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相对于原来的“列宁格勒”级驱逐舰,“明斯克”级驱逐舰在舰艇外观上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变,仅艏楼外形稍有不同。

虽然“明斯克”级的动力系统仍然采用了汽轮机和锅炉交替布置的方式,但是解决了“列宁格勒”级上存在的螺旋桨设计缺陷和舰身强度不足的问题。

“明斯克”级驱逐舰连同首舰“明斯克”号在内一共建成了4艘,因为相比于“列宁格勒”级并没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经常与“列宁格勒”级驱逐舰混编使用。

首舰“明斯克”号曾经参加过苏芬战争,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先被德国空军炸沉,随后又被捞起修复,继续服役至战后。

“明斯克”级4艘舰中,表现最好的是“巴库”舰。

该舰在被调入毛熊红海军北方舰队后参与了数次大型护航行动,为毛熊战时北极航线的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被授予了一枚红旗勋章。

总体来说,“明斯克”级更多是一款“技术验证舰”。

毛熊红海军将在“列宁格勒”级驱逐舰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明斯克”级驱逐舰上进行了验证,以观察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虽然“明斯克”级驱逐舰也顺利撑到了战争结束,但是因为改进意义不大,因此战后也被改装成了毛熊红海军新技术海上验证平台,也算发挥了余热。

(纯正毛熊血统的苏联驱逐舰至此断绝,从“愤怒”级开始的毛熊驱逐舰都是意大利血统,更不用说“塔什干”号是地道的意大利船了)

作为毛熊红海军装备的第三款国产驱逐舰,“愤怒”级驱逐舰的诞生和毛熊的五年计划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带来的巨大成功,毛熊相关决策者认为苏联有能力大规模建造优秀的国产驱逐舰。

于是,责成第1中央船舶建造设计局开始相关设计。

虽然从1932年开始第1中央船舶设计局就开始了相关设计,但是直到1934年年底,相关的设计方案才获得相关管理机构的确认。

新型驱逐舰被编为7型工程,共建造53艘,首舰被命名为“愤怒”号,“愤怒”级驱逐舰至此诞生。

严格地说,“愤怒”级驱逐舰并不是一款纯毛熊设计的驱逐舰。

因为此时的毛熊仍然缺乏现代驱逐舰的设计经验,加上此时毛熊和意大利的关系还算不错,意大利方面不仅让毛熊设计团队详细参观了自己的“西北风”级驱逐舰,还向毛熊方面提供了全套“西北风”级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和相关图纸。

而毛熊方面也不客气,既然意大利的“西北风”级驱逐舰性能看上去不赖,那就照抄吧。

于是,除了“愤怒”级上的武器装备和配套设施是毛熊国产的,“愤怒”级驱逐舰机械动力布局和舰上设计和“西北风”级驱逐舰如出一辙。

“愤怒”级上下充满了浓浓的意大利风格,即高射速、高航速设计风格。

动力方面采用大型单烟囱结构机械动力布置、短艏楼设计。

其主要武备为4门130毫米舰炮和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防空武器方面则比较丰富,除了2门76.2毫米高射炮和2门45毫米高射炮之外,还根据各舰的实际情况布置数量不等的高射机枪。

当1938年首舰“愤怒”号加入毛熊红海军后,“愤怒”级驱逐舰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仍然是短艏楼设计导致舰内空间不足,许多水兵甚至要两人挤一张床。

其次是高速航行时重心不稳,甚至会发生船体震颤的情况。

虽然相关设计机构在后续舰只上采用了一些弥补手段,但是总体上也没能改善“愤怒”级驱逐舰的这些致命缺点。

不得已之下,毛熊红海军只能够将原本53艘的计划建造数量削减到28艘。

在卫国战争期间,“愤怒”级驱逐舰和“列宁格勒”级、“明斯克”级驱逐舰一样,因为重要港口的丢失,大部分情况下,除了充当移动炮台对陆进行火力支援外,就是参加北极航线的护航活动。

等到战争结束时,28艘的“愤怒”级驱逐舰中,前后共有10艘被击沉或者击毁。

相比起失去了毛熊风格,缺点鲜明的驱逐舰部队,毛熊的潜艇部队更值得称道。

要知道毛熊是世界各国之中较早独立发展潜艇的国家之一。

1717年,居住在莫斯科省巴克罗夫斯基村的叶菲姆·尼科诺夫,给当时的毛熊皇帝彼得一世写了一封信,向彼得一世皇帝报告说,他设计了一艘可以在水下航行的船只,这艘特殊的船只可以潜到水下把敌人的船只击沉。

于是,叶菲姆·尼科诺夫被彼得一世皇帝召至彼得堡。

1724年,当时一些技术人员根据叶菲姆·尼科诺夫的设计建造了一艘潜艇,这是俄国的第一艘潜艇。

1834年5月,俄国的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希尔德工程师在彼得堡设计并建造了一艘潜艇,该艘潜艇的排水量为 16t,主尺度为 6.0mx1.5mx2.0m,下潜深度为 13m。

这艘潜艇的壳板材料是铁板,其厚度为 5mm。

该艘潜艇的艇艏向前伸出一根长杆,长杆的端部装载一个质量为 16kg的水雷。

1876年,毛熊的斯捷潘·康·杰维茨基工程师设计了一艘潜艇,该艘潜艇于 1879年建造成功并且在加特钦斯基湖中进行了潜浮和水下航行试验,试验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1903年,由巴布诺夫工程师等人设计的“海豚”号潜艇在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成。“海豚”号潜艇是毛熊真正用于军事目的的作战潜艇。

该艇的水面排水量为 113t,水下排水量为 123t,长度为 19.7m,宽3.4m,艇上装有两具鱼雷发射装置,水面航行时利用两台 3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航速为 10kn,水下航行时则利用艇上的推进电机,航速为6kn。

1905年—1912年,毛熊建造了“鳗鱼”号、“鲨鱼”号、“豹”级潜艇,这些潜艇的建成,标志着当时毛熊的潜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站期间,毛熊建造的“黑鸭”级潜艇性能受到了当时毛熊海军潜艇部队的首肯,因此毛熊海军决定批量建造“黑鸭”级潜艇。

“黑鸭”级潜艇的批量建造计划是于1915年开始实施的,但是由于 1917年的十月的隔命爆发,“黑鸭”级潜艇的批量建造工作被中止。

1908年10月,“螃蟹”号布设水雷潜艇在尼古拉耶夫的纳尔法利造船厂建成,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布设水雷的潜艇,利用潜艇在海上布设水雷的做法是毛熊首创的。

“螃蟹”号潜艇建成之后,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海军的注目和兴趣。

1915年,“螃蟹”号潜艇布设的水雷,曾经先后炸沉了土鸡的“布列斯拉乌”号巡洋舰、鱼雷艇和内燃机船,在第一次世界大站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十月的隔命胜利之后,苏维埃十分重视潜艇的建造与发展。

1926年3月,苏维埃与德国在柏林举行了一次有关海军发展事宜的秘密会谈,其后,德国同意向苏维埃提供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那些潜艇的设计图纸。

1926年7月,德国4艘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苏维埃一边与德国进行接触以便寻求德国的帮助,一边制定苏维埃的海军发展规划。

在1928年—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潜艇被列为苏联海军发展的重点,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最初制定的海军舰艇建造计划中包括 18艘大型潜艇和5艘小型潜艇。

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执行不久,苏维埃高层领导很快便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拟定建造潜艇的数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调整之后的目标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要建造88艘潜艇。

其中“十二月党人”级潜艇6艘、L级潜艇6艘、“梭鱼”级系列3型潜艇4艘、“真理”级潜艇 3艘、“梭鱼”级系列V型潜艇 12艘、“梭鱼”级系列V-1型潜艇 14艘、“梭鱼”级系列V-2型潜艇 13艘、“马留特加”级潜艇30艘。

毛熊1917年十月的隔命胜利之后,在其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苏维埃海军便拥有了许多潜艇,而且那些潜艇基本上都是十月的隔命之后苏维埃自己设计和建造的潜艇。

毛熊在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所拥有的能力已被世界各国认可和注目。

毛熊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在潜艇的设计和建造方面逐渐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毛熊一直没有放松获得德国潜艇技术的努力。

当时德国人不愿意向毛熊提供更多的潜艇技术,仅仅同意提供有限的援助以帮助毛熊设计潜艇。

于是, 1933年,德国人把S级潜艇的图纸卖给了毛熊。

接着,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德国人又把有限数量的mAN型柴油机卖给了毛熊,以便将其装备在毛熊的潜艇上。

随着潜艇拥有数量的不断增加,毛熊海军逐渐明确了各种潜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并把他们拥有的潜艇进行了划分。

经过划分之后的苏联潜艇分为四种类型—远洋型潜艇、大型潜艇、中型潜艇和小型潜艇。

为了便于对这四种类型加以区分,毛熊海军在这四种类型潜艇的编号前面分别冠以字母 K、b、S和 m。

即K表示远洋型潜艇,b表示大型潜艇,S表示中型潜艇,m表示小型潜艇。

1933年7月,毛熊批准了1933年—1938年期间的海军建设计划。

根据这项建设计划,毛熊打算总共建造 369艘潜艇,其中大型潜艇为 69艘,中型潜艇为 200艘,小型潜艇为 100艘。

在完成这项庞大的建造计划过程中,毛熊人采用了经过改进和完善的建造工艺。

潜艇的大部分艇体采用焊接工艺代替了过去所采用的铆接工艺,并且于1934年成功地建造了全焊接的潜艇。

由于采用了焊接工艺,毛熊海军潜艇艇体的强度得到了空前提高,同时在建造潜艇的过程中还节约了大量的钢材,建造潜艇的周期也大幅度地缩短。

后来,毛熊对最初制定的潜艇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修改,决定在 1933年—1938年期间计划建造的潜艇总数为198艘,其中m级系列6型潜艇26艘、m级系列6-1型潜艇 20艘、S级系列I型潜艇 3艘、S级系列列-1型潜艇 47艘、Shch级系列x型潜艇32艘、L级系列xI型潜艇 6艘、m级系列x型潜艇 5艘、m级系列x-1型潜艇 46艘、L级系列8型潜艇7艘、K级系列xIV型潜艇6艘。

毛熊海军建造的S级潜艇实际上利用了德国提供的设计图纸。

在建造S级潜艇之前,一些毛熊的潜艇设计师被派往德国,与德国的潜艇设计师共同协商该级潜艇的设计修改问题。

接着,三名德国工程师被派遣到毛熊的列宁格勒去帮助毛熊人建造S级潜艇的首制艇。

S级潜艇的首制艇是于 1934年12月31日在列宁格勒的奥尔忠尼启则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的。

第一批建造的S级系列型潜艇共有3艘,它们最初分别被命名为S-1,S-2和S-3号潜艇。

而m级、Shch、级 L级和K级的各系列潜艇都是毛熊的潜艇设计师自行设计并自己建造的。

在这一期间,苏联海军除了建造潜艇之外,还对潜艇上的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也就是目前人们所说的潜艇 AIp系统。

毛熊海军开展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研制工作是于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

1938年8月,毛熊制成了一台 REdo型不依赖外界空气的柴油机,并将该机装备在S-92号潜艇上。

S-92号潜艇曾经进行过数次航行试验以及下潜试验,但是该艇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更多的试航时,战争便爆发了。

于是,S-92号潜艇便于 1941年被保存在列宁格勒的苏达米赫造船厂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站结束之后,S-92号潜艇的试验工作才得以重新继续下去。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3年,再加上前两个五年计划,到 1941年6月德国纳粹军队进攻毛熊时,在这 14年期间(即从 1928年到 1941年德国纳粹军队进攻毛熊时为止),毛熊海军总共建造了215艘潜艇。

1939年9月,当欧洲大陆卷入第二次世界大站时,毛熊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潜艇部队,此时,毛熊海军在役的潜艇共有 168艘。

此外,列宁格勒的各造船厂里还有37艘潜艇正处于建造状态或舾装施工状态。

1941年6月22日,当德国纳粹军队入侵毛熊,两国之间的战争爆发时,毛熊海军总计拥有215艘潜艇。

从数量方面来说,毛熊当时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下作战力量。

另外,在列宁格勒的几个造船厂里尚有 22艘潜艇正处于建造阶段。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间,毛熊各舰队的潜艇总共击沉德军以及轴心国的军舰和辅助船只 322艘,总吨位为 t。

但是,毛熊海军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间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

1941年6月22日,当德军入侵毛熊时,毛熊海军共有在役潜艇的数量是215艘,但是到了 1945年5月时,仅剩 105艘潜艇,战争期间共损失了 110艘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站结束之后,西方国家的一些专家曾经对毛熊潜艇在二站期间的作战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这些专家指出,毛熊拥有的潜艇,其性能以及艇上的武备都比较出色。

但是,在二站期间阿莫仙潜艇作战活动取得的战果却并不理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但基本原因是苏联潜艇的艇员没有足够的训练。

虽然毛熊海军潜艇的艇员们在战争中表现得十分英勇,但是勇敢的行动和大无畏的精神却不能弥补苏联潜艇艇员训练不足所带来的损失。

在这些潜艇中,c-13号潜艇当属最佳,斯大林级潜艇(因为俄语里c是S的发音)是二站前毛熊海军大量建造的c级中型潜艇,艇长78米,水上排水量780吨,水下排水量1070吨,水上最大航速19.5节,水下最大航速9节。

主要武器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备12枚鱼雷,甲板上有1门100毫米高平两用炮、1门45毫米高射炮,另备有水雷。

水上以10.4节巡航速度续航力9800海里,水下3节航速续航力为148海里,潜航深度100米,艇员编制45人(军官8名),水下持续滞留时间72小时,自持力30天。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c级潜艇并非是纯正的苏联血统,该艇的设计源于二站前苏德军工的一次合作,毛熊基本照搬了德国IVS(荷兰)公司E-1级远洋潜艇的图纸。

因此,c级潜艇是标准的苏德混血儿。

二站期间,有一艘游轮被改成了潜艇员巡逻船,长期停靠在格丁尼亚码头。

德国海军曾有数千名士兵和军官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上进行严格的训练,成为令人恐怖的“水下杀手”,“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也因此被称为“狼穴”。

到1945年德军节节败退,德国本土受到狂轰滥炸,军工厂已无法再制造潜艇,“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训练任务已不再繁忙。

1945年初,毛熊的大反攻迫使大批德国伤兵和难民进入东普鲁士哥德哈芬地区,亟待撤回德国本土。

不久,“威廉·古斯特洛夫”接到命令,1月30日中午由哥德哈芬港启航,将该地区的伤兵和难民运往德国西部的基尔港。

由于人人想尽早逃离死亡地带,德国难民在撤离登船时出现混乱,登上“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人数超过核定载客量的5倍多。

经事后统计,这艘船上有173名船员、918名海军第二潜艇教导师学员、373名海军女医护人员、162名伤兵、8956名难民(大部分是妇女儿童),总人数为人。

超载就超载吧,战时情况特殊,可体型庞大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启航后,随行的只有满载难民的“汉萨”号客轮和两艘鱼雷艇,并且“汉萨”号和其中一艘鱼雷艇发生故障没有继续前行,只剩下一艘完全没有反潜能力的鱼雷艇“狮子”号进行护航。

因为德军波罗的海潜艇舰队司令部认为该海域没有苏军舰艇活动,以电报通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可以放心航行。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63岁的船长德里克·彼德森刚上任不久,已多年未指挥驾船,应对战争经验不足。

在当日18时左右,彼德森船长接到德国海军的一封电报,告之他一个德国海军的小型扫雷艇舰队正与“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相向而行,注意规避。

看了电报,彼德森船长不假思索地下达了打开船上灯光的命令,以避免与来船碰撞。

正是由于彼德森船长的愚蠢命令,引来了潜伏的猎手——苏联c-13号潜艇。

毛熊海军波罗的海舰队c-13号潜艇由海军少校亚历山大·马利涅斯科艇长指挥离开毛熊母港列宁格勒,前往波兰格但斯克湾与德国波美拉尼亚湾之间的海上濒陆交通线,执行单艇游猎、伺机攻击德国海军舰船的例行作战任务,说白了就是守株待兔,有便宜就捞。

这一海域基本为德国海军控制,为了行动的隐蔽,c-13号潜艇沿着狭窄的波罗的海海岸线在浅水中缓慢航行,利用海底回波规避敌舰反潜设备的侦测。

1月30日晚,c-13号潜艇保持在潜望镜深度航行至波兰黑耳半岛附近海域,艇上的值班军官向艇长马利涅斯科报告:

左前方发现闪着灯光的大型移动目标。

由于当时海上的能见度极差,马利涅斯科少校经仔细观察也无法确定目标性质,但根据经验判断,这一海域没有苏联舰船,来舰约200米长度,这应该是一艘德国的重型巡洋舰或大型运兵船。

同时,马利涅斯科也发现了护航的小型舰艇。

这艘大舰并未实行灯火管制,反而灯火通明,航速缓慢而起根本无规避动作,完全就一个活靶子,然而这艘大船没有意识到灭顶之灾就在眼前。

毛熊c-13号潜艇发现目标后,转向驶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左舷与海岸线之间海域,为保证速度,c-13号一直保持在通气管状态航行。

此时护航的“洛”号鱼雷护卫艇行驶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右舷,被遮挡住视线,加之海岸线上有起伏的山丘,由海向陆观察视觉上漆黑一片,德国人都未发现毛熊潜艇的潜望镜。

19时“威廉·古斯特洛夫”关上了它的船舷灯,但为时已晚。

21时,艇长马利涅斯科命令c-13号潜艇加速,23时成功超越并行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后将艇首指向航线,以形成潜艇与攻击目标最理想的90度攻击夹角。

马利涅斯科准备将艇首4具发射管中鱼雷一次性发射出去,给德国人以致命一击。

按照毛熊海军的惯常做法,这4枚鱼雷的弹体上早被水兵们用笔写上了标语,分别是:“为了祖国母亲!”、“为了苏联人民!”、“为了列宁格勒!”和“为了斯大林!”

1月底的波罗的海气温只有零下18度,海面上有不少浮冰,不敢高速行驶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缓缓驶入毛熊人布下的陷阱。

21时08分,随着马利涅斯科艇长一声令下,鱼雷以两秒钟的间隔,一枚接一枚如脱缰野马直奔700米外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好的角度,如此大且慢的目标,发射出的鱼雷想不命中都难。

1分钟之后,定深水下3米的3枚鱼雷相继爆炸,第一枚鱼雷击中船舵的正下方,船立时无法操控;

第二枚鱼雷爆炸的位置正是海军女医护人员就寝的舱室,众多女兵顿时香消玉损;

第三枚鱼雷击中轮机舱,动力顿失;只有那枚写着“为了斯大林!”的鱼雷因故障被卡在发射管里动弹不得。

不过,3枚鱼雷足以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送入海底。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猛烈的爆炸中涌进大量海水,船身快速向左侧倾斜并燃起熊熊大火,导致船上大部分救生艇无法放下使用,船员们只放下了惟一的一艘救生艇。

此时船上已经混乱不堪,人人争相逃命,挤踩致死者不计其数,持枪官兵只将部分妇女和儿童护送上救生艇。

爆炸45分钟后,“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完全沉没,甲板上的人全部落水,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即使会游泳的男子汉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何况妇女儿童。

“洛”号鱼雷护卫艇赶紧投入救援,但它的吨位实在太小了,只捞救了472人,随后驶来了数艘德国舰船又搭救起一部分人(希佩尔赶到救起564人,但担心潜艇还在附近,就匆匆离开了),但大部分无辜的难民都成为德国nc的殉难者。

海难生还者之一斯克恩当年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船上负责培训潜艇学员,他回忆了那场灾难:

“当时鱼雷击中了客轮,我试图通过舷梯爬到上层甲板。就在下面,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幕:许多成年人在海水里挣扎;海面上漂浮着数以千计的儿童的腿,他们全部头朝下、脚朝上溺死!原来儿童头部比脚重,而客轮没有特别准备为儿童设计的救生衣,这些儿童全部溺水而亡。”

事后统计,在这场灾难中,只有1239人获救脱险,有9343人葬身海底。

苏联c-13号潜艇一直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不远处观察,当确认这个庞然大物下沉之后,艇长马利涅斯科命令c-13号潜艇下潜加速驶离这一海域。

直到回到母港,这些苏军官兵才知道自己击沉的是一艘排水量余吨的德国大型训练舰(因为之前他们一直以为自己击沉的是一艘重巡洋舰),为此,c-13号潜艇获得苏联海军的最高奖章红旗勋章,全体艇员获得集体奖章,艇长马利涅斯科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沉事件,无疑给濒临灭亡的nc德国以沉重的打击。

为了不使德国军民陷入恐慌,最高统治者严令封锁消息,所有幸存者和知情者被警告严禁向外人透露任何消息,德国的新闻媒体对此事件也未进行任何报道。

平民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尽管有人认为,苏联c-13号潜艇击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使大量妇女和儿童丧生,这是一种战争罪行。

但战争一旦全面打起来,是无法完全区分军人和平民的,而且“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并非一艘民船,它作为德国海军的训练船,上面装备有火炮、机枪等武器,还载有千余名军人,是一艘正儿八经的军舰,苏联c-13号潜艇攻击敌舰是应当应份的。

即使是难民船,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被击沉也是难以避免的。

二站结束后,出于种种原因,“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沉事件一直没有被公开披露,知晓此事的人们也逐渐淡忘。

但是毛熊最厉害的还是陆军,当年德国闪电战入侵毛熊,人们在惊叹德国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强大外,无不例外的忽视当时毛熊西方面的其装备情况和毛熊整体装备实力情况,尽管初期战役毛熊是被德国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偷袭得手那么明斯克战役的惨败基本可以理解。

但基辅战役时期,可能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即使毛熊刚开始的战争战略预判太晚,但在8月份也基本回过神来了,这时毛熊在基辅战线上已经陈兵百万,而这时希大爷并不是非常的淡定,因为战役开始后苏德装备短板差距开始慢慢体现出来。

明斯克战役前期,毛熊的KVI坦克出现,根本上在局部对德军进攻呈现碾压态势,着名的德军第6装甲师甚至被苏联一辆KV2坦克卡住主干道接连三天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德军尝试使用前线所有火炮除88毫米高射炮外,基本无法有效击毁苏联该型号坦克,而毛熊的KV2坦克其150毫米24倍径重型火炮,加上车体机枪,构成交替火力就如同一个堡垒一般高效的杀伤冲到坦克前面的德军目标。

KV2型坦克,是毛熊KV1型坦克的临时改造版本,其正面车体装甲80毫米炮塔装甲110毫米左右。

而德国当时并没有重型坦克,吨位最重只有四号d型坦克其正面装甲也就50毫米,装备一门75毫米24倍径坦克炮,其坦克定位当时基本上还是战场上火力支援为主,而主要作为反坦克作战的是德军三号G型和h型坦克作为主力。

三号h型坦克最大吨位也就20吨左右,装甲防护力也在40毫米左右还达不到50毫米的标准,更让希大爷感到震惊的是当时德国的军工企业为了快速赶制坦克,居然没有按照希大爷之前给予三号坦克主炮的优先指示,安装德国50毫米的60倍径坦克炮。

而是安装制造更为简单轻便的50毫米42倍径坦克炮,事实证明该型坦克炮的作战能力基本与苏联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6坦克装备的45毫米46倍径坦克火力相当,并没有过人之处至少在数据上看,双方坦克主炮都具备了在500米距离内击穿50毫米匀质装甲的能力。

而且毛熊的bt7系列坦克其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在机动方面在当时欧洲是屈指可数的,t26坦克在诺门坎战役中发挥,简直如同野战之王。

小本子92式坦克在正面与毛熊t26坦克的对抗中基本完败,德国闪电战入侵毛熊时期,毛熊累计该型号坦克的产量基本上已经过万。

当时实际情况上苏联在开战时期在边境地区所有t26坦克全面损失殆尽,开战仅仅三周3000辆t26坦克在边境线上,彻底失踪了。

而原因只有一个要么是来不及动用就被德军炸毁和缴获,要么就是在快速反击战中被德军装甲部队消灭殆尽,这感觉让人非常不可思议,这些装甲单位换做是英国和法国在战场上直接损失,这恐怕搞不好就是直接投降了尽管当时的法国就是一个例子。

只有当时毛熊能够顶得住如此规模的装甲单位损失,但也难以解释为什么装备等级相当情况下,毛熊会败这么惨。

t28坦克当时毛熊储备产量也是几千辆左右,是当时二站初期毛熊名副其实的中型主战坦克型号,其吨位上,火力上,都与德军四号坦克相当。

其正面装甲也在35毫米到40毫米不等,装备有一个主炮塔,装备一门苏联76毫米26倍径K28型坦克炮,其装甲防护力在20毫米到40毫米之间,加强的附加装甲钢片不计算在内,其副炮塔为2个装备有7.62mmdt机枪。

t28坦克累计副武器有五挺(炮塔机枪二挺,同轴机枪一挺,球型机枪座一挺,防空机枪一挺),备弹量7938发,其吨位全重32吨,最高公路时速达到45公里每小时,越野能力则降低到19公里每小时。

还有少量的黑科技型号毛熊t35重型坦克,简称陆战巡洋舰,曾经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外围地区第一次出现吓退德军一次进攻后,被德军集中火力直接打击摧毁,除这个有实际报告的战斗例子外,其余的基本上似乎都白给了,被德军斯图卡轰炸机当成了活靶子了。

包括后来毛熊大量生产的制造包括在二战初期毛熊服役的1940年t34坦克等,每一款坦克单独拿出来似乎都要比德军系列坦克防护力更强,火力上更是让觉得毛骨悚然。

1940年的苏军t34坦克除主炮采用的是76毫米30.5倍径野战炮外,正面倾斜装甲也是45毫米,炮塔装甲在50毫米左右。

这样一对比似乎二站初期谁更加强大,更加具备有战争潜力就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实际情况毛熊在1941年到1942年几乎都被德军压着打,除先进的t34坦克和KVI坦克除外,其余坦克都被德军消灭干干净净基本退出现役,或者其底盘转为二线支援车辆和二线部队使用。

当时毛熊的这些装备要是放在亚洲的战场之上,那一种不是真正意义上陆战之王远东之豹呢。

于是武器上找不缺点之处,就要从毛熊的战术素养和坦克战战术打法上找理由了,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完整的战术体系基本上可以碾压一切填补一切武器上性能不足。

这一点德军基本上做到极致才使得德军,恍恍惚惚的在东线战场保持进攻势头长达2年之久,而就是这短短两年于毛熊在正面战场之上拼消耗,才使得后来即使德军装备了火力更强的四号后期型坦克。

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等都不能在整体上改变战争局面被毛熊彻底从战略上扭转的事实,德国毕竟是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吞并法国,捷克,等西欧东欧数个国家,都不能从基本上提高德国战争资源储备,特别是稀土资源,稀有铁矿资源方面的不足。

闪电战其实从1941年德国在莫斯科城下的兵败开始,就已经彻底失败,德国作为一个中等国家打超级大国那一点国运的赌注运气也基本消耗殆尽。

而随着亚洲头号强国的神队友霓虹一波轰炸珍珠港神操作,意大利神奇的在北非一溃千里连英国手底下一半以上雇佣军都打不过,就基本奠定德国基本已经没有任何取胜可能,随着丑国参战,诺曼底战役开始属于第三帝国的时代也宣布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