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改革大唐 > 第361章 陶业功成,新瓷盛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1章 陶业功成,新瓷盛景

第361章 陶业功成,新瓷盛景

陶业功成,新瓷盛景

裂纹如同蛛网般迅速蔓延,清脆的碎裂声在寂静的窑厂里格外刺耳。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欢腾的气氛瞬间凝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疑惑。

刚才还笑眯眯的李元婴,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比川剧变脸还快。

“怎么回事?”他快步走到那件破碎的瓷器前,蹲下身子仔细查看,眉头紧锁,像拧了个疙瘩。

“殿下,这…这…”王陶瓷工匠吓得脸色惨白,说话都结巴了,“这批瓷器用的是新式窑炉和新配方烧制的……”

“新技术?”李元婴语气低沉,手指轻轻敲击着破碎的瓷片,“看来还是不稳定啊……”

接下来几天,类似的情况不断发生,新烧制的瓷器质量参差不齐,裂纹、变形、色差等问题层出不穷。

消息传开后,原本积极性高涨的窑厂纷纷停工,工匠们人心惶惶,生怕砸了招牌,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元婴的压力山大,感觉头顶的乌纱帽都摇摇欲坠了。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堆积如山的资料和实验数据,苦思冥想。

林婉儿和苏瑶也忧心忡忡,她们知道,这不仅仅是瓷器的问题,更是李元婴的改革大计能否成功的关键。

“元婴,别太累了,要注意身体啊。”林婉儿端来一碗参汤,心疼地看着他憔悴的面容。

“是啊,殿下,欲速则不达。”苏瑶也劝慰道,“我们慢慢来,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李元婴揉了揉太阳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放心吧,我没事。这点小挫折还打不倒我。”

他重新振作精神,开始尝试各种方法调整烧制参数,从温度到时间,从燃料到配料,事无巨细,一一试验。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开始怀疑自己。

难道现代知识在这个时代也水土不服?

“殿下,张传统窑主求见。”一个侍卫进来禀报。

“让他进来。”李元婴疲惫地挥了挥手。

张传统窑主一进门就唉声叹气:“殿下啊,这新式窑炉和配方,老朽看还是不行啊!你看,现在大家都停工了,损失惨重啊!”

李元婴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烦躁:“张窑主,稍安勿躁,本王正在想办法解决。”

“想办法?都想了多少天了!”张传统窑主急得直跺脚,“再这样下去,咱们的买卖就全完了!” 他一把抓住李元婴的胳膊,“殿下,要不…要不咱们还是用回老法子吧!”

李元婴一把甩开他的手,眼神坚定:“不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定还有办法!” 他走到桌前,拿起一张图纸,目光落在上面一个复杂的公式上,喃喃自语,“难道是这里算错了?”

李元婴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个复杂的公式上,仿佛要把它盯出一个洞来。

他拿起毛笔,在纸上飞快地演算起来,嘴里念念有词:“温度、时间、配比……等等,这里!这里应该用热力学第二定律!”

他兴奋地一拍桌子,把旁边的茶杯都震得跳了起来。

“我知道了!是烧制过程中的热量控制出了问题!之前的计算忽略了窑内气流的影响!”

他立刻召集王陶瓷工匠和其他工匠,详细讲解了新的烧制参数调整方案。

“记住,关键在于控制窑内温度的均匀性和升温速率!”他语气坚定,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工匠们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看到李元婴如此胸有成竹,也纷纷打起精神,按照他的指示重新开始烧制。

窑炉再次熊熊燃烧起来,这次,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焦虑和不安,而是希望和期待。

几天后,新一批瓷器出窑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注视着缓缓打开的窑门。

一件件晶莹剔透、光滑如玉的瓷器呈现在众人眼前,没有一丝裂纹,没有一丝变形,色彩均匀,精美绝伦。

“成了!成了!”王陶瓷工匠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把抱住旁边的同伴,又蹦又跳。

其他工匠也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整个窑厂沸腾了!

消息迅速传开,原本停工的窑厂纷纷重新开工,按照李元婴的新方案烧制瓷器。

市场上对新陶瓷的需求也日益高涨,新造型的陶瓷,比如可爱的兔子形状的茶壶、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瓷摆件等等,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殿下,这次真是多亏了您啊!”张传统窑主老泪纵横,握着李元婴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李元婴谦虚地笑了笑,目光却落在了远处一个匆匆赶来的身影上,“看来,有好戏看了……”

李陶瓷收藏家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冲到李元婴面前,搓着手,眼睛闪闪发光,像看到了稀世珍宝。

“殿下!殿下!这些瓷器…简直鬼斧神工啊!老朽…老朽想全部买下!”

他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件新烧制的瓷器,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口中啧啧称赞:“这釉色,这光泽,这手感…简直前所未见!比那些老古董强了不止百倍!” 这可是大唐顶流的“带货王”啊!

他这一开口,整个长安城的权贵们都要抢疯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大街小巷,新陶瓷成了陶瓷市场的顶流,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窑厂的工匠们忙得脚不沾地,数钱数到手抽筋。

李元婴的名字也成了陶瓷工艺创新的代名词,曾经那些对他冷嘲热讽、抵制他的人,现在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抱着他的大腿叫爸爸。

张传统窑主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李元婴的手,哽咽道:“殿下,老朽…老朽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之前多有得罪,还望殿下海涵!”

李元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以后大家一起努力,把大唐的陶瓷业发扬光大!”

看到李元婴如此春风得意,林婉儿和苏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飞奔过来,一把扑进他怀里,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元婴,你真是太厉害了!”林婉儿紧紧抱着他,声音有些哽咽。

“殿下,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苏瑶也激动地说道。

李元婴温柔地搂着她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他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太久。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他的目标,是让大唐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他抬头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陶瓷工艺的革新只是个开始,”他语气低沉而有力,“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目光一转,落在桌案上的一张图纸上,那上面画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线条和符号。

“婉儿,瑶儿,”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你们知道什么是…曲辕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