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唐诡:从元芳之子开始 > 第137章 万象伊始,劝鼍文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7章 万象伊始,劝鼍文出

宁湖,随着曾三揖的覆灭,鼍神社已成云烟,宁湖官民皆拍手称快,可有人喜,亦有人忧!

随着鼍神社落下帷幕,宁湖官场才迎来了真正的动荡,一波接着一波的清算被上官瑶环提上了日程,相对于前世苏无名和光同尘的做法,上官瑶环展现出了与之仁慈对待百姓,而截然不同的冷漠。

鼍神社所搜寻出的证据,将宁湖的官员几乎从上到下统统清洗,如此庞大的数量的官员缺失也丝毫不曾动摇上官瑶环的决心,毒瘤不除,春风又生,对他们仁慈,便是对百姓残忍。

好在,附近州府早已得到消息,对于这位手握江南道官员生杀大权的上官瑶环,他们可谓是尽心尽力,迅速调遣了治下官吏奔赴宁湖,及时填补了宁湖官员的空缺,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但随着时间流逝,必然会从剩余的官员中挑选出合适的人代替,毕竟,那些怀才不遇,不愿同流合污者,并不在少数。

鼍神社虽除,但宁湖之沉疴却未尽去,宁湖千年来信仰的鼍神,虽在千年前有着大恩,但在千年后,却深深困扰着宁湖,因为,大鼍的子嗣非但衍生出了曾三揖这般装神弄鬼之辈,还带来了难以根治的鼍患。

自鼍神岛一役归来,除去整治管理,上官瑶环与苏无名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治理鼍患之中,数月以来,迁移河道,驱赶鼍群,宁湖的百姓一点一点见证了,何为一心为民,何为造福百姓。

除鼍患一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某一日,上官瑶环心血来潮,携着李伏蝉重新来到了,初至宁湖,寻找乡绅赵贤之处,一路行去,虽鼍神社已除,但百姓心中的鬼神却仍未消散,那种积压横贯了百年、千年的信仰根深蒂固,敬鼍,畏鼍,似乎早已成为了本能,祭祀,跪拜者,仍然络绎不绝!

上官瑶环看着那香火鼎盛的鼍祀,秀丽的眉毛深深地皱起,心有所虑,却久久无言。

许久以后,上官瑶环才缓缓开口,“淫祀不绝,劳民伤财,人心不稳,宁湖之患,怕是久矣!”

李伏蝉见状,默默上前,轻轻抚平佳人紧皱的眉头,笑容温和,语气沉稳,道:“世间之大,无奇不有,鬼神不外乎人心,宁湖百姓,敬鼍惧鼍,皆因沉疴已久,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除百姓心中鬼神,亦非三两日之功!”

李伏蝉目光如炬,透过那袅袅烟尘,似乎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鼍神社树大根深,我们都可将其连根拔除,这人心之变,交予时间便是!”

李伏蝉说话间,从怀中取出一张叠得规整的纸,递给了上官瑶环,眼神示意其打开看看,上官瑶环目露好奇,缓缓张开纸张,只见其上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心神一动,静心阅读。

片刻后,上官瑶环本还满是担忧的神情忽然舒展,明媚的笑意重新回到面庞上,目光盈盈,凝视了李伏蝉片刻,笑道:“伏蝉之诗,我时常翻阅,或瑰丽奇妙,或悲天悯人,亦有家国情怀,亦有儿女情长,我时常在想,一个人为何会有这般百变的风格!”

李伏蝉的笑意忽然有些僵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风格为何多变,皆因我所能效仿的先贤,数不胜数啊!感谢后世海纳百川的教育方式吧!

上官瑶环未曾察觉到李伏蝉笑容中的些许不自然,开心地举起手中那份文章,“伏蝉之诗,瑰丽万千,纵是流传千古,我亦觉理所当然,只是,比起此文,瑶环或许更青睐后者!”

“无一华丽辞藻,平凡无奇,质朴素简,却字字珠玑,于民有利,此文,或可成为点醒宁湖百姓的一道光!”上官瑶环双眸明亮,似有美丽而绚烂的光芒在其眼底流淌,她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李伏蝉。

李伏蝉怦然心动,只觉心脏不可抑制地乱了节奏,看着眼前温柔明媚的女子,两相凝视,一身似魔神般坚硬的筋骨都酥软了不少,他只觉岁月如此安好,所谓一眼万年,莫过如此。

不多日,一份名为劝鳄文的文章,在宁湖广为流传,其文曰:

宁湖之野产巨鼍,水陆为栖,状似蜥蜴,可生数丈,四足,喜水;水潜,吞人即浮。

鼍者,喙长六七尺,侧生齿,利如刀剑,常食鱼,然,遇山野河流之兽亦食,遇贩夫走卒之人亦啖之。

此兽多生宁湖,自古有之,秦汉有恩于民,百姓多有敬畏;然岁渐久,已成灾厄,祸城殃民,苦不堪言。

志怪异说,流于市井,人心作祟,邪社始出,苛法杂税,人命草芥,三十余载,宁湖苦于此久矣。幸得使君,司马,拨乱反正,肃清邪祟,荡除鬼神,宁湖新天,不期而至。

今,百废待兴,万象伊始,宁湖民众,普天同庆,然,仍见邪祭淫祀,络绎不绝,深思熟虑,了其所然,皆源鼍身,故有此一文,劝鼍远徙,还民乐土。

余尝闻古仁王之心,既得天下,烈山焚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所害者,驱而逐出之,远至四海之外。

后世之时,王德薄力微,无有其为,远不及海外,则江、汉之间,皆弃之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族,宁湖居中,亦去京城千万里,王权难覆,自生灾乱。

鼍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然,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宁湖之要,不下京师,鼍者,不可与官民杂处此地也!

使君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然鼍者睅然不安溪潭,割据一方,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种养其子孙;与使君亢拒,争为长雄。

使君代天巡狩,行王命,护黎民,此为煌煌正统,理所当然,鼍者之所为,欺天逆上,与民为害,上官使君虽女子入仕,然其质清正,刚直不阿,故此水火难容,必有一役,上官使君身先士卒,攘除鼍患,秉天子命,固其势,必不得与鳄鱼虚以委蛇。

然,使君心怀仁善,予以良机,鼍兽有知,且听使君言:宁湖之州,湖泊广阔,海居其东。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鼍兽朝发而夕至也。

今,与鼍相约,尽三日,众东徙于海,以避天子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使君、听从其言也。

不然,则是鼍兽冥顽不灵,使君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使君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鼍者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此文一出,宁湖震动,劝鼍文,看似离奇,实则发人深省,一面,是向宁湖官民宣示了上官瑶环等人除鼍患之决心,另一面,便是暗中警告震慑,宁湖之地,新至或剩余官吏之作风,前车之鉴,亦不远矣!

值得一提的是,受此文影响,以及李伏蝉那诗仙之名的号召,宁湖有识之士,蜂拥而出,适逢宁湖官学重新开办,众人皆有用武之地,开民智,施教化,此间之事,不为而治!

随着劝鼍文的出世,治理鼍患一事,更加顺利,数月悄然而逝,这一日,司马府,却迎来了别离。

褚萧声深深一揖,目光中是怎么也掩不住的感激,待起身,这才诚挚道:“诸位,莫送了,褚萧声感激各位对宁湖的帮助,也感激各位于我的宽容!”

苏无名连忙上前,道:“褚兄言重了!你之作为,不顾生死,皆为宁湖百姓,是我等要多谢你才是!”苏无名话音落下,转头看了看李伏蝉,眼神动了动,示意赶紧说点什么。

李伏蝉本还津津有味看着在称兄道弟,实则却很有可能成为翁婿的两人,却忽然看到苏无名的示意,也是适时开口道:“褚先生,此去寒州,路途遥远,还请一路保重,”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这是一封书信,你去了寒州,沿着信上的地址,自会找到我阿耶所在,他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褚萧声郑重接过,再次一礼,李鹬死去,知晓褚萧声身份者寥寥无几,更无一人会揭穿他得到作为,但宁湖之地,却是不可待了,在李伏蝉的建议下,众人一拍即合,褚萧声也是对那位追随狄公的大将军心驰神往,故就此应下,赶赴寒州,投奔李元芳。

临行前,看着自家女儿那不舍的目光,褚萧声又是愧疚,又是心疼,目光转向一旁守候的苏无名,数月来,樱桃与苏无名的相处,他这个做父亲的尽是看在眼里,那一日,本是抱着必死决心这才将樱桃托付给苏无名,事后侥幸活下,也难免愧疚于自己的自作主张。

好在,或许真是命中注定,樱桃似乎真与苏无名有那不解的缘分,两人相处,日见情愫,倒是叫褚萧声心中稍慰,看着樱桃,褚萧声悉心吩咐道:“樱桃,日后留在苏司马身边,你要好好照顾苏司马,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莫将江湖习气带来,影响到大家,收敛性子,多听多看,知道吗?”

樱桃美目泛红,她与父亲本就聚少离多,如今,又要天各一方,怎能不叫她心中难受,只听这个江湖侠女略带哭腔道:“爹,让女儿陪着你一同前往寒州吧!”

褚萧声摇了摇头,拉起女儿的手,语气温柔,满是心疼,“爹老了,此去寒州,只为寻一处容身之所,李将军乃是当世神人,勿要担心爹,你还年轻,不该因为爹而画地为牢,跟着苏司马他们,方才不费你大好年华!”

说完,褚萧声看向苏无名,目光严肃认真,道:“苏兄,望你照顾好小女,莫让她受了委屈,若真有朝一日,樱桃惹恼了你,也勿要责怪于她,将她送回,回到我这个做爹身旁就好!”

樱桃神色泛起羞红,却听出了自己父亲语气中的那股爱护,不禁嘴角一瘪,更是一股心酸涌出。

苏无名神色一凛,当即正色道:“褚兄放心,苏无名定会照顾好樱桃!”对于这个舍命保护自己的姑娘,苏无名早已倾心,他又何尝会舍得樱桃受一点委屈。

“如此便好!”褚萧声识人有术,自然看得出苏无名眼中的认真,心中宽慰,笑了笑,再次告别,转身离去。

众人默默地看着褚萧声的背影,消失在大街之上,苏无名目光低垂,看了看身侧略显低沉的樱桃,安慰道:“放心吧,会再见的,若是真想念了,便去寒州看望你父亲就是!”

樱桃看着父亲的背影,心本还空落落的,听闻身旁苏无名的话语,心中却是安然不少,不知不觉间,原来,苏无名也在樱桃的心里留下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