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准备选皇后和妃子了,顾清婉也听说了这件事,却直接将她给排除在外,给她气得不行。
顾清婉倒不是非要嫁给皇帝,但这种明显的排斥,就让她觉得很不爽,自己是病毒吗?
不爽也没办法,南乔打定了主意,不会和顾清婉发生什么,别问原因,问就是信不过。
相比顾清婉,顾清珺的待遇就好多了,四妃之一,就有她一个。
自从入宫后,顾清珺就跟透明人一样,吃喝用度都很好,也没人欺负她,就是日子太无聊了。
皇帝陛下就跟忘了她这个人似的,从来也没来过。
养着顾清珺,就像是养一只连观赏价值都没有的宠物。
顾清珺想不明白,皇帝陛下这么做图什么?
别说顾清珺不明白了,孙太后也不明白,起初还以为是皇帝喜欢,可看那个样子,这也不像啊。
难道顾栋梁有什么让皇帝倚重的地方?
孙太后各种打听,得到的结果让她更迷糊了,皇帝完全不在意顾栋梁,那何故优待顾清珺呢?
后来无意间得知了顾清婉的存在,孙太后若有所悟,或许是因为她吧。
一个能帮着皇上做事的顾清婉,导致了皇帝陛下愿意给顾家一份殊荣。
也是因为顾清婉是帮着做事的,所以不能纳入后宫之中,但皇帝内心未必不喜欢。
顾清婉那个丫头,太后也看过画像了,很漂亮。
太后想通了,这就是皇帝喜欢的类型。
皇帝既想要一个贤惠的,同时也想要一个好看的。
孙太后为难到不行,我上哪找啊?
各种折腾后,孙太后才终于扒拉出来一个,长相秀美,为人也聪明伶俐,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智商和情商,都高。
要说有什么不好的,那就是曾经有过婚约。
李巧儿,勇武伯李蔷嫡女,年幼时曾许配过人家,未婚夫家也是京中权贵。
一切都很好,就等着闺女及笄后完婚呢,然后那家人就出事了。
说起来这件事还和南乔有关,他随机挑选了几家需要被天谴的权贵,然后就选中了李巧儿的未婚夫家。
一家人都遭遇了天谴,变成了怪物,被城防军给灭了。
未婚夫一家都没了,婚约自然就不作数了,李巧儿又成了待字闺中。
赶上这一波皇帝大婚,勇武伯自然也想尝试一下,就让夫人带着闺女入了宫。
其实就是赌一把,也没想着能当上皇后,毕竟闺女曾经许过人家,哪怕没成婚,那也不好看啊。
勇武伯的想法是能混个嫔妃的位置就很知足了。
没成想,孙太后选来选去,选中了李巧儿。
这件事肯定要和皇帝陛下说一声的,孙太后就派人将南乔给请来了。
明明是母子,现在却生分的像是汇报工作一样。
孙太后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工作都说了,每个人的优缺点,以及为什么会选择李巧儿的原因。
南乔全程听完后,才说道:“行,太后觉得可以,那就定她吧。”
孙太后看着南乔的态度,也算看明白了,皇帝是真的不在意谁当皇后的事。
或者说,皇帝根本就不在意女人,他只想着朝政。
大夏朝的后宫,没有皇贵妃这个概念,最高就是皇后,之后是贵妃两人,妃子四人,嫔九人,再往下就看皇帝想要多少了,没啥定数。
第一次选秀入宫,南乔也没想着扩充后宫,差不多就行了。
南乔和太后商量后,确定了皇后就是李巧儿,定下来妃位的,两个人,一个是顾清珺,另一个是城防军统领姜宏的嫡女。
嫔位和更低的昭仪、美人、才人、贵人这种的,南乔就不在意了,随便选几个就行。
对后宫这一套,南乔没那么多的耐心,以后全都交给皇后去处理就行。
人选确定后,剩下的事还得孙太后帮着操办。
很快,就有女眷发现了,孙太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一次接触都能感受的到这种变化。
那些女眷心里想的就是先帝不在了,孙太后守寡肯定不好受,难免会郁郁寡欢,影响寿数。
之前就听说孙太后身体不好,缠绵病榻了许久,现在看来,孙太后的身体是真的不太好了。
这一切自然是孙太后演出来的,好在她还算懂事,起码没在刚给皇帝选好皇后之后立马就死,否则就太打脸了。
真要是发生这种事,外面指不定流传出什么闲言碎语呢,搞不好就说李巧儿给克死的。
所以在确定了婚事之后,孙太后只是病倒了,没有马上就死。
这一病,就病了大半年,眼瞅着安王萧谨言离京都快一年了,孙太后才得以假死脱身。
假死的药物是南乔配置的,保准不会让人看出问题来。
等太后假死后,南乔对着孙太后发动了技能‘还我漂漂拳’,这种改变不是即时性的,而是在后续的生活中一点点被改变。
所以当文武百官和权贵们的女眷来吊唁的时候,看到的孙太后还是之前的模样。
皇室中人自然也派人来了,孙太后可是皇家明媒正娶的儿媳妇,是上了玉蝶的,现在人没了,怎么都得来看看。
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人看出问题来,都觉得孙太后是真的薨了。
先帝的皇陵还没有彻底封闭,就是等着孙太后呢,将先帝和太后合葬一处后,皇陵才会永久封闭,再不打开。
于是在孙太后的灵柩被送往皇陵的途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了脱身计划,孙太后被南乔派人偷摸的送往了萧谨言的封地。
送入皇陵之内的,只是一个空的灵柩罢了。
太后薨逝了,倒是不影响南乔的婚期,反正他现在也结不了婚,但他决定再等等,起码也得18岁再说。
对外表现出来的,那就是孝。
当今陛下愿意为太后守孝三年。
被选中的那些人家的女生,在家等着就是,最先成婚的肯定是皇后,之后再是其他人。
大婚仪式也只有皇后才有,其他人就是直接送入宫中,不管名分上多好听,这个嫔、那个妃的,本质上那也是妾。
真正的妻,只有皇后一人。
大夏王朝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皇帝的妻子就是皇后,王爷的妻子就是王妃,没有什么侧妃,只要不是妻,那就是妾,有的甚至都不如妾。
李巧儿成了准皇后,勇武伯这个国丈就变成了皇帝亲信。
正好有些事情,需要有人配合着去做,南乔觉得勇武伯就很合适。
在某一天,勇武伯被偷偷的召唤到了皇宫中,和皇帝陛下长谈后,再出来整个人就一改往日的作风。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了,勇武伯这是飘了啊。
原本的勇武伯还算老实,没做过什么太丧心病狂的事,没成想当了准国丈后,居然连圈地都敢做了。
京城里的人都在等着看,看皇帝陛下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对勇武伯府不闻不问的话,那以后他们也敢这么做。
南乔就跟不知道这件事似的,任凭勇武伯在外面各种闹腾,一直到事情闹大后,他终于出手了。
一道圣旨被送到了勇武伯府,圣旨里,南乔将勇武伯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表明态度,弥补之前犯下的过错。
弥补的好,那婚事继续;弥补的不好,婚事取消,这个伯爵你也别当了。
皇帝上演了一出大义灭亲,事情闹的很大,所有人都在看,看勇武伯会怎么做?
勇武伯还能怎么做?
弥补吧。
家里仗着权势霸占的那些土地,全都还回去,还要赔偿人家一大笔银子。
勇武伯世子、李巧儿的嫡兄李文杰在外面犯下的事,也积极去了大理寺自首。
勇武伯府拿出大量的财产赔付那些曾经被他们伤害过的人。
一整套流程下来,勇武伯非但没赚到,反而搭进去不少,整个伯府的财政都伤筋动骨了。
就这还没完呢,哪怕勇武伯府处理好了所有的事,依然被皇帝下令关了禁闭,要不是看着李巧儿的面子上,除爵都有可能。
勇武伯在面对皇帝陛下的时候,果断的认怂了,京城的人也当个笑话来看,没想到很快这个瓜就吃到他们自己头上了。
大朝会上,南乔借着勇武伯的事情大发雷霆,痛心疾首的悲呼:“朕实在是没想到,在天子脚下居然还会发生这种事!”
勇武伯被关禁闭呢,没资格上朝,下面的群臣里,有那些反应快的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了。
果然,下一秒就听到皇帝陛下的咆哮声:“查!给朕严查到底,朕倒是想看看,朕的京城里都藏着多少妖魔鬼怪!”
这一下所有人都看明白了,陛下这是趁机发难啊,根本就是冲着自己这群人来的。
文武百官心里都很不满,却没有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皇帝的威严日渐加深,他们也怕啊,更别说还有太祖在那里盯着呢。
退朝后,大臣们赶紧回家召开会议,家里人都做过什么破事,全都说出来,能弥补的赶紧弥补。
也有那种不信邪的,根本就不把这件事当回事,还想着法不责众,大家伙都这么做,怕啥。
再有一种是完全无法弥补的,家里人做的事情太大了,真要是弥补的话,搞不好就得将亲儿子送去砍头了。
更有甚者,居然想着灭口,只要曾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幸存者,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件事彻底过去了。
殊不知监察司早就等候多时了,就等着那些人主动往里面跳呢。
伴随着皇帝陛下的雷霆之怒一起的,还有来自太祖的天谴。
当天谴再次出现几次后,京城的官员和权贵们害怕了,啥也别说了,我们认罚。
不单单是天谴,还有军队呢,南乔第一次露出了自己的爪牙。
宋剑忠直接率领军队亲自抓人,也是这时候,满朝文武才得知皇帝陛下居然养了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完全没用户部的钱粮,就连兵部那里也没备案。
这是南乔的私军,美其名曰‘天子亲军’。
灵泉空间里有数不尽的物资,天子亲军的待遇是最好的,忠诚度也是最高的。
统领宋剑忠更是万人敌,他亲自率领这么一支军队接管了京城的防卫工作。
那些派人去灭口的官员和勋贵,早就被等候多时的监察司和特种部队当场抓获,这些都是人证。
大夏朝的官员就没有干净的,南乔准备的预备役还不够资格上任,他也不想一举干掉所有贪官污吏。
南乔亲自下旨,给这些人一次机会,只要能弥补过错,那就既往不咎。
当然,那些派人外出灭口的就没这个机会了,罢官、除爵、抓人、抄家、审判。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触皇帝的霉头,更不敢和皇帝打什么感情牌,没看皇帝陛下连准皇后家都处理了嘛。
勇武伯家是真的惨,嫡子投案自首,被关在了大理寺牢房里,家财赔出去一多半,将来大婚的时候,能不能凑足嫁妆都是个事呢。
准皇后家都这个逼样了,其他人哪还敢哭穷求饶?
皇室中人也是一样,被南乔狠狠收拾了一波。
有皇室成员起初没当回事,还仗着自己是长辈的身份各种叨逼叨。
南乔直接召见了皇室大宗正,就问了一句话:“这个大宗正,你能不能干好,干不好,朕就换人。”
大宗正脸色铁青,自己都是祖父辈的人了,被个孙子辈的这么训,自己不要面子的吗?
然后...大宗正就看到了太祖的身影出现在皇帝陛下后面,他当时就跪了。
惹不起、惹不起。
大宗正自恃的身份,在太祖面前,屁都不是。
大宗正不但看得到太祖,还亲耳听到了太祖的说话声传入脑海之中:【将不听话的皇室中人,全都开革出去,皇室不需要这种人。】
大宗正领命而去。
当那些不服软的皇室中人都被开除皇族之后,所有人才意识到,皇帝陛下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京官和勋贵们,还有幸存下来的皇室中人,全都老实了。
这次的损失太大了,每个人都痛的不行,在这种人人难受的时候,皇帝的心腹李进忠突然说了一句话:“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也没少做坏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