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围炉三国 > 第152章 编修《汉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汉八年六月,顾雍随老师蔡邕来到邺城,新汉皇帝刘协亲自接见了蔡邕。并封蔡邕为太史令,兼任徐州书院院长。令蔡邕重新编修史书《汉书》。蔡邕接此重任,泪流满面,长久以来,蔡邕便以司马迁榜样,立志重修《汉书》。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初司马迁理想的光芒,穿透了数百年的时光,一直照耀在蔡邕的脑海中。身为文人,穷其一生,若能留下一部如《史记》般的煌煌巨着,便是死也可瞑目了!

然而,编修如《史记》般的煌煌巨着,得调动多少的资源和人力,物力。蔡邕再清楚不过。非举国之力,且有明君贤臣的鼎力相助不可能完成。好在,新汉徐州有了造纸术,又有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原本极易泯灭于民间的许多孤本典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多年以来,蔡邕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并得到了大将军陶响的大力支持。

目前的徐州书院,可以说是天下藏书最丰富的书院。且每一本书,在邺城都有备份。当然,反过来,邺城的每一本书,哪怕是皇宫藏书,徐州书院也有备份。区别只在哪些书籍对普通的百姓,书生开放,哪些不开放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蔡邕身为太史令,接此重任,仍可以在徐州书院就职,不必在邺城和徐州之间来回跑,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路途上。

一念至此,陶响带着顾雍,真心实意地前往大将军府,拜谢大将军陶响。陶响接见了蔡邕,并一如既往的表示支持蔡邕的事业。

然而,大将军接着说了一番话,却大大出乎了蔡邕的意料。

“老师,您重新编修《汉书》,我全力支持,但需借元叹一用。元叹治政之能,非常人可比,吾为天下百姓,向老师厚颜请求。当然,元叹若无此意,吾也不强求!”

响陶语出惊人,令蔡邕猝不及防。看着顾雍浑身一震后,跃跃欲试的样子,人老成精的蔡邕哪有不明白徒儿的真实意图。“修身,治国,平天下”常挂在徒儿的嘴边。不知为何,却被大将军探知了。草莽营当真是无孔不入。

蔡邕不知道的是,他这次绝对是高估了草莽营之能。二世为人的陶响,对顾雍这位名传天下的东吴丞相可谓是惦记良久了。

蔡邕一脸为难地看着陶响,于公于私,他实在舍不得让顾雍离开自己。顾雍博学多才,又博文强记,阅读寻常书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即便晦涩艰难的古籍,顾雍也能很快掌握书中精要,正是自己编修《汉书》的绝大助力。

十多年前,顾雍年及双十,长大成人。蔡邕亲为之取名:“雍”。“邕,雍”同名。蔡邕把自己之名拿来给顾雍用,可见对顾雍的喜爱程度。

另外,还有一个压在心底的想法,是自己的女儿蔡琰初嫁河东豪门卫家子弟卫仲道,刚过门三天,卫仲道便患疾病而亡。卫家认为蔡琰乃不祥之女,故休书一封,把蔡琰扫地出门。蔡琰只好又回到自己身边。

谁知蔡琰和顾雍常年累月,跟随自己,师兄妹日久生情,互相倾慕,然而碍于礼法,都不敢挑明。自己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浩然所请,本该应允才是,然。。。”

蔡邕话未说完,陶响轻轻地抬了一下手,止住了蔡邕的话。

“老师暂不忙说,先听元叹一言如何?”

蔡邕转过头去,盯着顾雍。顾雍心思敏捷,转眼之间,已有了决定,伏下身去,朝蔡邕就行了一个大礼!

“老师在上,受徒儿一拜!老师不是经常教育徒儿要学那些历史的杰出人物,教化万民,造福一方吗?徒儿决定躬身入局,践行老师的教诲。”

蔡邕见了,一脸的生无可恋状。陶响却哈哈大笑起来,道:“师兄有此雄心壮志,师弟定当助师兄一臂之力,一展师兄心中抱负。”

陶响又笑眯眯地问蔡邕:“老师,吾有一惑,不知该不该问?”

蔡邕气鼓鼓地说:“还有什么不该问的?”

“请问老师高寿几何?”

“老夫今年七十有余!”

“老师估计新汉一统天下,尚需多少时日?”

“短则十载,长则二三十载。新汉必能一统天下。”

“老师,人生七十古来稀。您现在虽称高寿了,然新汉一统天下,尚需时日,倘有朝一日,您驾鹤西去,然天下未平,您编修《汉书》的大业,又该当如何?”

蔡邕气鼓鼓的望了顾雍一眼,说:“我本欲将此大业,传之元叹,如今却要另寻他人了。”

陶响哈哈大笑起来,弄得蔡邕有些莫名其妙。

陶响道:“老师何必另寻他人?我看师姐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又掌管徐州图书馆多年,查证资料极其熟练。且师姐年龄还轻,若得师姐相助,不是更能辅助老师,完成编修《汉书》大业?”

“可你师姐终归是女儿身,恐有不便之处?”蔡邕早就思量过了。编休史书,是个浩大的工程,远非一人或几人就能完成的。

“老师何其谬也。天下工作,男女各擅胜场,比如男耕女织,各有分工。然学问一道,却无区别。谁说女子就不如男的!

商代武王皇后妇好,就连带兵打仗,也都能胜任。且为我炎黄子孙,开疆拓土,不知凡几!无它,熟读兵书耳。

老师倘若还不放心,我现在就为师兄,师姐保得一媒,请献帝下令,让师姐嫁与师兄。让师兄有闲暇时间,参与编修《汉书》。”

陶响一番话,可谓石破天惊。炸得蔡邕,顾雍二人魂飞天外,又惊又喜!

陶响又趁热打铁,循循善诱地说:“师兄有朝一日,若是能参与国家大事。对历史的进程和一些平常读书人,难以接触到的隐秘之事,肯定有不同寻常人的看法。这对老师编修《汉书》,绝对是一个有益的助力。

一番话,说得蔡邕心花怒放。于公于私,再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了。顾雍得偿所愿,陶响又喜得一治政大才。

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