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者的决策和行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至关重要。如果领导者不倾听民意,不关注民生,只追求个人享乐和权力,那么国家和民族就会陷入危机和灾难之中。

#### 故事四:陈婴归顺项梁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东阳县有个狱吏名叫陈婴,他一向在县中很有威信,东阳的百姓都很尊敬他。

当东阳县的年轻人宣布起义时,他们一致请陈婴做他们的首领。很快,东阳的义军就壮大到两万多人。然而,陈婴的母亲却劝他说:“你不如率众归顺于什么人,将来起义成功,还可获得封侯。万一起义失败,也没有人会责怪你。”

于是,陈婴决定归顺项梁。当他见到项梁时,表示愿意率领自己的军队加入项梁的起义军。项梁非常高兴,接受了陈婴的归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乱世之中,选择正确的领袖和团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跟随有远见卓识、能够带领大家走向胜利的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 故事五:笨人吃盐

从前有一个笨人,到朋友家里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吃起来觉得味道很好,于是心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不多的就已这样好吃,那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

于是,他向主人索取了一杯盐,一口吞进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就急忙把盐从嘴里吐出来。

这个故事比喻修行人适当地节量饮食、少欲知足是对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有些人却矫枉过正,索性提唱不进食,以为这样就可以得道。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就像笨人吃盐一样可笑而愚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适度而行,不要走极端。过度的追求和放纵往往会带来反效果,甚至会导致失败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