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武将的路数都不相同,武力值也高有低,杀敌效率最高的自然是陆文龙,其次则是岳云,最后才是张辽。
除了张辽是三人中武力值最低的,还与他要肩负指挥全营兵马的重任有关,在领兵冲阵之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战场局势,及时下达最准确的命令。
以三名武将为箭头,2万虎贲军精锐骑兵很是轻松地就冲破了5000草原骑兵的阵型,被杀或者打落马下,随后被踩踏致死的草原骑兵少说也超过了2000之数。
这等损失放在任何一支部队之中,都已经算是相当惨重了,更何况本就军纪不严明,很多都是普通牧民的草原骑兵了,不少人已经勒住战马,想要转身后撤。
前锋的5000骑兵,不过坚持了一炷香的时间就损失惨重,也给草原骑兵的大部队带来极大的压力,领兵的万夫长当机立断,下令集结起来的主力骑兵发起冲锋。
草原游牧民族,是以部落为单位,在茫茫大草原上生存,逐水草而居,缺乏统一的政体,虽然在名义上有所谓的大汗,但不过是实力最强的部落首领而已,并没有能够彻底掌控所有的草原部落,依旧是各自为政,甚至经常发生内部战争。
没有统一的政权,自然也就没有严格的政治体系和军事编制,最常见的编制就是十进制,分别以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进行统领,再上则是大将军、大都尉和大当户等等,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这一次被蜀国以利益诱惑,入侵石门郡的,并非是一个草原部落,而是来自三个不同的部落,这也是为何十余万草原骑兵要分成三路进军,就因为他们彼此也有着防备,更是为了确保指挥通畅。
中路这三万骑兵,乃是三大部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控弦之士不过5万余人,拿出了大半的家底,可也没有能够占据这个联盟的主导地位。
卖命的事情少不了他们,可劫掠的事情,却只剩下一些残羹剩汁,气得这家部落的首领直接返回了大草原,只留下了三名心腹万夫长统率部队,成为了前锋和炮灰。
或许有书友会问,明明没有多少便宜,还要白白牺牲部落子民的性命,为何这家部落还要留下,不选择撤回大草原。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另外两家部落已经强强联手,除了已经派出的骑兵之外,还调集了留守的骑兵,逼近这家部落的牧场,若是这家部落敢撤兵,那就要面临两家实力更强的部落的联合打击了,不是不想撤,而是没法撤。
首领不在,3万骑兵的指挥权就落入了三名万夫长的手中,那位离开的首领也是相当鸡贼,没有指定临时指挥官,而是让三名万夫长商议着来。
草原游牧民族,缺少一些道德,很多时候都是赤裸裸的,杀害首领上位的事情并不罕见,那位首领也不傻,留下的三名万夫长虽然是他的心腹,却也不敢保证忠心不变。
真要是任命一名临时指挥官,就等于将部落一大半的兵权拱手让人,享受过权利的好处之后,很难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不是凭空给自己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嘛。
众所周知,缺乏统一的指挥,令出多门,意见不统一,在战争之中,会有着很多的不便,甚至会引起大麻烦乃至灾难。
眼下这三位万夫长,在发现骑兵袭击之后,除了下达了一道让先锋骑兵反冲锋的命令之后,就聚集到了一起,一边观战,一边商议,下的第二道命令就是全军集结,迟迟没有更多的动作。
入侵以来的胜利,加上多少年来对农耕民族各国的心理优势,让草原骑兵从上到下,都没有将这次袭击当回事,虽然以他们的经验,一眼就能够看出前来袭击的骑兵数量不少,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先锋部队。
可在很多人的心里,他们都不认为己方会失败,论骑兵作战,他们不是自吹自擂,还真的不输给谁,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两脚羊”们,不管如何刻苦训练,在骑术和骑战方面,都比不上他们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汉子。
可战事的发展,明显出乎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5000先锋骑兵竟然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有坚持住,就被打散了,而且对方的损失仅仅只有数百人。
而且他们能够看得出来,袭击的骑兵不光是装备精良,骑术也不错,虽然比不上他们,可却已经达到了他们往日交锋的各国骑兵的最高水平,默契与配合更是超出一大截。
这样的结果,与他们的心理预期差距实在太大了,三名万夫长难得地达成了统一意见,挥动已经集结起来的主力骑兵,发起了主动进攻。
多名草原骑兵集群冲锋,或许没有整齐的队形,冲锋的队伍显得稀稀拉拉的,可在精湛的骑术操控下,并没有出现自我踩踏的情况。
万马狂奔,沉闷的轰鸣声响彻战场,将兵刃撞击声、哀嚎惨叫声全部都给掩盖了下去,滚滚的烟尘腾空而起,将洒落下来的阳光都给遮挡住了。
主力骑兵冲锋而来,落入下风、损失惨重的先锋骑兵,不需要军官们下达命令,他们就已经凭借着精湛地骑术朝着左右两边狂奔而出,让出了一条冲锋的道路。
两股洪流,就这么撞在了一起,那阵势,没有亲眼看见的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不知道多少匹战马在高速冲锋的状态下,被迎面撞飞了出去,背上的骑士就算骑术再高明,也无法控制胯下战马,连身体都无法维持平衡,在一股巨大力量的影响下,从马背上飞了出去。
大量的鲜血到处飞溅,残肢断臂四处乱飞,还夹杂着大量的人体血肉组织,场面相当血腥、惨烈。
2万精锐虎贲军骑兵对上了多名草原骑兵,兵力上处于劣势,装备上占据着优势,可之前已经大战了一场,总体而言,双方算是半斤八两。
若是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或者援军,这场大规模的骑兵战,估计会以两败俱伤而告终。
而在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策马观察战局的叶白和岳飞等人却是眼睛一亮。
虽然因为距离的关系,再加上双方数万骑兵策马奔驰,掀起了大量的烟雾,弥漫在战场上,根本就看不清楚具体的战况,但几人的嘴角都微微勾了起来。
“侯爷,对方上钩了,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其实计划早已制定,又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各位将领按照计划执行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刘伯温特意提醒。
只是刘伯温与岳云接触不多,很大一部分认知都来自于书籍的记载,在他的印象中,岳云武艺高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其父亲岳飞还要强。
可在统兵作战方面,却是虎父犬子,远远比不上岳飞,心里有些担心岳云冲得太猛,杀红了眼,忘记了定下的计划,影响大局,只是为了岳飞的面子,或者说不愿意得罪岳飞这等统兵大将,才没有直接点名,只是委婉地提醒了一下。
叶白脸上出现了一抹潮红,轻声说道:“有张辽领兵,不用过多担心,他会把握好机会的。”
他对岳云也不太了解,但却记得,在岳飞的调教之下,岳云虽然没有能够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名将,很多时候也容易头脑发热,可还是足够理智的,不会出现公然抗命的情况。
“侯爷和刘长史放心,岳云虽然打起仗来容易上头,不过在出发之前,末将专门嘱咐过,不会误事的。”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岳飞听出了刘伯温的担心,但他可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不会记恨刘伯温,同时也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其他人会有这等担心,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到底是身为人父,在某些时候,还是给自己的儿子撑撑场子的,这一点也无可厚非。
当然了,岳飞也是有着足够的把握,否则他也不敢胡乱保证,毕竟他除了是岳云的父亲之外,还是领兵大将,不会因为爱子心切就置作战计划于不顾的。
“噗嗤”、“噗嗤”、“噗嗤”
手中大刀一个横斩,将冲到身前的三名草原骑兵瞬间枭首,三颗脑袋冲天而起,不知道飞到了什么地方,只剩下三具无头尸体依旧端坐在战马上,任由大量的鲜血从脖颈间的断口处喷溅而出。
微微喘了口气,张辽单手持刀,左手往脸上一抹,擦掉了某些影响视野的血迹,环顾了一下战场上的情况。
双方数万骑兵已经绞杀在了一起,陷入到了混战之中,与草原骑兵各自为战不同,虎贲军的精锐骑兵们,多是以伍、什为单位,编制不乱,打得极有章法,互相协作之下,伤亡要比草原骑兵小得多。
“传令撤军。”
“诺。”
一名名身背靠旗的传令兵,拼命鞭打着胯下的战马,在惨烈的战场上飞奔,将张辽的撤军命令传达到每一支部队。
将令一下,虎贲军的精锐骑兵,没有半点耽搁,迅速摆脱了对手的纠缠,与附近的同袍们汇合到一起,缓缓撤离。