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家散去。赶紧把煮猪食的牛头锅洗干净,然后把装香肠的肉先拿出来放在一边儿。再把剩下的猪肉,一块一块的仔仔细细抹好盐,堆放腌制。腌制好放置一夜,待到第二天才上挂晾肉棒阴晾干就是腊肉了。
腌好肉,工作还没有结束。还得抓紧时间切板油和花油,把油熬炼好,装到油坛坛里。剩下的油渣用饭盒装好,等过两天做洗沙。
炼油是个快乐的事情。先在锅里掺一点儿水,然后把切好的板油块儿慢慢放进去。待到温度逐渐升高,锅里的水分蒸发干净,油也就慢慢熬炼出来了。这时放两片切好的姜片进去有助于提纯猪油的香味儿。
小孩子期盼的可不是吃炼油剩下的油渣。而是板油里的猪柳肉和猪腰子。尤其是猪腰子。先把猪腰子表面包裹的一层油膜撕掉,然后把猪腰子平放在菜板上,用刀均匀地平剖开,把里面的白色组织结构剔除干净,然后放到油锅里炸。炸好了捞出来吃。每每这个时候是弟弟们最高兴的。因为猪腰子只有两个,他俩一人一个刚好合适。
再把猪柳肉炸来吃了。收拾好一切。已经很晚了。
充实而满足的一天终于落下帷幕。
洗洗睡吧。
第二天天亮了。先去河里把大肠小肠和猪肚洗干净,然后再到柳家水井,打干净的井水洗,洗好拿回家。准备好葱姜蒜,辣椒面,花椒面,食盐,味精和糖。然后是切肉块儿。除了留一部分大肠做糯米肠外,其他的都切来装香肠,猪肺也切来装香肠。边装香肠,边时不时用自行车钢丝穿几串肉放到火炉上烤。边烤边吃,边吃边装,实在是一种人生美好。等装好香肠,连上腊肉一起挂到晾肉棒上去。
剩下的猪肝上锅蒸一下,然后抹上辣椒面花椒面和一些盐,用细竹条撑开,挂在火炉上方条子上的钉子上。等到清明节时上坟用。
接下来就是把混着猪血的泡发好的糯米装到大肠里,然后上锅蒸。蒸个二三十分钟。像小孩子手臂样粗的糯米肠就蒸好了。揭开锅盖,取出糯米肠。
这可是人间美味啊!弟弟们迫不及待地用刀切一节就咬起吃。边吃边喊烫。但是,烫也阻止不了吃的欲望。谁叫这猪血糯米肠它就是这样好吃呢?
吃不完的,晾冷了也拿到晾肉棒上挂起。
粘油的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就该做腌菜了。
把晾晒蔫了的白菜,收到没有粘油的背篼里,背到水井去打水洗干净。然后背回来沥干净水。再把腌制酸菜的大坛坛洗干净,用干净的纱布把水擦干。好了,把桌子也洗干净擦干水。然后就是把蔫白菜一颗一颗地拿到桌子上,然后撒上适量的盐。再用双手揉搓蔫白菜。
不要太大力,也不要不出力。力度大了会把菜揉搓烂了,力气小了达不到理想效果。揉搓好一颗就裹紧一颗,放到大坛坛里。等把满满的一坛坛装满,一大背篼多菜都没有了。然后是把洗干净的大小合适的鹅卵石放到最上面压紧。
然后,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等过二十来天,经过自然发酵腌制的酸菜就酸脆可口了。捞一颗出来,揪一片下来。吃起,那味道决定会让你终身难忘。会让你一想到它,就会忍不住吞口水。
做好这些也差不多该“打扬尘”了。这是一年一度的“大扫除”。早早地把楼上的东西能够遮挡好的就遮挡好。不好遮挡的,或者需要搬下来的,提前搬下来放到堂屋里,或者院坝里。然后就是找顶帽子戴起,再找个口罩戴起,把破旧的衣服穿起,全副武装地拿起大扫把。从最顶处开始打扫。小心翼翼地举起大扫把把房顶里面瓦片上的灰尘和蜘蛛网打扫掉。如果不小心把瓦片扫动得挪了位,要及时复位还原。不然一旦下雨落雪就会从哪里飘漏进来。
先把瓦上的打扫干净了。紧接着就是墙壁。然后是楼面。从二楼打扫到一楼,再从一楼打扫到底楼。
从东楼打扫到西楼,最后打扫的是堂屋。等把堂屋打扫干净。“打扬尘”也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把该丢的地丢,该烧地烧,该洗地洗,该修地修。
然后就是爆玉米花儿了。爆玉米花儿,算是为过年准备“零食”了。客人听到哪里有巨大的“嘭”的声音,哪里就在爆米花儿。只要背起爆米花儿的燃料——玉米棒子,提起玉米粒或者煮好晒干的“酥玉米”,甚至提起米去找爆米花儿的师傅就可以了。当然也要给师傅“工钱”的,一锅一般是五角钱。
通常爆玉米花儿就是爆玉米、酥玉米和米这三样东西。
最基本的就是把选好的玉米粒直接拿给师傅爆。师傅将客人提去的玉米倒在一个搪瓷杯里,满满的一杯就是一锅的容量。满起一杯,然后倒到一个黑漆漆的葫芦样的“爆花机”里,然后用脚踩住爆花机的圆环摇柄,一手拿个铁套筒把爆花机的“耳朵”固定起,一手拿铁棒把爆花机盖子拧紧。然后将爆花机放到铁架上顺时针旋转摇动,让玉米粒在爆花机肚子里均匀旋转受热。爆花机肚子下面是一个火炉桶。里面不断地添加着客人背去的玉米棒子。然后爆米花儿师傅一边摇动旁边的鼓风机给火炉桶鼓风,一边旋转爆花机,边摇还要边给火炉桶添加燃料——玉米棒子。师傅根据自己的经验,加热到一定时间就会停止加热,然后快速地把爆花机旋离火炉桶。给爆花机头套上一个两头通的黑色橡胶套筒,套筒的一端连接到一个长长的布口袋。然后师傅一脚踩在爆花机上,一手摁住橡胶套筒,一手用铁套筒套住爆花机的耳朵,用力一压,爆花机就打开了。爆花机里面倍受高温高压煎熬的玉米粒争先恐后地逃出爆花机的肚子。一声巨大的“嘭”,仿佛是它们的欢呼雀跃。它们也完成了从玉米到玉米花儿的“涅盘”。
随后,师傅将泄了压的爆花机移到一旁。然后将布袋里爆好的玉米花儿倒到客人准备的塑料袋里。倒好后,开始装下一杯,继续爆。
爆“酥玉米”爆“米花儿”和爆玉米花儿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时间的长短。
除了爆玉米花儿是直接就食用的,“酥玉米”好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拿回家,把爆好的“酥玉米”倒到簸箕里用手揉搓,搓掉那层玉米皮后备用。
首先把做“米花儿糖”的材料准备起。清糖、白糖、猪油、酥好的花生米、芝麻、米花儿糖架、米花儿、牛头锅、大桌子、擀面杖、很锋利的大菜刀,还有密封性很好的塑料口袋。
一切准备就绪,火就特别关键了。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火力持续不断不减。所以需要提前换上两个蜂窝煤,等换好的蜂窝煤接上火,火力上来了就把牛头锅安放到火炉上,先倒一点点水进去,这是为了清糖到进去了不至于马上就糊锅。倒上水,等水烧开了,马上加适量的白糖,待白糖充分溶化。就用大汤勺把适量的清糖舀到锅里熬。熬到差不多可以“挂排”了,赶紧加上适量的猪油。充分搅匀,赶紧加米花儿,加酥好的花生米,边加边用力搅动,让糖均匀地沾糊在米花儿上。火候差不多了,赶紧把沾匀糖的米花儿幺出来倒在放在大桌子上的米花架里面,迅速地用擀面杖擀平整,然后均匀地撒上一些芝麻,再用擀面杖赶紧实。与此同时将牛头锅清洗干净,进行下一锅“米花儿糖”的制作准备。
等准备得差不多了。大桌子上的米花儿糖已经冷却的差不多,赶紧用锋利的大菜刀“咔嚓,咔嚓”地切成一厘米左右厚十厘米左右长的米花儿糖片。切好了,用擀面杖轻轻地敲击米花儿糖木架四周,取掉木架,然后将米花儿糖整齐地取来放到塑料袋里密封好。待到过年食用。
相对于“米花儿糖”的制作,“酥玉米”就简单多了。既不需要加猪油,也不需要加花生和芝麻。只要把清糖熬化好,倒上爆好去皮的酥玉米,搅拌均匀沾上糖,然后倒在撒上一层玉米面的大簸箕里,然后再撒上适量玉米面,快速地揉搓,均匀地给每一个酥玉米薄薄地沾上一些面,能够将它们一个个分开为标准。做好了也是要装在密封的塑料袋里。如果不密封好,一旦受潮了糖就要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