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个娃的哭声惊天动地,晶妈和途妈都上来看,然后一个帮着嗡嗡直耳鸣的爸爸弄奶粉,一个下楼去厨房炖猪蹄汤。

小乔也被吵醒了,穿件白色小公主的睡裙跑出来,小揪揪一高一低。

“大熊小熊不哭,亲亲就不哭。”

葫芦不让上楼,在楼梯口大吼几声来声援他的小乔主人,晶晶一手抱了一个,抱不住要往下滑。

“于途,快来帮帮我。”

多么鸡飞狗跳的早上。

于副所长堪堪没有迟到,耳朵也不鸣了,桌上的一份份数据报告让他觉得精神抖擞。

没两天就是双胞胎的百日,晶晶安排了拍照,于途一手抱一个的照片让奶奶惊呼。

“太像了,简直和于途小时候一模一样。”

晶晶好开心。

萌萌的高考成绩出来,没什么悬念地读了清华金融,晶晶跟段吴商量,让他把萌萌带到了他在北京的刑侦剧组,当打杂小弟。

小尹领了证,打算七夕办婚,算下来能休40天,大孟很仗义地说:“看在你这么大岁数才嫁出去的份上,你的活我包了。”

哎,哎,为什么做好事也要挨打。

7月15号,于途后来永远都记得这个日子。

那天看起来一切都和平常一样,他正在看生产进度周报,按计划,月底要把几个分系统的生产厂跑一遍,还是大孟去西安盯发动机,小胡去武汉盯遥感,小尹不在,我去兰州。

桌上的固话突然响了,号码是他熟悉的,北京飞控。

“于总,紧急情况,风云的图像出现异常扭曲,各种优化措施无效。”

于途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的风云,关在交给他的风云。

“好,数据发我,继续监控,我今天就到。”

挂上电话,于途三步并作两步冲向胡所办公室,楼道里遇上的小博士赶紧给他闪开路。

“胡所,风云图像异常扭曲,咱们事先准备的各种优化措施都无效,看来是陌生问题,我马上出发去北京。”

胡所也严肃起来。

“好,我马上组织参与过的人员随后过去,于途啊,风云身上担着太多任务啊,今年还有大庆,一定要全力恢复。”

“我明天要去远望对接个项目,最晚后天下午可以到北京。”

“好。”

最简短的命令,最简单的行装,小胡留下,大孟和小高跟他一起走,还有通信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梁工。

命运多舛的风云啊,发射前就是应答机故障,这五年,在天上,经历过太阳黑子,穿越过太阳风,闪避过小流星。

行李是柜子里常备的一只小箱子,拿起来就能出发。

“晶晶,北京紧急任务,归期不定。”

熟悉的飞控大厅,熟悉的监控位,于途翻看着48小时数据,风云现在是分钟级,数据量极大,处理出来的图像扭曲,说明遥感和成像数据出现了大的偏差。

偏差知道偏差是怎样造成的,才能有效修正。

“调用卫星平台数据,轨道、姿控、电源。”

调用风云三号18:00和6:00数据做修正参照。

一条条指令从于途的位置发出去,飞控的同事在做新的数据处理,大孟他们去研究平台数据。

于途努力平静一点,这个数据的偏差规律性不强,不像是来自环境,那么,问题是卫星自身?

出发得太急了,全套设计图纸和数据,只能后续的同事带来,他闭上眼睛,努力回忆。

“于途,你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反算一下遥感和成像的原始数据,找一找规律..我感觉,像是抖动,不过需要算算才能确认。”

于途拍拍大孟肩膀,靠谱。

“你组织吧,小尹和厉老师回老家了,先别告诉他们,问问李博士,能不能来帮忙。”

“风云的数据是每天要汇到大庆指挥部的,能早一天是一天。”

李博士假期带学生国际交流去了,大孟偷偷给小尹打电话。

“我不想给你打电话的,可是没办法。”

“有话快说,我忙着呢!”

“风云出问题了,我跟于途,老梁都在北京,你有没有可能把厉老师借我们两天。”

电话那端沉默了几分钟。

“我们俩都可以借你5天,要是5天解决不了,大孟,你就死定了。”

第二天赶来的有各分系统的同事,还有小尹家两个生力军,到晚上胡所进来的时候,原因已经基本锁定卫星姿态抖动。

几个人在配合厉老师跑还原数据,于途在安排监控替代方案,数据修正方案。

用极轨的4颗星每天的8次观测数据做替代,汇往指挥部,同时修正风云的数据,反向找问题。

到第四天,还原数据的仿真证明了大孟的感觉,卫星姿态呈现完全异常的抖动,平台结构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姚工从埋了一天头的图纸中抬起头来。

“咱们用的是最先进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啊。”

三轴。

“先算三轴偏离,再试着修正数据。”

于途没给他说话的时间,恢复数据是第一位的,受阅的飞机要起飞,航母要起航,分钟级的云图太重要了,极轨三小时的数据远远不够。

按厉老师给出的算法,数据基本能与修正值契合,交给了飞控的值班同志们按每10分钟做手工修正。

于途他们全力投入对卫星自体的抢救中,三轴稳定姿态控制使用的是成都所自研的cmG,成都的同事也赶来了。

还有相应的星敏工程师。

小尹他们两个回去办了婚礼仪式,第二天,又回来了。

于途每天完成工作,回去招待所,还要写当天的抢救笔记,到第十天,已经写了5万字。

启用备用轴,修正参数,一次,一次,又一次,还原数据,优化算法,一次,一次,又一次。

每一次重来,看着数据又一次劣化,列举他们能用到的一切方法。

偏离越来越大,修正数据越来越困难。

胡所,李主任来了几次,原来备份的气象雷达数据作为主用了,还有八个极轨数据。

关在也来了。

于途说,我们再坚持一下。

十几个人的小组,分了三班,调整姿态参数,更新算法,每十分钟,输出一次数据。

谁也没想到,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抢救,整整坚持了79天,每天24小时,从盛夏,到北京的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