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父母的愧疚
汤这个菜品,在许多地方可以算的上是季节性菜品。
对汤再无感的人家,夏天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煮上一锅,给苦夏的家人佐以下饭。
李想前世小的时候,家家户户夏天常喝的汤,多以西红柿鸡蛋汤和海带鸡蛋汤为主。
这就给了他一个刻板印象,西红柿和海带是平价食品。
因为这是普通老百姓们,饭桌上能经常出现的食物。
62年那会儿,他签到了一些干海带。
拿回家给李母,家里人也没显出稀奇的态度。
那他就更没觉的有什么问题了。
所以今年突然想念这一口,也没有当多大事,就跟李母开口了。
“这哪买的着呀,你要是想吃,让你那同学想办法吧。”李母一口回绝了。
之前李想拿回来的时候,以同学那有门路子做的借口,现在被李母其人之道还之彼身了。
当然,她不是讽刺什么,而是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这都夏天了,海带还没上市啊。”李想不以为意,只当还没到上市的时间。
“你这孩子读书读傻了吧,它就是上市,我也买不了呀,除了那年伱拿回来的,你啥时候见过咱们家吃过海带。”
李母摸摸他的额头,试探着有没有发烧,要不然怎么说出这么傻的话。
“以前没买,不是因为家里没钱吗?”李想一直以为是这个原因。
李母听到这个理由,人一愣,好一会儿,脸色古怪的回道:“你要这么说,那也没错。”
“那现在咱都有钱了,还在乎这三瓜两枣儿的呀。”
不像李想,没怎么去过菜市场,大妹倒是去过不少次。
李母为什么会拒绝,她自然清楚。
她帮忙解释道:“妈不是为了省钱,是菜市场里几乎看不到,每次一来,都被上面单位给划走了,偶尔剩些边角料,卖得比肉还贵,就这还抢不到,会吃又舍得花钱的人多着呢。”
“啊,天津离咱们这么近,这海里随便长的东西,怎么到这儿了,变得这么金贵。”李想忍不住吐槽道。
这接收到的信息,跟他脑子里的知识有偏差呀。
“海产品哪个不金贵,就一点海虾子,不到备年货的时候,就没见过。”李母也跟着吐槽。
这没钱有没钱的烦恼,这有钱花不出去,也算是甜蜜的烦恼。
李想本想说,海带跟这些东西不一样,后来觉着争这个也没意思。
从大妹的解释里,他大概猜着是怎么回事了。
是他着相了,这时候海带应该还没人工养殖,野生的量再大,也是有数的。
供给到市场上,体量自然就会捉襟见肘。
到这,他又在心里暗啐了这个奇葩的系统。
要么是刚开始签到的东西,连蚂蚁都嫌小的程度
要么是好不容易攒到初具规模的份量,它就跟和你捉迷藏似的,几年都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物品。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物种品类,他签的过来嘛。
直到今时今日,许多微小型的物品仍旧会出现。
不过,这么多年了,李想再想不开,也习惯了。
毕竟它不是一直不靠谱,偶尔还是能出现好东西的。
比如大妹手里正在缝制的夏衫。
一匹布料有三十来米长,做上衣的话,按照成人的尺寸估算,大概可以做8件。
也就是说,这一匹布解决了李家和老师夫妇,六口人的衣服,还余出了两件的布料。
“下回我去乡下,给你大伯母带过去。”李母是这么说的。
“那不干脆让我一起做了,直接带衣服过去,不是更好,家里有缝纫机,做起来也方便。”大妹不解干嘛要给布料。
“你不懂,你大伯母为着买卖停了,心里对大海两口子愧着呢,就是给他俩新衣服,也不会穿上身的,信不信反手就要给大海他们,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给布料,照着尺寸裁还合身些呢。”李母向她解释道。
“也不知道你们老一辈,这种自我奉献式的活法,到底是感动了谁,大堂哥两口子也没说什么呀,自己倒先愧疚上了。”李想摇摇头,表示不能理解。
“你还搁这说风凉话,拿一个工作岗位出来,把人家都给拆散了。”李母听他这么说,没好气的拍了他一下。
“妈,你这就有点里外不分了啊,你自己去问问大伯,舍不舍得不要进城的名额。”李想站起来,远离了李母可攻击的范围。
大妹也把脚从缝纫机的踏板上拿下来,护着自家大哥。
“就是,人二大爷家怎么就没生分呢,我看刘光福跟他哥好着呢,本来心里没什么的,硬是被你们这些长辈闹的这一出给挑唆起来了。”
“你个死丫头,胡说什么呢,我们闹哪一出了,还不都是一心为了你们想。”李母把手中理齐的碎布料子,往桌上一甩。
“我哪胡说了,明明是真理,要不然您才不会恼羞成怒呢。”大妹躲到大哥身后避难。
“行了行了,咱们都心平气和的说话成不。”李想这个挑事者转头又成了和事佬。
“不过,妈,咱们说正经的,下次你去乡下的时候,也劝劝大伯母,以前该咋样就咋样,老是这么低人一等的也不是办法,没得让大堂哥他们不自在。”
亲爸亲妈一天到晚说个话做个事,都要看下自己的脸色,成天摆出一副对不起他的样子,换成他肯定受不了。
“咋没劝过呢,上次跟你师母去乡下摘早桃子的时候,就劝过了。”李母叹口气说道。
若说她不懂大道理,劝不明白人,可孩子的师母总是见过大世面,道理比她懂得多得多,不照样是好言难相劝。
可见这人呐一钻进死胡同里,自己要是想不开,旁人劝不明白。
大妹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看呀,关键还是在二堂哥这儿,大伯母自始至终都觉的是二堂哥占了便宜,要是家具买卖还在做,这想法还压得住,可好死不死现在停了,这心里愧疚一起,升起什么想法也不奇怪。”
这个症结,李母和李想自然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